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治权 军垦儿女的“亮剑”精神

2014-09-01 10:56卡佳雪艺
中华儿女 2014年16期
关键词:团场亮剑连队

卡佳+雪艺

“不占群众一分田,戈壁滩上建花园!”60年前,数以万计的军垦战士响应祖国号召“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弘扬战争年代的“南泥湾精神”,给戈壁荒滩披上青山绿水的外衣,创建了一座座美丽的塞外花园。这样一支不穿军装、不拿军饷、永不换防、永不转业的特殊部队,在祖国西部边陲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他们是祖国优秀的战士,是祖国优秀的军垦儿女!陈治权,就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名优秀成员。

还没见到陈治权就被他继承弘扬“亮剑”精神,积极实施因地制宜措施,发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六师103团“金皇后”甜瓜的甜蜜事业所吸引。七月盛夏,微风过往,扫去酷热。辗转两小时车程,我们见到了陈政委。他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谦和、干练。

问渠哪得清如许

1980年11月,高考失利的陈治权回到新湖农场试验站当了一名职工;1982年10月,应国家号召,他光荣入伍,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36920部队战士;1986年复原后,凭借自己扎实的文字功底与较强的政治素养他回到新湖农场试验站任党委秘书、组织干事;1988年他被组织派往农六师党校文秘班学习;1990年担任新湖农场试验站政工办主任、党委秘书;1994年担任新湖农场试验站五连党支部书记、指导员;1996年担任新湖农场七场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1999年担任新湖农场三场党委书记、场长;2004年担任奇台农场党委常委、工会主席、109团政委;2005年担任军户农场党委书记、政委,昌吉市委常委;2011年至今担任103团党委书记、政委。

细数陈治权的履历,不难发现他在基层领导岗位摸爬滚打,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完善自我。

“我当过连队职工,当过兵,当过连队指导员、政工办主任、分场副书记、场长等,我认为,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要努力做到政治上严要求,业务上勤学习,作风上过得硬。领导干部就是要以德服人,以才服人,以良好的风范、丰富的学识、崇高的品质影响人!”陈治权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打铁先要自身硬

1994年,组织决定让陈治权担任新湖农场试验站五连党支部书记。新湖农场以前属于地方农场,兵团1976年解散,1982年恢复。兵团重新恢复后新湖农场划归兵团六师。

1962年9月,陈治权出生在玛纳斯县的新湖农场,家中有12个孩子,他排行老七。由于家里兄弟姊妹多,生活困难,他们经常吃不饱、穿不暖。每月刚过20号,母亲就得外出借钱、借口粮。哥哥的一件像样外套轮到他时已经补丁摞补丁了。虽然家境贫寒,但是一家人母慈子孝、兄友弟恭,和和睦睦,日子穷一些,人心却很暖。穷苦孩子出身的他,从小就养成了关爱他人、与他人和睦相处的品格。

认识陈治权的人都知道,他不仅是名好干部,还是一位好丈夫、好父亲。用他自己的话说,没有一个稳定的后花园怎么甩开手干工作。1988年经朋友介绍他与一名小学教师成婚。说到妻子,陈治权满脸幸福也满含愧疚。“两口子过日子,总得有个照顾家的,我一天忙得不见人影,都是她在为这个家操持。”他的儿子是90后出生的兵团第三代,现在陈治权的儿子、儿媳都在兵团农场工作。这可是真正的“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

新湖农场试验站五连,是陈治权从小出生长大的地方,家里七姑八姨很多,家族亲戚都在这里,管得了吗?家里的亲戚一听说他要来连里当领导,有人顿时神气起来。陈治权的嫂子因自家一亩三分地经常与连里其他人发生争执,现在听说小叔子要来连队当书记了,逢人就说“我小叔子今后就是这里领导了,谁也别想对我咋样。”果不然,上任没几天,嫂子就跑到他那里去告状,历数连队干部的不是。但是陈治权始终坚持一条:不论对谁,都要秉公办事,以理服人,当领导首先要管好自己人才可以直起腰杆来管理别人。一次,嫂子为一件小事跟连里同志大吵,连长批评她,他又跟连长大闹,陈治权闻讯赶去,当着众人面毫不客气地给嫂子一个下马威,狠狠批评了她,不仅让嫂子给连长道歉承认错误,还当着大伙的面承诺:“凡事对事不对人,任何有损连队团结的行为在我这里都通不过,不管对方是谁!”为此,陈治权修理嫂子的事情也成了当时连队职工茶余饭后的美谈。

