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琛
[摘要]发展县域经济是欠发达地区发展的重要推手,对增加就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解决“三农”问题意义重大,而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缓慢,存在着较大差距,应该大力改善基础设施环境、发挥县域特色文化优势、发展县域特色产业、大力优化人才结构等,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步伐。
[关键词]县域经济;欠发达地区;特色经济
[中图分类号]F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14)07-0064-03
一、县域经济发展对欠发达地区的重要意义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发展某些区域经济合作的前提,更是培养一些新的经济增长极的切入点,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作为宏观经济之末、微观经济之首它更是协调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元素。县域地区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发展县域经济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常言道,“郡县治,天下安”,在新的历史阶段,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而在我国欠发达地区发展县域经济显得更加重要。
(一)发展县域经济是欠发达地区发展的重要推手
在我国,每个县域地区都不尽相同,在自然条件上,有的地处高原、有的地处平原,还有的县域位于丘陵和海岛。在资源上有富集石油、煤、天然气的资源型县域,也有良田千顷的农业型县域,更有既无资源也无良田还无人才的贫困县域。对于宜农业则农业,宜工业则工业的县域经济来讲,因地制宜根据自己县域本身的特点,来发展自己的特色经济,这样才能更好对本地经济形成助推。
(二)发展县域经济对增加就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县域地区作为城市和农村的连接体是一个基本区域单元,它具备完善的功能。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县域经济处于安民富民的第一线,具有保障民生的重要作用。保障民生最重要的是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就业是民生工作的重要内容、百姓的根本利益之一。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的最大亮点之一,要进一步鼓励民营企业创业的激情,让民营企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壮大的主战场,为社会人员实现就地就业,提高收入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县域经济的发展,能够加快人口源源不断向小城镇聚集,随着人口的增加,电力、供水、交通、娱乐、餐饮、商业及社区服务等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样,在发展县域经济的同时既加快了小城镇的建设,又有利于低成本、高效率地吸纳人员就业。在推动城镇化建设的同时也扩大了就业领域和范围,更有效地解决就业问题。
(三)发展县域经济对解决“三农”问题意义重大
目前,我国“三农”问题比较复杂,县域经济和我国“三农”问题紧密相连。我国人口的56%集中在农村,县域地区行政规划中的绝大部分土地在农村,绝大部分居民是农民,县域经济的主体是农业经济,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三农”问题作为县域经济的重点和难点非常突出。
农业作为我国第一产业,仍然在地区发展、特别是县域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从加入WTO后,我国的农业发展就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阶段,即存在机会也面临着挑战。因为加入WTO与国际接轨而分享国际市场从而可以进一步的发展农业,同时也因为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约束和国外农贸产品对我国农业市场的冲击而压力倍增。而县域经济的发展对农村信息的交流,物资的运输,人员的流通以及封闭和半封闭状态的打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对广大农村所存在的科学技术水平低,教育相对滞后具有很好的带动作用。对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发展,以及农民收入的增加无疑都起着促进作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地区,因为没有农村地区的全面发展,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面的现代化。由此,发展县域经济,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二、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近些年,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很快,而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与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相比较而言发展缓慢,存在着较大差距,有其制约因素。
(一)环境因素对县域经济发展产生制约
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县域地区的各种经济活动正是在这一特定区域内直接或间接受到环境的影响。与很多发达的大城市相比较而言,欠发达县域地区的地理位置往往比较偏僻,许多县域地区自然环境恶劣、地理条件差,有的在高原地区,有的在边疆省份,这样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这些县域地区在发展县域经济时受到条件的制约。还有一些县域地区地处边塞,信息交流不畅,信息沟通难度较大。
(二)教育水平落后,劳动力素质较低
欠发达地区的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与发达地区相比较而言,教育体系不完备,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以及职业技术教育,办学条件差,师资水平不高,各种教育设施落后,造成“人才流失”严重。正是由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水平不高,生活水平又低,收入水平也低的现况,使很多优秀人才不愿意留在这样的恶劣环境。
(三)思想观念陈旧,发展氛围淡薄
思想观念陈旧是欠发达地区发展县域经济的制约因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发展较快,与发达地区相比较欠发达地区的贫困不仅仅是经济的落后,还有思想的陈旧,很多欠发达地区有“小富即安”“求稳怕乱”的思维定势,传统的封闭思想和地方保护主义,严重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国家给予优惠政策,向欠发达地区多年来投入大量了人力、物力、财力,使一些欠发达地区形成了“等、靠、要”的思想,丧失了发展的动力。
