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雷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内核。随着这项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课程”与“教学”获得新的内涵,与此同时,课程资源这一新概念由模糊逐渐走向清晰,并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日愈凸现其在学科教学和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新课改的有效实施和不断深化有赖于课程资源的广泛开发和合理应用。
一、开发学生资源的意义和价值
1.学生资源的内涵。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和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條件。课程资源既包括课程物质资源,又包括课程人力资源。课程人力资源主要指教师和学生的主动精神,知识结构,人格品质,以及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等。
2.开发学生资源的价值。课程物质资源对课程的实施和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当物质资源开发到一定程度,即教学上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已基本实现甚至相当完备时,课程人力资源往往是决定有效教学的理想能否兑现为课堂教学实践的关键性因素,有时甚至是决定性因素。学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可以拓展和丰富教学资源,可以优化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增强师生间的多向互动性,可以优化教学环境和提高教学效率,等等。
二、数学教学中学生资源开发的原则和途径
1.学生资源开发的原则。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切合师生和客观现实的实际,必须有利于优化数学教学,必须有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必须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根本出发点。因此,开发学生资源一般说来应遵循以下原则。
(1)优先性原则。
当我们有了“学生资源”意识之后,不难发现,可供数学教学开发利用的“学生资源”丰富多彩,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发利用学生资源时,应从数学教学和学生发展的实际与需要出发,合理选择和重点开发利用教学中所需要的学生资源中的某些方面,力求做到“重点、经济”,突出资源的“针对性”、“优先性”。
(2)适应性原则。
学生资源是一种“活”的资源。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但作为一种资源,它又具有客体的一面。因此,开发学生资源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特点、个性差异、知识结构和智能水平,等等,力求做到“合理、有效”,突出资源的“需要性”、“人本性”。
2.数学教学中开发学生资源的方法与途径。(1)从数学学习的精神与品质层面开发学生资源。
中学数学新课标已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列为数学教学三维目标之一。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数学观、数学学习观影响着其对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意志。学生个体在数学学习中的各种表现又往往容易在同学间相互影响,相互感染,产生某种认识、情感甚至行动上的“共鸣”。所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刻苦学习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反思批判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数学学习目的性、价值观,等等,都是教学上可资开发并能对学生数学学习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教学资源。
①以数学学习体验作文为媒介,交流学习感悟。
作文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思想交流和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体验作文是语文教学与数学学习理想的结合点。学生可以在作文中,敞开心扉,实话实说——或总结反思自己在数学学习过程某个片段的经历感悟,或谈论教师某个教学环节中的缺失和自己的期待希望;放飞想象,自由发挥——或展示自己的对某个数学问题的奇思妙想,或推介自己数学学习高招良策,如此等等。实践证明,通过这种作文,既可催化学生文理学习的相互融合,又可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思想感情的交流与沟通。这种作文,形式、体裁、内容、长短不限,有感而发即可,重在总结反思,重在互动交流。
②建构数学学习共同体,营造互动氛围。
数学的学科特点和学生间在年龄、经历、学习内容等方面的相似性,决定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有诸多的共性。挖掘和利用这些共性能在同学间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感染和激励的作用。
(2)从数学学习的方法策略层面开发学生资源。
①捕捉利用学生思维的瞬间亮点。
民主开放的数学课堂,必然引发师生间思想的交锋,也必然促进学生灵感和智慧的产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随时可能突发新颖奇特的念头、作出独别蹊径的妙解、出现“令人可爱”的错误,这些稍纵即逝的思维亮点,来自于学生,反映的是学生的真情实感和原汁原味的思维轨迹,容易被师生忽视,却是教与学极其宝贵的课程资源。这种资源教师不可预设,是动态生成的,其价值也就在于此。
②开辟学生数学学习的“自留地”。
数学学习园地是学生进行学习情感、方法、成果展示交流的理想平台,是延伸课堂拓展学习时空的一种好方式。学生可以在这块“自留地”上随意“耕作”,尽情发挥。这种园地,形式可以是班级黑板报,可以是一个班、一个级、甚至一个学校自办的数学学习报刊;内容可以是产生于学生数学过程的学习心得、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还可以是数学问题征解、巧思妙解、错题错解、数学史料,等等。以学生自办为主,教师适当指导参与。
③充分发挥“数学小老师”的作用。
“数学小老师”是指那些品学兼优、有数学特长的学生。同一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年龄特点、认知方式、思维习惯等因素的相似性决定了来自同学间的学习方法、模式更容易迁移到同学身上。因此,学生间蕴藏着丰富的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活资源。
④收集反馈源自学生的数学学习信息。
学生是一个重要的课程资源,就在于学生本身具有“主体”和“客体”双重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然而,各个学生的学习经历、方法、策略和结果等又是可供师生研究、学习、借鉴的客体。
(3)从数学学习的师生关系层面开发学生资源。
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应是被动的服从关系,而应是和谐互助的合作关系。“亲其师,信其道”,可见教师自身良好的品行和精深的学识,以及学习生活中建立的融洽师生关系,是一种隐性的重要的教学资源。
①多形式建立师生交流的绿色通道。
教师是学科学习的过来人,他们中蕴藏着丰富的体会、经验、成果。例如,举办教师学习感悟讲座、开展师生间的交流对话,教师“现身说法”,真实亲切;利用节假日,师生间进行数学游戏活动,开发智慧,促进互动,可谓“一箭双雕”;学生小记者还可以通过校刊、电视等媒体,进行教师访谈,可在师生间实现“资源共享”,等等。这些活动不失为师生间进行经验交流、情感传递、思想沟通的好方式。教师要了解学生数学学习上思想、要求和疑难困惑,这些活动的开展将成为一条真实可靠的信息源。
②转变传统角色,实现教学相长。
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传统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协作者。教师的师德、品行、人格、精神、学识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一种潜在的学生学习资源。教师的数学观和数学教学观会影响学生的数学观和数学学习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的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理性精神、创新意识必然在学生身上留下深刻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