郑一飞
摘要: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景观,为中学生启迪心灵、陶冶情操开辟了蹊径,作为音乐学的一支劲旅——经典音乐已为中学生耳熟能详,成为了学习和生活中的良师益友。如何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带领学生进入经典音乐描绘的境地呢?本文以遵循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启发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聆听为出发点,以学生对音乐的独特理解和感知能力,以加深学习中“输入”过程的记忆效果为教学目标,为经典音乐的主题记忆学习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中学音乐;经典音乐主题;加深记忆;途径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179-02
何谓经典?常念为经,常数为典。其经过时间流逝依然是典范。经典音乐的创作技巧和情绪感染力极高,是理智与情感完美碰撞出来的灵感火花。这就要求在学习经典音乐时教师要对和该音乐主题相关的教学材料进行横向编选、精心制作课件,针对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心理特征,有的放矢地创设与音乐作品主题相关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达到对音乐的感知高峰,体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学习境界。
一、中学生经典音乐学习的心理特征
1.特殊的年龄段,危险的过渡期。处在初中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想波动非常明显,主要表现为:性格逆反心理强,渴望接受新生事物的欲望强烈,具备很强的可塑性。这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生理、心理产生着急剧的变化,被国外的教育家称之为“危险期”和“个性生成期”。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形成的最佳时机。中学生情感与情绪在日渐丰富,此时将音乐教育作为突破口,循循善诱,为中学生塑造坚强的意志力和健全的性格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心理的黄金段,人生的关键期。学生进入初中阶段,是人生中既有特色又非常关键的时期,是人生黄金时代的伊始。他们面临的是人格再造的“第二次诞生”。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激荡不安的内心世界,是他们表现出很多与以往不同的朝气蓬勃、勇敢活泼、各方面都积极向上等显著的特点。
二、加深经典音乐学习中主题记忆的有效途径
1.由情入“境”,点开经典音乐主题。法国艺术家奥古斯特·罗丹指出:“艺术就是情感”。音乐,是一种艺术情感表达方式。音乐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打开中学生的情感之窗,一石激起千层浪,到达音乐知识的彼岸。例如,在学习德国音乐家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中,可以从贝多芬感人肺腑的生平故事讲起:“一个八岁便开始登台表演获得成功的被誉为“音乐神童”的人,长大后被人们尊称为“乐圣”,贝多芬坎坷的一生总是交替经历着希望和热情、失望与反抗,这无疑也成了他喷涌而出的灵感源泉,并且在双耳失聪、失去听力的情况下依然以惊人的毅力谱写出了一首首壮丽的乐章。”故事使学生对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这时教师可以点明此曲主题:贝多芬在第一乐章的开头写出了引人深思的警语:“命运在敲门”,使用“03 33|1 —|0 2 22|7 —|”作为主题,体现着惊惶不安的命运主题,贯穿着第一乐章。第二乐章由圆号吹出了由命运转机变化来的号角音调,引出充满抒情、温柔、优美的第二英雄主题,抒发着贝多芬英雄意志战胜宿命论、光明战胜黑暗、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整节音乐课堂教学以故事的形式贯穿始终,耐人寻味!
2.多媒体为“媒”,感受经典音乐主题。随着现代化教育地不断深入,多媒体以悦耳的声音、言简意赅的解说、栩栩如生的画面在教学中彰显出了独特的魅力。通过情景再现的“视听盛宴”,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对于推进学生进一步展开丰富的“音乐想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催化”作用。例如,在《让世界充满爱》的教学中,此曲表达的是“爱”这一主题的强大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教师备课时搜集一些世界人民感人至深的好人好事视频(如:汶川大地震与抗洪抢险、辛勤园丁深夜还在夜以继日的为学生批改作业……),编制成FLASH课件,配合《让世界充满爱》整首曲目的时长,营造出一个浓厚的“爱”的教学氛围,多媒体强大的视听功能令每一个学生的心灵都受到了震撼,这时的音乐似一泓流淌的爱,回旋在每个生命的灵魂深处,画一只和平鸽,载着美好的祝福振翅飞翔……让世界充满爱,让爱充满世界!
3.众星拱“月”,烘托经典音乐主题。众星拱“月”式教学法,即同主题的多个音乐作品共同感染熏陶,使经典音乐主题脱颖而出。例如,《祖国颂》主题为歌颂祖国的课堂教学。可以通过欣赏以下作品突出主题:中国音乐作品中有《祖国颂》、《祝福祖国》、《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祖国歌》;外国器乐作品中有《伏尔塔瓦河》。这几首音乐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祖国颂》如出一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通过学习四首具有不同演唱风格、不同演唱形式的歌唱祖国的歌曲。了解节拍、力度、旋律等音乐要素对表现歌曲情绪的重要作用,体会不同歌曲在表现赞颂祖国情感时的不同表现手法,从多角度感受赞颂祖国的情绪变化,产生炙热的爱国情怀,从而既掌握了音乐知识,又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是人类的本能。由于音乐具有流动性的特点,因此追踪和理解音乐就必须依靠记忆去完成。学生喜爱音乐,是因为能给他们带来快乐,所谓“乐”(音乐)即是“乐”(快乐)”。音乐教师可以采用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的音乐教材以情感人,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创设情景交融、富有感染力的音乐教学环境,多元化、多角度地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兴趣习惯和高尚的品质。这不但可以加深其对音乐主题学习的印象,而且对于提高学生“内心音乐感”的持久记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何乾三.音乐的情感初探──再读汉斯立克的《论音乐的美》[J].中国音乐学,1995,(3).
[2]B·霍洛波娃,向方,高燕生.论音乐主题法(七)[J].音乐学习与研究,1990,(1).
[3]B·霍洛波娃,向方,高燕生.论音乐主题法(六)[J].音乐学习与研究,1989,(4).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