三、欠发达地区发展县域经济的对策
欠发达地区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历史等各种原因,造成的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面临诸多困难,但是如果各县域能够因地制宜结合自己的情况,结合国家的优惠政策相信还是能够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县域经济发展之路的。
(一)大力改善基础设施环境,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的前提条件。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能源、水利、通讯等各个方面,它们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薄弱,与发达地区相比较存在巨大的差距。所以只有抓住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薄弱这个重要的环节,才能为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发挥县域特色文化优势,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县域文化是在特定的地域内源远流长、传承至今仍独具特色的地方传统文化。县域文化一方面反映了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与本地的政治经济社会相融合,可产生一定或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县域地区环境不同,所产生的县域文化也不尽相同。一方水土养育一方百姓,造就一方风土人情,影响一方社会经济发展。县域文化作为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品牌和口碑,是招商引资和发展旅游等产业的基础,是一个县域地区独有的宝贵的精神财富。鉴于这一特点,县域地区可以充分利用县域文化来助推县域经济发展。以县域文化带动旅游,很多县域文化的本身就是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县域内的文物古迹、宗教文化、建筑、民间艺术、餐饮小吃,等等,都是所在县域地区的历史文化积淀。还可以用文化来促进招商,很多县域文明古老,民风淳朴,百姓善良、诚实、守信,这些都是吸引投资的有利条件。还可以用文化推出民族地域品牌,很多少数民族边疆省份的地域文化本身就是一个民族的代言,如内蒙古呼伦贝尔的“天堂草原”等,这些响亮的品牌本身就是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
(三)发展县域特色产业,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特色产业是带动发展县域经济的一个重要的活力点,也是提升县域经济增长力的重要突破口。例如很多县域拥有良好的资源,可以发挥资源优势,谋求创新发展,来寻求发展县域经济。特别是作者所在的地处内蒙古大兴安岭的林区县域,可以在开发林下资源特色产业上下功夫,如山野菜、山野果、食用菌等产品,均属绿色食品,市场前景广阔,开发潜力巨大。很多县域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可以大力开发矿泉水、纯净水等。不同的县域,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的不同,发展自己的县域特色产业。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了,县域经济的实力也会不断的提高,从而使得特色产业成为发展县域经济的强有力的助推手。
(四)大力优化人才结构,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人才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内在动力。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人才是关键,加快欠发达地区的人才开发,不仅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人才的匮乏严重制约着县域经济的发展,要想发展县域经济就必须大力优化人才结构,坚持提高人才素质与发展教育、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相结合。要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坚持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协调发展。一是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并在实践中注重培养高水平科技和管理人才,因地制宜建立起适应县域地方建设需要的,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二是坚持人才开发机制创新。努力营造留住人才和充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的环境和条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现有人才素质。三是制定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运用政策和开发项目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为他们发挥才智提供条件和舞台,使他们在欠发达地区和社会发展中充分施展才能。
参考文献:
[1]王盛章,赵桂漠.中国县域经济及其发展战略[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
[2]杨荫凯等.论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和出路[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3]季建业.产业创新与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4]杨荫凯等.论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和出路[M].北京?押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5]张秀生等.中国县域经济发展[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9.
[6]王长远.县域经济发展战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7]关国华等.发展特色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必山之路[J].黑龙江农业,2001,8.
[8]邬德政.关于发展西部县域经济的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8.
责任编辑宫秀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