五连是个底子差、一穷二白的连队。当时连队干部人心涣散,群众看不到希望更是提不起精神。陈治权首先想到的是要让大家看见希望,这就先得从连队职工收入入手。如何增加收入,要从连队地里的庄稼销售开始。销售他是门外汉,怎么办?从点滴学起,四处拜师。在他和连长不懈地努力下,地里庄稼有了销路,实现了以往大家都不敢想的以销定产。为了确保质量与信用,陈治权又当起全职“班长”,从播种、灌溉、施肥等细节入手,请来专家到地头指导,手把手教同志们科学施肥、育种、节水浇灌。就这样,五连当年就摘掉了贫穷帽子,全连三分之一的职工成为了万元户。发展到现在,家家都用上了洁净的自来水。事业想成功,首先要让职工群众看见希望,而不是自家的小天地。

心忧天下定边关

2005年陈治权调往军户农场任党委书记、政委。军户农场是六师唯一一个少数民族居多的团场,农场设有12个清真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0%。陈治权走马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拜访团场里的少数民族干部职工,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

他与阿訇宗教人士交朋友,学习尊重理解他们的习俗,向他们宣传民族理论和党的宗教政策。再忙他也要坚持参加宗教例会,到联系点和宗教场所看望宗教人士。他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使用,使农场少数民族干部占全场干部的31.6%,其中4个农业连队的党政一把手均由少数民族干部担任。自2006年以来,他采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新机制,选拔有真才实学、有实干精神、有工作实绩的各类干部76名,招聘、培养50多名国民教育大学生到团场工作,使团场干部队伍充满生机和活力。

“新疆是咱们国家比较特殊的地区,少数民族比较多,民族团结问题至关重要,民族团结是咱们边疆稳定的核心因素。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抓好民族团结问题是我们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陈治权身体力行,在经济上帮助少数民族职工已成为他的惯例。他每年都要从工资中拿出1000元现金帮扶两户少数民族困难群众。军户农场三连民族职工郭金奎在他的帮扶下,不仅脱了贫,还成为农场的致富典型。他帮助回族职工胡彦清借款5000元、贷款3万元发展养殖业,使胡彦清提前步入小康生活。这些民族群众每次见到陈政委总要千恩万谢,陈治权说:“不要感谢我,要感谢党的好政策”。

2005年,军户农场被兵团党委授予基层党组织建设先进团场。2006年和2007年荣获师市政治工作先进团场荣誉称号……近年来军户农场的经济效益、精神文明建设、城镇化建设各项工作均走在全师各农牧团场前列。

亮剑精神续新篇

2011年3月,六师党委决定调陈治权到103团任党委书记、政委。“师领导找我谈话,介绍了103团的现状:团场亏损严重,连续6年欠发干部职工工资。怕我有情绪,在任命前特意征求我的意见。说心里话,从先进富裕团场要调到全师经济效益最差的团场,心里的确有些委屈。后来想通了,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党的基层干部,就是要有啃硬骨头的精神,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才不辜负党和人民这么多年的培养”。 陈治权最后向师党委表态:“一定圆满完成任务!”

