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
——立体化植物学教学方法探索

2014-09-02 02:00马丹丹叶喜阳钟泰林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6期
关键词:植物学植物园标本

马丹丹,叶喜阳,钟泰林

(浙江农林大学 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 临安 311300)

三位一体
——立体化植物学教学方法探索

马丹丹,叶喜阳,钟泰林

(浙江农林大学 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 临安 311300)

本文介绍了浙江农林大学植物学科在植物学教学上,充分整合植物标本馆、学校植物园、网络数字化资源三个课堂,形成三位一体的全方位、多渠道的植物学课程教学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植物园;标本馆;多媒体;植物学教学

植物标本作为高校重要的生物教学资源,在传统植物学教学方面一直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新技术和新理论的发展,利用植物标本进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已不能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植物标本馆的作用虽然未被否定,但在一定程度上已被严重弱化。新形势下,在继承与发扬传统教学方法的前提下,如何将新技术、新方法、新资源引入植物学教学之中,是一新的教改研究课题。浙江农林大学植物学科近几年结合植物标本馆建设与植物学课程体系的改革创新,将植物学的教学通过植物标本、校园植物园及网络多媒体等的有机结合,全方位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探亲,将植物教学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合理利用标本馆资源,努力提高第一课堂效果

1.加大标本数量采集,丰富标本馆藏内容。截止到2007年,经过3代人将近50年的采集,我校植物标本馆共收集保存植物腊叶标本8万份,其中,采自浙江省的约7万份。2007年以后,标本馆配备了专门的科研技术人员,并结合学生科研及教学,将爱好植物的学生吸引到标本馆,让他们参与到标本的制作与管理工作中来。一方面,师生在各类植物考察、实习过程中,加强了植物标本的采集工作;另一方面,在后期的采集记录的整理和标本的制作过程中,也能做到及时到位。在不到6年的时间里,馆藏量就迅速增加到了12万份,在提升数量的同时,标本的质量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采集记录等数据也更加详实可靠。

2.重视标本质量建设,提升标本整体美感。传统植物腊叶标本的花、果、叶经过吸水纸的慢速干燥处理后,颜色灰暗,加上部分标本在压制过程中,因各种原因造成腐败破损,最终的成品往往观赏性不强,在视觉上不具有吸引力。近几年的标本压制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仪器设备,通过电干燥箱的快速烘干,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存植物各器官的色泽和质感,再加上处理都能做到及时有效,标本各部保存完好无损,能很好地将植物的姿态美、色泽美向师生展现,在某种程度还具有艺术品的效果,提高了标本的观赏性和装饰性,展示了植物的美丽和质感,对培养学生研究植物、观察植物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3.开设各类实践课程,全面普及植物知识。近年来,学科老师面对全校非植物专业学生开设了系列公选课和开放性实验课程,如“插花艺术”、“叶脉标本制作”、“保健野菜的识别与品尝”、“水培花卉”、“干花制作”、“植物装饰画制作”等,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挥了学生的创意灵感,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积极推进植物园建设,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作用

1.立足浙江辐射周边,全力引种乡土植物。学校在新校区建设之初,就提出了将校园与植物园建设相结合,将整个学校建设成为植物园。植物学科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带领学生全程参与了建设过程,大量引种各种活体植物。至2013年底,学校植物种类已达2700余种(含部分栽培品种)。其中,绝大多数为华东植物区系植物,特别是浙江省的一些木本珍稀保护植物已基本引种齐全,对一些主要植物都进行了挂牌展示。通过活体植物引种,一方面丰富了学校植物园的植物种类,满足了各相关课程的教学需要,多届学生在参与建设的过程中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好地锻炼,同时也为这些珍稀植物的迁地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

2.充分利用活体植物,深入开展教研科普。学校植物园为园林、林学、农学、园艺、生态等22个学科提供了教学科研实习场所,甚至一些外校师生也定期来我校开展实践教学。包括花卉学、观赏树木学、树木学、植物生理学、环境科学等课程都将学校植物园作为主要的实习基地。一方面方便了实习课程的安排、减轻了学校实习经费的负担、提高了安全性,同时可以通过长期反复地学习,提升学生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同样是园林和林学专业的学生,从我校毕业的学生往往比其他学校的学生熟知更多的植物种类和习性。这几年,我校毕业的学生往往因为植物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深受各类相关研究所和企事业单位的青睐,这些都与植物园对他们的影响息息相关。除此之外,一些师生还利用学校已有的活体植物资源开展相关的科研项目,特别是在植物育种、园林植物应用、生态监测、乡土植物开发等相关课题上,已取得了诸多研究成果。在科普教育上,我校现在已成为全国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在面向全校师生开展生态文明科普教育的同时,还向所在地区的中小学生及社会人士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等科普活动。

