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堂 实施英语素质教育

2014-09-01 12:18柏飞燕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4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实践英语教学

柏飞燕

摘要:素质教育是时代的主旋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素质教育没有落到实处。本文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动手实践,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优化课堂教学,将英语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立足课堂;英语教学;素质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064-01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的主体,它顺应时代潮流,是国富民强的根本。学科教学实施素质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所谓素质教育就是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开发人的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特征的教育。因此,要实现素质教育,则必须在学科中实施优化教学。如何实施优化教学,笔者结合多年的英语课堂教学实践,谈一些具体的做法和体会,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以人为本,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来说,兴趣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林格伦对兴趣的调查结果证明,兴趣占影响学习成功因素的25%,占影响学习失败因素的35%,可见兴趣对学生学习成败的重要。所以,教师要想尽办法,上好每一节课,使单调乏味的反复练习变得活泼生动、妙趣横生。新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相联系,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其趣味性,唤起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如教BookⅡ形容词、副词和最高级时,我就问一个学生:“Who is the most beautiful in our class?”这个学生在班上边找边说:“Wang Xiao ming is.”这下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因为王小明的外号就是“白马王子”。这一问之后,学生个个争着举手,情绪高涨,争着回答另外的问题。这样展开教学活动,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持续不断。备课时教师应做到备学生、备教材,精心设计每一节课,使其有趣味性。同时力求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尽量多扬少抑,哪怕这个学生仅仅取得一点进步,就要给予及时表扬或赏识。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人为本,激发学习动机,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探求知识,使之成为乐之者。

二、形式多样,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课堂活动应力求启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参与动手实践活动,由感性到理性,轻松地掌握基础知识。一般地可从如下几方面进行:

1、画一画。“画”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最直观、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因为它有着特有的信息沟通作用,能提示语言与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且可以提高学生学英语的浓厚兴趣,教学效果突显。具体方法是:(1)教师举着自己的卡片边问边答,倒如:要复习巩固“小汽车”这个单词,教师就可以指着画卡提问:“What's this”?“It's car”反复指着画多说几遍“Car”,这时学生一看就会明白,然后教师又可要学生们拿出自己先画好的“小汽车”卡片来进行两人间的问答练习。(2)边画边操练。就是让学生根据老师的画一步步进行口头操练。例如:教师首先在黑板上画某样物品,让学生猜教师画的是什么,学生可能会有很多答案,老师给予否定,最后完成画,并告诉他们正确答案,虽然学生第一次没猜到,但在他们的发言中不知不觉地得到了操练。

2、唱一唱。英语歌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增添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能加深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感情。如知道有学生过生日时,教师就可以和同学们一起给他(她)唱生日歌,这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热爱集体的思想感情。再如“The Spelling Song”这首歌,教师可叫学生改唱自己同学的名字;当学生们唱“The Number Song”这首歌时,教师还可告诉学生配上动作,师生边唱边演,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不知不觉就记住了0-10这几个数字的读音。新教材中的“Come and See My Family”和“Fly”等优美的曲调,既可使学生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又可巩固学生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还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

3、演一演。表演是一种让学生熟练掌握句型和课文,增强运用学过词的能力,提高口语表达水平的有效活动。在介绍课文时,教师进行示范表演,是一种导入新课常见的教学方法,学生喜欢看教师表演,教一些动词时,教师可边做动作边板书新单词。如“I am swimming,I'm running,I'm watching TV,I'm clcaning.”等。

三、通过设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支点。会不会“设疑”是一个教师教学技巧的表现。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学生思维。换句话说,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善于引导学生设疑、质疑、解疑。应当指出的是,设疑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提问。它不是让学生马上回答,而是设法造成思维上的悬念,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进而激发解疑的动因和兴趣。例如,有一次讲到介词后动词的变化问题,一学生说介词后的动词全部都要用-ing形式,于是我就在黑板上写出一句子:The boy did nothing in the classroom but ,然后介绍but后用sleep还是sleeping?学生中大多数人都认为应用后者。于是,我颇具哲理地启发道:“真理不一定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喔。”这就形成了一个“悬念”,学生大脑皮层优势兴奋中心迅速形成,激起了解决问题的兴趣与需要,然而,我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让他们自己回家查资料,第二天告诉我。这样,我不但通过设疑启发学生去思考,而且也培养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几年来,笔者致力于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的尝试与探究,立足素质教育,讲究课堂实效技能,不断改进教学模式,使历届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倍增,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扩大了知识面,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素质。学生由“要我学英语”变为“我要学英语”,为今后学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实践英语教学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