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滨
随着北京城市不断延伸扩大,大田粮食生产功能逐渐退却,都市农业中蔬菜副食生产功能却愈加重要,蔬菜生产成为大兴农业种植业中的主导产业。自1988年北京首次启动“菜篮子”工程到今天,大兴区在都市型现代农业进程中走高精尖农业设施化栽培生产,全市设施蔬菜面积中大兴就占到四成,成为名副其实的首都“南菜园”。他们立足生产实际,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新产品,致力于提高蔬菜单产、满足供应总量、解决淡旺季矛盾,不断提高蔬菜质量水平,蔬菜供应实现了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的转变,为北京市场供应和农民增收致富作出了贡献。
“大兴模式” 引领农业科技发展创新
大兴区在近十年都市型现代农业蔬菜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紧紧依托首都农业科技资源和人才优势,积极推进科技创新,服务农业发展。始于2003年,通过3期9年29个项目的“院区合作”,大兴区采用研产对接方式,深度开展农业科技合作,实现了农业资源与首都科技人才优势的有效对接,成功构筑起“院区科技合作专家+区镇农技推广技术员+村级科技示范户+农户”的“金字塔”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即“大兴模式”。这个模式,让科技转变为现实生产力。通过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做强做大了农业主导产业;通过支撑标准化示范基地,推动了农业产业整体升级;通过开展技术指导与服务,提高农民应用科技水平。这个模式,培养了一大批本地“接地气”的专家及科研人员,涌现出一批“科技型”“创业型”优秀农民,并且在农业成果转化与生产增效、生产企业与科研院所以及科技人才成长与农民素质提升这三个方面实现了突破,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驱动力。2013年底通过“大兴模式”全区示范推广新品种179个新技术100项,培养科技示范户700户,“大兴模式”引领了都市型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创新步伐。
强化绿色安全 打造市民放心“菜篮子”
近年,大兴区在设施农业生产中以生态、优质、高效、安全为目标,在各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中,突出规模化、设施化、品牌化三大重点,着力构建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指导培训、产品质量监管、产业化经营四大体系,狠抓设施农业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全力打造让市民放心的“菜篮子”。
在农业示范区的设施蔬菜标准园里,在品质蔬菜种植户大棚中,严格的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被制定和执行,蔬菜生产严格按照标准化操作规程进行,统一选购优良种苗,签订购苗合同,统一按绿色产品生产规模操作,每棚一本生产日志,严格用水用药用肥,统一使用商标、包装上市。各种蔬菜生产标准化,程序规范化,管理严格化。2013年底,已建成市级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34个,认证无公害瓜菜基地55个、有机瓜菜产品基地18个。
不同经营主体 演绎设施农业精彩纷呈
大兴区在设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形成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民”模式,重点建设了一批农产品加工、贸易型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了大兴农业研发、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的发展,从而提高了农业生产经营的社会化、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这些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不同,规模有大有小,多种经营形式和经济成分并存,各有特色和发展,顺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农业农村发展阶段性的变化,成为应对当前农业经营方式面临新挑战的有效举措,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正是推进大兴现代都市型农业建设的核心和基础。
2013年全区农业观光园达到114个,全年观光休闲农业收入近2亿元。规范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有581家,带动了7.3万农户,实现销售收入13.5亿元。全区拥有蔬菜加工配送企业18家,带动北京市农户1.5万余户,有涉及瓜菜的经济合作组织(协会)50多个,入社农民5 000多人,已初步形成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组织形式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新契机,新挑战。区域经济发展重心的转移,并不意味着农业地位的消弱。大兴不断提升蔬菜主导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和精品化,促进设施农业生产、生态和休闲三大功能融合,努力打造与北京城市建设相适应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大兴设施农业将在创意中拓展产业宏大蓝图,在对未来的憧憬中建设更加壮美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