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泥鳅养殖,很多人都深刻明白养殖技术的重要性,但很多人往往忽视泥鳅的品种选择问题。那么,选择什么样的泥鳅品种才能事半功倍,从而获得理想的经济收益?
我们可以先参考最常见的生猪养殖。在整个动物养殖界,生猪的繁殖养殖技术是最成熟的,产业规模也是最大的,但其中大行其道的生猪品种为什么是长白、杜洛克、大约克这些人工培育出来的品种,而不是诸如文昌猪、淮猪这些地方品种?主要是因为这些地方品种在生产性能(包括繁殖力、成活率、生长速度等)上的表现远远赶不上人工培育品种,导致地方品种的养殖经济效益低下,因而受到崇尚规模化养殖、追求规模效益的养殖场排斥。
在泥鳅养殖产业,品种问题同样也是一个核心问题。养殖户想要买到优良的泥鳅品种,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资质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和各省市《水产苗种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硬性规定,凡开展水产苗种生产和销售的单位,必须取得《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否则,即不具备苗种繁育资质,即属违法经营。
泥鳅养殖成功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必须采用人工繁育的泥鳅苗种。任何鱼类的规模化养殖,都应该而且必须是从人工苗种开始的。没有任何一个成熟的鱼类人工养殖项目是靠野生苗支撑的。与具备泥鳅苗种繁育资质的公司合作,是项目成败的关键。
2.甄别野生苗 几乎任何一个新兴项目火爆的时候,总会冒出一些不良的炒作公司,浑水摸鱼,以假乱真,用市场上收购的野生泥鳅苗冒充人工苗,同时自吹自擂,自己给自己贴上新品种标签,蒙蔽大众,让投资人血本无归,也让原本能造福社会的项目蒙尘。
单纯凭肉眼甄别苗种的真假,非专业人士很难做到。但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避免买到野生苗:①查验资质。养殖户在购买任何一家的泥鳅苗种之前,或接受其技术培训之前,要求对方出具《省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若无,十有八九是假公司。②考察繁育基地,确认其繁殖规模。在长江流域,泥鳅的苗种繁育期从每年的4月上旬持续至9月下旬(华南地区时间跨度更大,海南全年均宜)。在此期间,必须要见到大面积的繁育设施设备,必须要见到大规模的水花繁育场景和寸片(3厘米及以上规格)培育场景。尤其是寸片,更是判断其是否具备真工夫的硬指标。 如果连苗种都不可能繁育出来,那么,它出售的苗种又从何而来?若无,证明是在炒种。③不买大规格。仅购买水花和寸片,超过寸片规格的苗种不要买,也没有必要买。道理很简单,炒种公司不可能从集贸市场上买到大量的水花和寸片苗,但6~8厘米的大规格野生苗满世界都是。另外,寸片基本上度过了危险期,没必要买寸片以上规格的苗种。
3.选择优良品种 鳅科有110多个品种,是淡水鱼中的第二大科。平时所说的泥鳅,主要指青鳅和黄板鳅(大鳞副泥鳅)。这两大品种又因地域的不同而具备很大的差异。一般从规模化生产的角度看,任何一个地方品种的表现在总体上都是不理想的,不是在生长速度上表现不佳(一般须隔年上市),就是在个体大小上差强人意(一般只能长到20余克甚至更低),这些都影响了单产,直接影响了养殖效益。这种状况非纯粹的技术所能解决。惟一可行的方式,是直接采用人工选育的杂交品种。
杂交品种的优势在于,它集合了各个地方品种的优势,屏蔽了其劣势,是集优势之大成,比如由湖北蓝海春鳅业科技有限公司引进的TW-6台湾龙鳅,其个头大,长得快,3个月可长50克,最重可达500克,而且还不钻泥,在冬天容易捕捞,可以卖个好价钱,这些都是本地泥鳅无法比拟的。
但TW-6台湾龙鳅本身就是一个人工培育品种,当其分布到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环境中时,必然会产生种质资源的退化的现象,这种退化由隐性而逐步显性,到最后会退化到与本地品种无异,甚至表现更差。因此,不断地提纯复壮和本土化是一项长期且十分重要的工作。湖北蓝海春公司技术总负责人,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樊启学教授研发的TW-6台湾龙鳅本土化技术,很好地解决了其本土化问题,使得台湾龙鳅在不同的地域均有理想的表现,在生长速度、个体大小、免疫力、商品品质、成本控制等核心指标上均能与原种保持一致。
品种的选择不是一个小问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直接关乎泥鳅养殖项目经济效益的高低,乃至整个项目的成败。养殖户必须在立项之初,即将品种的选择置于战略的高度,认真对待。
(作者为湖北蓝海春鳅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邮码430070 电话027-82660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