此时的103团,负债累累,拖欠职工工资累计已达2千多万,经济效益在全师排名倒数第一。到处污泥浊水,别人的污水可以往103团排,死人可以往103团埋,砖厂、纱厂闹事,工人纷纷上访,场部周围垃圾遍地,杂草丛生,满目凄凉。陈治权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

难道这就是前身为新四旅二十五团、西北野战军第六纵队新四旅第三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步兵第六军十七师五十一团,参加过百团大战、保卫延安等战役,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直至参加剿匪平叛,屡立战功,被称为“亮剑之团”的103团吗?陈治权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分析原因,农业生产徘徊不前,城镇建设、工业发展处于停滞状态,干部职工看不到希望,情绪低落,对团场的发展缺乏信心。当务之急就是尽快解决拖欠干部职工的工资问题!此时正是春耕播种时节,连种子都还没有着落。于是陈治权八方求助,挖空心思四处借贷,很快将拖欠了6年之久的全团人员工资全部兑现,干部职工积极性顿时高涨,大家全力以赴投入春耕生产,顺利完成了春播任务。

掌握第一手情况最为重要。陈治权采取召开职工、老党员、老干部座谈会,走访干部职工家庭谈心交流等形式,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党委班子成员进一步解放思想,用解放了的思想统一思想,谋划发展。他组织机关干部进连队、进企业、进社区,设立意见箱,梳理出亟待破解团场招商引资、城镇化建设等热点问题30个,并向职工群众通报改进措施和解决结果。同时带领干部与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主动和职工攀“穷亲”,在他的影响和感召下,团场干部作风发生了明显变化,干部为民服务的意识普遍增强。2011年8月,103团一连获得兵团级“文明生态小康连队”称号。在陈治权的带领下,103团人心思进,干劲倍增,各项工作争先进位。年底,103团在全师14个农牧团场综合考核中,由排名倒数第一跃居为全师排名正数第六!

在团第十二次党代会上,陈治权明确提出了103团要“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五年实现新跨越”的奋斗目标!决心把团场建成经济强镇、文化重镇、旅游名镇、宜居新镇。这一目标不仅包括“三化”建设,还有改善民生,精神文明建设等具体措施和要求。党代会的成功召开,让103团党员干部、职工群众看到了希望,增强了信心。103团党委确定的思路、目标、任务,是与他这个党委书记的智慧和对党对人民的忠诚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103团是电视剧《亮剑》中主人公李云龙所带的第一支部队,曾经创造过辉煌,要想让团场从困境中崛起,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要继承和发扬亮剑精神,首先要激发全团干部职工的斗志,调动干部勇于争先的必胜信念。当时我就暗下决心:不把103团变个模样,党和人民让我来干什么!”

“有德无敌”建功业

陈治权对自己有个规定,无论多忙,每天自学时间不少于一个小时。几十年来,他每年写读书笔记三万多字,调研报告论文数篇,有多篇党建论文获奖。他主动了解和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贯彻执行上级党委的决策部署,广泛涉猎多学科知识,成为大家公认的高学历、高水平的干部,党员干部都亲切称他为“百科全书”。陈治权奉行一句话:好人不一定能做领导干部,但领导干部必须是好人。从小喜欢文学艺术的他形成了谈吐举止温文而雅、不卑不亢的性格特质。丰厚的学识形成了他睿智敏捷、善思果断的处事风格。

闫河江2013年从四师调六师103团任团长,这位年轻的团长这样评价陈治权:“我刚来一年,很多情况不了解,很多事情都是政委冲在前面帮助我解决。陈政委作为班长在团结班子方面做得非常好,我庆幸有这么一位好搭档。”当问及他和政委的意见是否产生分歧时,闫河江说:“政委原则性把握得很好,如有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就先放一放,政委大度,谁对就听谁的。”闫团长接着说:“在现有体制下,党政一把手的合作取决于个人素质,遇上一个好搭档不容易!我们团2012年全师考核第一,去年全师综合考核第三!”

