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到真处文自美

2014-09-02 14:14王晓丹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4年25期
关键词:书信外婆文章

王晓丹

生活中每天都有许多的感动、感悟值得我们细心收藏,用心品悟。身边的微小之事,亦成就生活之丰盈。当你不再因浮躁忙乱错过它们时,会忽然发现平凡的生活也能变得如此丰富而意蕴无穷,心境由此开阔,思想由此升华,这样写出的文章自然在娓娓道来中更加打动人心。写自己身边的故事,缺少真情是记叙文的大忌,如何在作文中体现真情?下面结合一篇例文来谈一谈记叙文升格的几点做法。

原题呈现

人生在世,往往会经历种种的痛。有人说,痛了,就直接说出来,这是本能。又有人说,痛而不言,体现了人性的坚强。还有人说,痛而善言,这是一种人生智慧。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原文

书信载情

□王圣伦

裹紧外套快步走向巷子深处那户人家,推开锈迹斑斑的大铁门,迈过老旧的门槛。

“外婆,你在哪儿?”我搓了搓冷掉的手,轻声唤着。里屋的门被打开了,我飞快地朝里一瞥,不出意料地看到外婆的枕边依旧放着那本包着破旧牛皮纸的书。外婆披着棉衣,笑容满面地看着我:“怎么这么早,也不提前说声。”我挽住她瘦如枯枝般的手臂撒娇道:“一年就这么几天能见面,特意定了早一班的机票,巴望早点见到你。”

我随外婆走到小院里,手里那枯瘦的触感刺激着我的神经。外婆给我一个小凳子,让我坐下喝点茶,自己走到里屋去捧了那本书出来。我看到她单薄的身躯随着动作一颤一颤,花白的头发有几根散落在肩头。

“外婆,你整日看的是什么书?竟如此好看吗,外孙女来了都不放下。”我捧着温热的茶杯嗔道。外婆笑了笑,皱纹爬满了脸,“不过是一本闲书罢了。”

我抬头看了看灰蒙蒙的天,竟不由的有些想家,便张口问道:“外婆,我妈他们也不常回来,你一个人在家里岂不是很孤单。”她连连笑着,没有回答。(加入细节描写)

这个偏僻的江南小镇,就算坐飞机来依然要转好几次汽车才能到。家里的大人们都以工作忙做借口,时常一年都不见人影,写几封信算作打发。这么大一个院子,只有外婆一个人守着。外婆却依旧笑眯眯地坐在院子里饮茶读书,从不抱怨,从不依靠。

外婆又在看着那本书,微笑着,手指摩挲着书页,从我这里看过去,书已经起尽了毛边。

眼神四处飘荡,不自觉的看到了里屋柜子上摆放着的那个相框。黑白相片中那个青年穿着一丝不苟的军装,嘴角绷得直直的,眼神犀利如剑。“外婆,你想外公吗?”外婆顺着我的眼神看过去,表情有些松动,她垂下眼神,淡淡地说:“战争都结束多少年了,不想了。就算是想,也早就想完了。”说罢,起身去添新茶。

微风吹过,翻动了书页沙沙作响。我偏过头看了看正在忙碌的外婆,悄悄侧身过去看书的内容,却在看到的刹那愣在那里。(加入铺垫使故事更合理)

什么闲书,分明是一封封细心粘贴起来的书信啊。那页上已有些褪色的钢笔字遒劲有力,却温柔地唤着“兰芳”,信里简短有力地说着战场上发生的故事;后面那页稚嫩的字体除了幼时的我还有谁,全篇絮絮叨叨地念着要吃外婆做的糖人;再后面那页是一笔清秀的字体,妈妈向外婆说着家长里短……

外婆并不是不想我们,只是她知道我们都远在他方。于是思念的痛苦化作夜夜摩挲书信,那信上洇开的墨点莫不是某夜的泪滴滑落。(注意情感的深化)

书信载情,沉甸甸的全是无法言说的思念之痛。

升格策略

原文在题目、细节描写、结尾的深化上都不够感人,应在这些方面做修改。

综观学生的作文,在抒情方面确实问题不少。或虚情假意,矫揉造作,或陈旧呆板,或机械模仿,情感失真,或衰落颓废,表露偏执。那么,怎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怎样才能写好“真情实感”呢?

