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里不光地下埋藏着黄金,地上也生长着黄金!”见到记者,山东省莱州市农业局长梁振国自豪地说。
把种子比作黄金,一点也不过分。种业是农业的核心产业,谁掌握了种子,谁就占据了农业的制高点。莱州这样一个仅有90多万人口、100多万亩耕地的县级市,却在这个制高点上占有一席之地。在莱州这片土地上,走出了数家颇具影响力的种业企业,涌现了不少对我国种业发展具有突出贡献的土专家,培育并推广了一大批优良的玉米、小麦、白菜、苹果等新品种。目前,莱州市持证种子企业有12家,注册资本超过1亿元的2家,超过3000万元的有6家。其中,登海种业和金海种业均被评为中国种业骨干企业。这些看似不可思议的成就,被人称为“莱州现象”。
发展现代种业并非易事,需要高科技、高投入。既无高科技支撑,又无高投入保障,莱州种业为何能闯出一片天地?该市农业局种子管理站站长韩启杰告诉记者,一直以来莱州农民就有在种子方面搞“土科研”的传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莱州市便涌现了很多搞农业的土专家,他们在农作物种子上仔细“琢磨”。登海种业名誉董事长、农业科学家李登海便是其中一位。李登海当时在一个小镇专门搞玉米研究,并带动其他人一起投入这个领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莱州市成了“中国玉米良种之乡”,李登海也被称为“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并于今年入选“中国种业十大功勋人物”。
作为地上的“黄金产业”,莱州市种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成色如何?他们对我国发展现代种业的政策有何期许?近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访了莱州市种业主管部门和几家种子企业。
寻找科研接棒者
莱州种子企业在起步阶段大多是靠当地历练出来的农民专家。登海种业就是其中的典型。1985年,李登海带领一帮土生土长的专家在我国成立了第一个民营玉米产业化的种子企业。经过近30年的拼搏,登海种业已经发展成为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国家玉米新品种技术研究推广中心、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全国首批“育繁推一体化企业”、中国种业骨干企业、中国种业信用明星企业。
发展种业,科研创新是关键。随着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仅靠原来土生土长的专家团队已很难支撑科研需求。为了克服科研创新的人才瓶颈,登海种业联合全国10家高校、10家科研院所、13家企业,牵头组建了玉米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完善产业技术创新链,将外部的高端人才吸纳进企业科研创新体系,从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登海种业在自身科研队伍建设方面,逐步形成了“三层一带”人才机制,即:由专家、教授组成技术决策层,由专业技术骨干组成实施层,由熟练科研助手组成操作层,由基层部门技术人员组成生产试验开发带。目前,登海种业共有170多名专业人员奋战在科研育种第一线,占公司员工总数的31.72%。
登海种业董事长毛丽华介绍说,目前,登海种业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玉米育种试验与测试平台。得益于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努力,登海种业研究出夏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在国内首创“平面与立体双紧凑”定向超高产栽培模式,先后创造了7个中国夏玉米高产纪录、2个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1个中国春玉米高产纪录。
为了提高科研能力,登海种业在吸纳科研人才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即便如此,毛丽华依然坦言,他们现在非常需要一批能吃苦耐劳、耐得住寂寞、努力钻研的人才搞科研,但很多有潜质的年轻人不愿选择来到小地方工作。毛丽华介绍说,为了吸引人才,登海种业已经着手在对年轻人更具吸引力的青岛建立研发中心。
金海种业是莱州市的另一家中国种业骨干企业。该公司是拥有农业部颁发经营资质的育繁推一体化的大型民营种子企业。金海种业总经理李晓林告诉记者,他们在经营中提出了“吃专家的饭,挣科技的钱。”的口号。专家的饭怎么吃?他们通过建实验室和博士后工作站,引进国际大牌专家,与大专院校开展科技合作,实现商业化育种。金海种业在科研育种上与大专院校进行合作,实现信息和技术的共享。基础性研究放在大学,技术性工作放在企业,实现人才与企业的“远程互动”。
韩启杰站长特别提到,莱州市属于一个县级市,大多数企业都位于镇街、村庄,生活、工作条件较差,很难吸引到高端管理和经营人才。在种业市场进入白热化竞争的今天,依靠过去的小打小闹搞育种已经难以为继了。莱州种业要进一步发展,人才引进依然是块短板。
在合作中“学、赶、超”