3.加强教学方法改进,促进学生知识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利用植物园丰富的资源,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如在教室内讲解植物科、属内容后,即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在校园内针对实物,现场讲解植物的识别特点、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生产应用等,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明显提高了学习效果。另外,植物园的大量种类,十分方便老师们教学信息的采集,能及时拍摄植物不同季节的图片,令课堂PPT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4.依靠校园植物资源,取得丰硕教研成果。近几年来,植物学科老师通过植物园的建设,取得了一批教学、科研成果,争取到科研项目10余项,科研经费100余万元;发表相关学术论文近百篇,出版专著或教学参考书4部:《浙江林学院植物园植物名录》、《浙江野菜100种精选图谱》、《浙江野花300种精选图谱》、《浙江野果200种精选图谱》;基于“两园合一”的植物学实践教学创新体系构建与实施项目获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指导学生科研获得各类奖项6项。这些成果又进一步反馈到教学中,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依靠现代传媒平台,尽力丰富第三课堂内容

1.建立数字化标本馆,实现资源社会共享。2007年以来,我校植物标本馆所有标本的高清照片及信息数据均已录入由四川大学牵头的教学标本馆信息系统,从而达到了网络共享,师生通过互联网可以很方便地查询到我校的馆藏标本及其相关信息。

2.建设植物园网站,丰富学生学习渠道。为了给师生创造一个更加生动且内容丰富的学习平台,学校专门建设了植物园网站。在植物园网站上,不仅面向公众宣传了我校植物园开展的各项工作,也将国内、国际植物园相关动态进行链接展示。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植物园网站分别开辟了相关的栏目。面向普通大众,网站开辟了“每期一花”栏目,向公众介绍不同季节开放的奇花异卉,利用精美的花、叶照片,艺术性地展示了植物的美丽及功用,并推荐观赏地点及观赏时间;而面向专业师生,网站还设立了“数字植物”栏目。该栏目将植物园收集的所有活体植物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各种植物的叶、花、果、植株形态等细节照片,并配有文字描述。栏目还提供了植物中文名和拉丁名的搜索功能,方便学习者进行检索查询。通过植物数据库的建设,为广大师生提供了网络学习平台,丰富了植物学课程内容。下一步,我们计划在该数据库中将地方植物志、中国植物志、中国植物志英文版等相关资料进行整合链接,让学习者能结合最新最全的资料进行对照学习。

3.引导学生进入植物群,增加学习植物渠道。老师在讲授好课堂内容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校内外各类植物群和相关网站学习,相互之间能者为师,切磋讨论,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独立学习的能力。

四、效果与展望

通过上述三位一体的植物学教学法,丰富了教学内容,信息量更大,针对性更强。在教学中,声、形、图、色并茂的直观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形成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在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中接受知识,提高了学习效率。这种全方位的教学,从理论到实践,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来,达到学以致用之效果。

我校植物类专业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在植物识别、分类等方面均表现出较强的能力,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不少毕业生在单位里表现优异,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考上其他学校的研究生在这方面的能力也普遍得到好评。

据不完全统计,近些年在浙江省植物学会主办的“之江草木”论坛上,版主、骨干力量约60%以上为我校教师、毕业生或在校生,并带动了社会上一批植物爱好者的参与,在经济较为发达的浙江形成了浓厚的植物识别与研究的良好氛围,这种现象也得到了一些知名植物学家的肯定和赞誉。

教学的受众是一群个性差异极大的学生,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往往收效甚微,而对众多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就现阶段而言又不太现实,故采用多种方式方法进行综合教学应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的发展方向。目前,我们的方法虽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如有些环节与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会有矛盾,各教学环节、课程内容如何紧密衔接,部门之间关系如何协调等,都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解决。

[1]唐杰波.高等农业院校建立动植物标本馆的意义[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4,16(10):151-153.

[2]谷颐.我校生物标本馆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J].长春大学学报,2007,17(3):95-97.

[3]陈晓萍,郑东方.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学校科研活动初探——以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8(3):42-44.

[4]周先容,杨利平,戴玄,等.数字化植物标本馆建设与植物学课程范式改革[J].科学咨询,2012,8:168.

[5]梁玉实.试论高校标本馆馆员职能的多重性[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2,21(3):52-54.

[6]夏国华,徐华潮,吴家森,等.林业生产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评价[J].教育教学论坛,2012,S4:42-44.

[7]李国树,徐成东,王波,等.创建植物学实验绿色教学的途径与方法[J].实验室研究与探,2013,32(1):77-79.

G642.0

A

1674-9324(2014)26-0107-02

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1020)。

马丹丹(1982-),女,河南洛宁人,硕士,实验师,主要从事植物标本馆的管理工作;叶喜阳(1980-),男,浙江安吉人,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校园植物园的管理工作;钟泰林(1974-),男,江西兴国人,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植物造景应用方面研究。

猜你喜欢
植物学植物园标本
植物园的“虎”明星
跟动物聊国家植物园
再论《山海经·五藏山经》的植物学
3D打印技术在动物标本中的应用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数据库在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大暑傍晚的中山植物园
植物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植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