陈治权发展思路清晰,勇于创新,善于在强势发展中化解矛盾。在班子团结问题上,他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时刻提醒自己觉悟要更高一些,心胸要更开阔一些,律己要更严一些,使班子成员之间做到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班子成员都尊称他为“班长大哥”。

扎实的知识理论基础和良好的品德修养,练就了他过硬的管理能力和亲和力。“领导干部要常怀一颗为民之心,只有真诚为民,职工群众才能真心地拥戴你。”这是陈治权常说的一句话。这位深受各族干部和职工群众拥戴的党委书记、政委,以他朴实真诚的亲民、爱民、为民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团场上下的广泛赞誉。去年冬季,103团场部门前挂着一面特殊的锦旗和一封感谢信,是一位少数民族职工写给陈治权的,信上说陈政委如再生父母般地关心他,多年来一直帮助他,感激之情难以言说……这样的事情在陈治权身上已经不知有多少了。

他以党的建设为核心,聚人心、强斗志、谋发展,使农场党建工作坚持“能力在一线锻炼、问题在一线解决、作风在一线改变、形象在一线树立”的原则,围绕农场工作重心做好服务和督导工作,使农场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力、凝聚力不断增强。他多次荣获“师市优秀共产党员”、“兵团民族团结先进个人”、“自治区、兵团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称号。

走进六师103团,你会惊异地发现,在短短三年多时间,团部蔡家湖镇100幢3000多套保障性住房已拔地而起,昔日场镇脏、乱、差的面貌已不见踪影。投资10亿元的12个招商引资企业落户,40000亩机采棉机械化基地、20000亩哈密瓜基地、20000亩番茄基地、20000亩优质小麦生产基地组成的现代观光农业发展示范带焕发出勃勃生机,团场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职工收入稳中有升,干部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团场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人们禁不住会问:2011年在六师乃至兵团综合排名倒数第一的团场怎么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因为103团是一支从战斗到生产,百战不殆,变腐朽为神奇,变荒原为绿洲,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亮剑之团”,更因为陈治权超强的执行力,让103团重振雄风!他创造了又一次奇迹。

“上善若水”利民生

善于抓主要矛盾,抓干部职工最关心、反映最突出的问题是陈治权的管理之道。在103团他果断实施的四大步,让103团起死回生。筹集资金补发亏欠干部职工的工资奖金;引入市场机制,将团场供热、供排水、环卫对外承包,改变环境面貌为团场节省开支;争取棚户区保障性住房指标,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建设保障性住房3000多套,是2010年前全团楼房的6倍);平稳完成纱厂、砖厂280人破产的补偿安置工作,解决了困扰师、团多年造成的重大信访不良影响。

103团是“中国甜瓜之乡”,他借助这个品牌,成功举办了三届“中国甜瓜之乡”103团甜瓜文化旅游节,不仅使103团甜瓜名扬四海,也使103团名声大振。其他团场农产品都在掉价,唯有103团的“金皇后”甜瓜涨价,瓜农收获丰厚,大家都夸“甜瓜节”给我们带来了人气和财气。

人心齐,泰山移。团场农作物产量一年比一年高,职工收入也大幅增长。他倡导实施了1900多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建设项目,树起“红柳鸡、珍珠鸡、天蓬猪”等知名品牌,使团场工、农、畜牧业发展走上快车道。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013年团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2亿元。农牧工家庭人均纯收入14010元,增长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62亿元,实现利润1348.5万元。团镇荣获师市2013年目标管理考核第3名的好成绩。

“他有闯劲、有事业心,这样的领头人我们打心眼里拥护”,“他待人谦和,做事公道、公平,干部职工都敬重他”,“他改变了团场的面貌,改善了我们的生活,我们会永远记住他!”这是团场职工和他的搭档们对他的评价。

“每当我听到职工群众的呼声、愿望和要求,我就感觉肩上的责任特别重。这种压力激励我提醒我要为壮大团场、职工致富奉献出自己的全部!”这就是我们平凡而又特殊的基层干部的心声。有为才有位,陈治权用自己不懈的努力书写着一位共产党员的情怀。

责任编辑 吴军涛

猜你喜欢
团场亮剑连队
加快团场社区建设与管理的对策建议
连队文化创新对连队管理创新的影响探索
南疆兵团少数民族聚居团场连队经济发展调研
完善团场全面预算管理体制的探讨
关于发展连队经济的思考
新型团场建设中的金融支持研究
浅析后进连队主官的五种心态
浅谈如何做好兵团公共预算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