目前,在我国种业市场,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的种业品牌有了较快发展,如玉米种子登海605、金海5号等在全国种子市场占有重要地位。但同国外种业巨头比起来,还有很大差距。据韩启杰介绍,总体而言,莱州种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差,缺乏有竞争力品种。目前,莱州12家种子企业中,有9家企业在从事玉米新品种的研发工作,其中只有登海、金海两家具备完整的科研队伍,科研能力较强。
2002年12月,登海种业与美国杜邦先锋共同投资,成立了由登海种业控股的山东登海先锋种业有限公司。中外合资企业引起了国内外种业界普遍关注,有业内人士对于这种合作心存忧虑。但不容否认,登海先锋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运营方法,以及严格的质量控制、为种子用户提供的优质服务,对我国种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和带动作用。
毛丽华告诉记者,现在公司自主品牌销售与合资企业销售比例各占一半,而且自主品牌占的比重逐年上升。目前,自主品牌销售占1000多万亩,每年以40%-50%速度增长,以“登海605”为例,由于其抗病性强,品质好,如今已得到市场的认可。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种业市场,民族种业能否经受住冲击呢?毛丽华说,我国在一定程度上是保护民族种业发展的,例如不允许国外直接在我国建立种子企业,只能以合资的方式发展。合资企业带来的不仅是竞争压力,还有先进的技术和服务理念等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种业的发展。
对此,金海种业总经理李晓林表示认同。他说,国外的种业企业至少有几十年发展历史,孟山都等公司已经发展近百年。先锋种业已经实现了全球资源共享,在拉美、非洲、亚洲等市场份额很大。美国种业是市场引导发展的,由企业建立科研体系。反观国内种子企业,小而全、低水平重复、不能实现信息共享,需要向人家看齐的地方太多了。
“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在消灭了一批弱质企业的同时,也推动了国内种业发展,我们应该很好地跟进、学习、研究、借鉴。例如先锋进入中国市场后,在中国推广了单粒播种方式。我国种业企业在技术、设备跟进和改良速度上非常快,我们要学、赶、超。再例如先锋的销售理念,改变过去单一卖产品,还建立服务和技术支持。这就要求我们应积极跟进创新销售方式。”金海种业总经理李晓林告诉记者。
期待市场规范、政策到位
“一到种子销售旺季,假种子销售泛滥。” 登海种业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原绍刚说。就在接受记者采访的当天,他还接到了举报假种子电话。“登海605”是登海种业的畅销品种,一些不正规的企业不经允许制售“登海605”种子,从甘肃生产,销往内地。
韩启杰坦言,相对于正规种子企业讲,侵权者生产、销售假种子的成本较低,盈利丰厚,很多地方出现了售卖假种子的现象。假种子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农业科技回报率低下。假种子对企业冲击很大,企业效益不可观,对于投入来讲是一种抑制。莱州种业总体上科研投入占到销售收入的6%-7%,国际上为10%以上,而国内平均水平只有2-3%。
金海种业总经理李晓林分析,我国施行的种子法大多只针对企业,对市场涉及很少。种子法作为行业发展大法,应该保证生产者、经营者等的权利和利益,使种子市场有法可依。他建议国家应该颁布相关法律政策进一步规范种子市场。
随着我国种业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种子企业实力逐渐增强,企业“多小散”状况明显改善,由历史最高峰的8700多家减少到目前5200多家,减幅达40%。我国市场集中度逐步提高,种业前50家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已由10年前的10%提高到目前的30%以上。但现实中还存在一大批企业“做不大,又死不了”的状况。在莱州这样的种业大县,除了登海种业、金海种业拥有雄厚的资金和较为先进的管理方式外,同样还有几家规模小、科研弱的小企业。金海种业总经理李晓林认为,对于这些企业,政策上不应简单的鼓励兼并重组,低水平的兼并对于需要有科研做支撑的种业企业来说没有任何意义。要发展现代种业,政策上要支持保护有发展潜力企业成长,最终崛起一批有实力的骨干企业。
上世纪70年代以来,以玉米育种专家李登海、吕华甫为代表,小麦育种家王建华、林善朴、温家利、李君先、王锡盂,谷子育种家李忠声等擎起了莱州种业的一面大旗,也为中国的种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记者在采访中深深感受到,今天,从莱州种业的主管部门到市场从业人员,新一代莱州种业的擎旗手已不是仅仅在农田里细琢磨的土把式,而是一批对现代种业有着深刻认识和远大理想的实干家。我们有理由期待,莱州种业将在种业改革大潮中再续“黄金期”。
金海种业总经理李晓林认为,对于这些企业,政策上不应简单的鼓励兼并重组,低水平的兼并对于需要有科研做支撑的种业企业来说没有任何意义。要发展现代种业,政策上要支持保护有发展潜力企业成长,最终崛起一批有实力的骨干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