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舟
摘要:立足高品位,坚持高标准,明确发展方向,规避文化建设误区,着力建设与现代大学职能和办学特色相协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时代先进文化相融合的大学文化,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建设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大学文化建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171-02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人类迎来不同文明、不同文化大交汇、大融合的时代。世界各国文化在交融、碰撞和冲突中为争夺主导地位进行着激烈的竞争。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文化大国和东方文化的典型代表,中国要真正实现和平崛起、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更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巨大作用。
一、坚守品位,推进文化传承与创新
大学是以追求真理、创新文化、培养人才为根本宗旨的社会组织机构,它不仅具有一般组织机构所应具备的共性文化——其成员在长期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过程中形成共同价值观体系,更具有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能力。大学通过对文化的选择、提炼、传承和创新形成更高水平、更高层次、更高品位的特殊文化形态,从而使其具有不同于其他社会组织机构的文化禀赋。大学与一般社会组织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文化,在于其文化品位和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的巨大差异。作为一种社会亚文化,大学文化的显著标志,不仅体现在对文化多样性具有选择与提炼能力,对优秀文化具有传承和创新能力,更体现在其品位高洁的内涵和形态上。因此,大学在任何时代和社会环境下都必须坚守品质,也是大学保持其组织身份的决定要素。
二、把握规律,提升大学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
当前,受市场经济条件下诸多社会不良文化因素的影响,大学文化建设存在方向不明确,盲目性强,缺乏系统的发展战略和建设规划等问题,致使部分大学育人环境质量降低,不符合国家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如少数大学精神颓废,一些大学文化世俗化、功利化、庸俗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等等。提升大学文化建设水平,净化大学育人环境,不仅是大学发展的自身需要,是人才成长规律的客观要求,也是大学在国家实施科教兴国和文化崛起战略中应当肩负的神圣使命。大学文化建设是一个科学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科学规划,统筹合理安排,规范有序进行。一要明确指导思想,防止放任自流。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指导,遵循文化发展内在的规律性,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循序推进。要杜绝以放任自流的态度对待大学文化。文化的形成过程是文化选择和扬弃的过程,必须根据大学办学宗旨和人才培养的价值标准,对文化进行挖掘、引导、改造或强化,促进文化的优胜劣汰,使优秀文化真正得到传承和弘扬。二要戒除急功近利思想。文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积淀过程,必须实施切实的文化发展战略,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使要素不断积累,意识不断强化,认同不断加深,理念不断建构,制度不断完善,才能形成相对稳定的大学文化生态。三要克服孤立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的错误倾向。大学不是世外桃源,大学文化也绝非孤立于社会之外的象牙塔。人类优秀文化具有普同性的一面,大学文化是人类优秀文化的典型代表,它在理想信念、价值诉求、目标宗旨等方面与社会优秀文化是完全吻合的。大学文化建设必须站在社会先进文化发展的前沿,使大学文化与时代精神相融合。那种认为大学文化孤立于社会之外,甚至与社会文化相对立的思想是狭隘的文化相对主义思想的表现,这种思想不仅是错误的,在现实中也是完全行不通的。当前我国的大学文化建设必须放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文化建设体系,使大学文化建设服从和服务于大学的办学宗旨和人才培养目标,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人才发展战略,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大学文化的社会价值。四要兼蓄并包。大学文化具有崇尚科学、追求真理、鼓励创新、尊重差异的普同精神,尊重个体差异和个性自由是大学兼蓄并包的文化襟怀,因为个性自由是个人潜能充分发挥的必要前提和个人主体创造性培养的重要条件。但这一点绝不能成为把大学当成腐朽和庸俗文化藏污纳垢避难所的借口。如今,大学校园时常出现一些与大学主流文化水火不容的丑态,这种现象是当前大学文化受腐朽文化严重侵蚀的表现,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警觉。五是积极推进文化变迁。文化总是随着时代前进和社会变迁的步伐不断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地发展变迁的。人类历史的不同阶段、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文化类型。大学文化必须与时俱进地吸纳时代文化的精粹,准确把握社会文化进步的脉搏,不断变革、不断创新,使文化品质永葆先进性。
三、当前大学文化建设的策略与路径选择
大学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是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最具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进一步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路径。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培育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文化观念,广泛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精髓,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促进文化崛起,是当代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1.提炼核心理念,彰显大学精神。大学文化的核心理念是大学精神的凝练和具体表述,昭示大学的办学宗旨、奋斗目标、价值尺度和理想追求,是大学主体精神的旗帜。大学文化理念通过大学使命、校训、校歌、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理念、学术理念等形式具体表达,代表大学文化的最高层次和最深内涵,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渗透力。要从大学自身的历史状况和现实追求出发,充分挖掘大学自身特色文化资源,提炼最能诠释大学精神及其价值追求的文化核心理念,用文化核心理念引导大学文化前进的方向,使大学文化始终成为社会先进文化的典型代表。
2.积极营造有利于张扬健康文化的校园氛围。一是构建科学的制度环境。按照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要求和大学组织运转的实际需要,创新文化运行机制,健全和完善文化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机制的导向作用和制度的规约作用,使文化在大学人才培养和改革发展中的启发激励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二是建设优良校风。要把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放在大学文化建设的突出位置,在充分挖掘学校优良传统和特色教育资源的基础上,着力营造富有时代精神和学校特色的优良校风。三是着力营建优美和谐的校园物理环境。根据自然条件、生态状况和人文设施特征,科学规划校园环境,强化文化氛围营造,使自然与人文相和谐、建筑与文化相协调,使崇高的大学精神通过校园随处可见的物化载体具体而直观地展现出来,随时随地与学生的心灵世界进行交流沟通,陶冶学生情操,真正发挥大学文化的“化人”功效,为学生打造优美而富有特色的学习和心灵成长乐园。
3.创新载体,促进大学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与内化。从大学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出发,积极创新和构建大学精神的实践载体,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能有效体现大学文化核心价值的主题教育、学术交流、科技创新、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等,寓教育于实践活动之中,不断提高学生对大学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充实学生精神生活,升华学生的道德境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大学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和传承与创新人类优秀文化的双重责任和使命,大学在传承与创新优秀文化的进程中履行其人才培养的根本职能,又通过培养人才进一步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这种辩证统一关系,是大学赖以存在和发展的价值归宿。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