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4-09-02 02:00韩纶绍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6期
关键词:有效性历史课堂教学

韩纶绍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西营镇初级中学,山东 济南 250000)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韩纶绍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西营镇初级中学,山东 济南 250000)

有效教学是教育教学中一个永恒的主题,而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整堂课“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效果比较差,严重制约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在新课改下,摆脱“应试教育”的诸多弊端,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优化课堂结构,让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用科学的方法指导,真正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必然要求。

历史;课堂教学;兴趣;有效性

追求有效性一直是课堂教学永恒的主题。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著名教育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的解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学业上有收获,懂了、会了,产生兴趣了,问题就是这么简单明了。”故此,如何在45分钟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结合自己从教十余年的历史教学实践浅谈如下:

一、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历史学习兴趣,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已转为注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具体地说,就是要从教师教的如何这一角度,转变为学生学的如何角度上,把学生的学习放在首位。这就要求教师根据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有位哲人也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有着重要作用。为了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习历史课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在做如下努力:

1.精心导入新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历史课,如果有个好的开头,成功地导入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有个先声夺人的力量,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讲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大变革的时代》时,让学生看“立木为信”的卡通视频故事,然后提问:“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商鞅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了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表现都很积极,本课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寻找兴奋点,促使学生学习兴趣化。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就必须寻找“兴奋点”。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学生才会“愿学”、“乐学”。比如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是我寻找“兴奋点”,追求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手段之一。当前,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在校学生完全可以在微机室利用网络获得更多的历史知识。例如,学生可以查阅历史资料等,其中,师生获益最大的是在进行阶段复习时,我经常组织学生在微机教室,让他们打开人教版主页,根据老师的要求选择相关的题目。这样,运用计算机辅助于历史教学,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既集视、听多感官作用于一体,又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3.运用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每一节历史课堂上,都讲一个与课堂内容有关的历史故事,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讲商朝历史时结合《封神榜》的故事讲,学生听的津津有味,下课了还意犹未尽。当然,也可以给学生提供熟悉的历史故事,让学生自己讲解,这样既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当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多种多样,只要运用得恰当,都会取得很好的效果的。

二、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对于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课堂提问是教师进行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效果的一种常见教学行为。提问是连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纽带,是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有位教育家曾经这样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可见,提问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

1.课前分析学情,有针对设计问题。教师要了解学生对将要教授内容的接受程度,要明确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学生通过自学能够解决什么,学生需要教师指导解决什么等等。在对学生的学情做出充分的分析之后,巧设问题,便于教师教和学生学,有利于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提问覆盖面要广、要有梯度,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仅限于少数优等生,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学生,要做到好、中、差兼顾。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是指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对于中上游学生,教师应设计难度较大的问题,以便于拔高。而对于后进,应设计一些基础性的便于他们解答的简单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积极参与教师活动,我们的课堂才会活跃起来,课堂效果自然会事半功倍。

3.注意和其他学科的整合。俗语说:教师给学生一碗水,必须自己有一桶水。也就是说教师必须博览群书具有广博的知识,必须有驾驭课堂的能力。也有人说历史老师就是万金油,什么学科都得懂。不错,历史包罗万象,因此,历史老师在设计问题时,必要时问题的设置要注意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这样,学习历史的同时也复习了其他学科知识,课堂效果会更好。

三、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优化课堂教学,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为了追求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教师应根据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精心设计每一堂课,要抓好堂课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为此,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如下几点:

1.导入新课要注重新颖性。只有这样,才能能够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拨动学生思维之弦,激起积极思维的层层浪花,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为课堂教学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这一点,前边内容已有所涉及,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2.教学活动要注重参与性。传授新知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究新知的活动,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促进知识与能力的共同提高。然而,要使全体学生参与教学,而且是积极、主动地参与,是使历史教学得以真正展开的关键性问题。因为只有让学生投身其中,从做中学,才会激发动机,引起兴趣;才能使学生思想活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体验到挫折感与成功感;才能看出学生的鉴别力、理解力、创造力;才能使学生多与教师、同学交流,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因此,有效、高效的历史课堂应该应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重在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3.巩固练习要精心设置、注重多样性巩固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练习时,要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又要从不同角度组织练习,使练习的形式多样,富有变化,使学生对练习感兴趣。

4.课堂小结要注意前后呼应,耐生寻味。好的历史课堂教学,要有始有终。长期以来在历史教学中,课堂的导入得到多数教师的重视。可是,有时教师对于课堂的小结往往漠然处之,使这一环节成为课堂教学的败笔。好的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脉络,抓住学习重点,对课堂教学效果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好的课堂小结能巩固获得的知识、技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好的小结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深化课的主题,并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能收到余音绕梁,回味无穷之效。

四、科学的学法指导,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有效途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而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从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的教学方法要有根本的改变。我们要让学生先学,让学生按照老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在导学提纲的指导下进行看书、自学,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老师再根据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展示讨论成果,教师其间适时点拨、引导,并就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评价。所以,在这个“教”的过程中,教者要做的事情就是“授之以渔”。

总之,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历史教学的生命。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标,形成新的理念,在新课标理念的引领下,扎实有效的做好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努力追求每一节课的高效,使学生更轻松地学习历史,只有这样我们历史课堂的有效性才能水到渠成。

[1]余文森.有效教学的理论和模式[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3]张平.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教师最需要关注的66个教育细节(优秀教师成功经验研究丛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G633.5

A

1674-9324(2014)26-0149-02

韩纶绍(1978—),男,山东省济南市人,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西营镇初级中学中学二级教师。

猜你喜欢
有效性历史课堂教学
新历史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