一、寻找“感动力”,大胆写“我”。现在的学生作文存在两大毛病:一是流行空谈,空话、假话、套话多;二是目光总是关注别人,不敢写“我”。只有大胆写“我”,写“我”的生活,写“我”的所见所思所感所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情实感”。如2007年江苏一考生用质朴的文笔触碰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写自己的家庭变故所产生的软弱:自卑、孤寂、辛酸……由于直抒胸臆,叙述时于平淡、宁静中包含丰富的情感内涵而使文章具有感人的艺术震撼力,文章最后写道:

我克制不住哭了,木讷的父亲,他不知不觉中苍老了,而我们终究要分离了。我的天空,没有别人的绚丽多姿,却因为有了父亲,让我自由而责无旁贷地翱翔。因为有了他,给了我足以支撑我一辈子飞翔的动力,那就是让他过上幸福的日子,不断追逐我的梦想。

二、要选好文章的“动情点”,也就是说选材要恰当贴切。在选材时必须坚持两个原则:

①真实原则。许多同学总觉得生活很平淡,没有什么可写的素材。其实不一定非要大事情才感人,只要认真体会,用心感悟,生活中到处都有极好的题材。

②细微原则。我们要善于选取有丰富内涵,能感动人的细小材料,以小见大,在平淡中见真情,于细微处见精神。

三、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具体有这样几种方法:

①“点染”突出法。“点染”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段,在叙述、抒情性问题中,作者通过有意点明自己主旨的句子和语句抒发对文中人、事、物、景的强烈感情。其实在考场作文中这是很有效的点题、扣题,深化中心的途径。“点染”的句子可用于篇首、篇中和篇末,这些都是关键之处。如考场作文《老屋的女人》最后说:

生无所息,创造生活;生有所息,只为更好地生活。我会努力,实现老屋里那个女人的梦。

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将文章点化,也深化了中心主旨。

同样,有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富有韵味的写景来“点染”,以达到升华感情的效果。如考场作文《眼中有泪》中有一段:

路旁的玉槐树在秋风中簌簌作响,像是彼此在诉说着什么。路灯已经亮起来了,白光柔和,却又是那么的无力。

几句写景,让文章弥漫着浓郁的感伤氛围和悲情色彩,便于叙说故事。

②“你”字倾诉法。为倾吐内心难以抑制的感情,有“你”作为倾诉的对象,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情感和心理距离,这个不同于“他”的“你”与作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作者所热爱、所怀念的人或物,通过与“你”的矛盾冲突和情感交流,比较容易抒写作者的真情实感。

升格例文

沉默的爱

□王圣伦

裹紧外套快步走向巷子深处那户人家,推开锈迹斑斑的大铁门,迈过老旧的门槛。

“外婆,你在哪儿?”我轻声唤着。里屋的门被打开了,我飞快地朝里一瞥,外婆披着棉衣,不出意料地看到外婆捧着那本包着牛皮纸的书走出来,笑容满面地看着我:“怎么这么早,也不提前说声。”我挽住她瘦如枯枝般的手臂撒娇道:“一年就这么几天能见面,特意定了早一班的机票,巴望早点见到你。”

这个偏僻的江南小镇,就算坐飞机来依然要转好几次汽车才能到。家里的大人们都忙于工作,时常一年都不见人影,写几封信算作给外婆的安慰。这么大一个院子,只有外婆一个人守着。外婆却依旧笑眯眯地坐在院子里饮茶读书,从不诉苦,从不抱怨。

外婆给我一个小凳子,让我坐下喝点茶,我看着她单薄的身躯随着动作一颤一颤,心头一紧。

为数不多的几次探望,每次都能看到那本牛皮书,让我不仅对书的内容产生了好奇。当我问到内容时,外婆只笑了笑,皱纹爬满了脸,“不过是一本闲书罢了。”

夜半时分,灯光不多的小镇上人们早已入睡,我却被什么细小的声音吵醒。微微睁开眼,暖黄的灯光晕染开深夜的寂静,外婆又在看着那本书,微笑着,枯瘦的手抚摸着书页像抚摸一件宝物,从我这里看过去,书已经起尽了毛边。

眼神四处飘荡,不自觉地看到了柜子上摆放着的那个相框。黑白相片中那个青年穿着一丝不苟的军装,嘴角绷得直直的,眼神犀利如剑。外公在战争中去世已好几十年,孤独的外婆是怎样度过一个个难眠的夜晚?

外婆好像看累了,摘下老花镜,推开房门走了出去。我趁此机会起身偷偷地瞟几眼书的内容,却愣在那里。

什么闲书,分明是一封封细心粘贴起来的书信啊。那页上已有些褪色的钢笔字遒劲有力,却温柔地唤着“兰芳”,信里简短有力地汇报着捷迅,只字不言关于战争的伤与痛;后面那页稚嫩的字体除了幼时的我还有谁?全篇絮絮叨叨地念着要吃外婆做的糖人,落款处的乳名被摩挲得已看不清原字;再后面那页是一笔清秀的字体,妈妈向外婆说着家长里短,时不时地向外婆诉说着自己的思念……

外婆把思念的痛苦化作夜夜摩挲书信,那信上洇开的墨点莫不是某夜的泪滴滑落?

书信载情,沉甸甸的全是无法言说的思念之痛。

也许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知道,正是外婆的沉默支撑着这个家,放飞了儿女的梦想。

痛而不言,只是因为心中有爱。

升格小结

郁达夫说“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叶花说人情。”改文中作者充分调动自己的情感,通过回忆往事,认真品味细节,结尾处使用了点染突出的办法,使文章具有感人的艺术力度。

猜你喜欢
书信外婆文章
外婆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外婆回来了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别有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