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课堂成为“两面人”成长的土壤

2014-09-02 23:45刘丽
中小学德育 2014年8期
关键词:兽性神性场合

刘丽

“每天清晨,走在干净整洁的大街上,看着那些埋头工作的城市美容师,我就想由衷地说:‘你们辛苦了,你是我最敬佩的人!”这是四年级习作课《我最敬佩的一个人》中的片段,孩子声情并茂的朗读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习作被评为优秀等级,而小作者也被认为既善于观察又懂事。可事实是,放学后,孩子们常常将手中的废纸撕得粉碎,并高高扬飞,还美其名曰“下雪了”,不远处的环卫工人只有一脸的无奈。

某日,校外一物业管理人员拿着一段视频找到学校,说是几名学生肆意破坏小区花园,被制止后还打骂物业管理人员,要求学校调查处理。班主任明显不相信这个事实,因为这几个孩子在班里表现特别好,学习成绩也不错,是班队干部,还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 其他任课教师也都反映,这几个孩子都品学兼优,乖巧诚实。

——案例中的孩子是典型的“两面人”,在不同场合、不同情境行为反差极大,这是人格扭曲与变异的表现。不幸的是,许多孩子染上了这种“病症”。他们在校内和校外不一样,有教师在和没有老师在不一样,嘴上说的和实际做的不一样,言行不一, 口是心非。这是教育的大遗憾。

他们不是学校刻意培养出来的。一开始,他们也是“单纯”的,依着天性自由自在生长。到学校后,老师告诉他们应该怎样,让他们努力成为应该成为的样子。例如:上课时要保持坐姿,不管是否已经累得腰酸;不可随便打断老师讲课,不管心中是否有疑问;不可东张西望,不管窗外是否有足够吸引人的东西……这些“规矩”限制了一切“异端”的存在,禁绝了学生“动”的欲望。最后,有些孩子真的做到了,变成了老师所期待的样子。另有些孩子生性自由,永远达不到老师的期待,他们成为课堂上的“异端”,不受老师待见,不受同学欢迎。

而那些“听话”的孩子,其实大部分并不理解教师的教导,也很难始终做到教师所列“行为规范”。因此,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他们选择在特定的场合服从,而在另一些场合则“露出本相”,变本加厉地“做回自己”,恶补失去的天性和自由,于是变成了“两面人”。如果这一切成为习惯,最终将铸成不良人格,一生苟且而懦弱。

我们想象一下,当这些孩子长大成人,在我们身边涌涌而动的,将会有多少两面三刀、阳奉阴违、虚伪和油滑的“墙头草”?也许他们一样的善良无害,却没有风骨和主见,这是对我们民族性格的污损。

当年,鲁迅先生曾提出“立人”的命题,认为完整的人应该是“兽性的”和“神性的”。也就是说,当我们在课堂上提升学生“神性”的同时,不可以磨灭孩子宝贵的“兽性”为代价,否则就是不人道和不合乎伦理的。所以,如果我们的课堂不幸成为了“两面人”成长的土壤,这样的教育无疑就是“吃人”的教育。

基于这样的思考,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尊重科学,让孩子在真实起点上学会“教养”;多加鼓励,让每一个孩子体验到做人的尊严;畅顺关系,让孩子们在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响下,自觉学习和认同规范,并使文明的举止成为性格的基座,成就往后优雅的人生。

(作者单位:通辽市科尔沁区解放小学内蒙古通辽 202800)

责任编辑 余志权

猜你喜欢
兽性神性场合
日常的神性:局部(随笔)
The Beasts Within
愿你时刻向往并拥抱对人性的希望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春·遇见
正统的场合
正统的场合
正统的场合
《莎乐美》中的伦理道德观
沈从文笔下湘西形象的集体无意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