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 蔡治廷
摘 要:香港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相较于内地而言,具有其自身特色的管理模式和内容。其高校学生事务管理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发展趋势给内地高校在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提供了全新的视野,值得内地高校学习与借鉴。
关键词:学生事务;队伍建设;特点;启示
一、香港高校学生事务工作发展阶段
现代教育管理中认为,学生事务工作不是伴随高等教育的产生而同时出现的,而是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中逐渐成为一种与高等教育密不可分,且又相对独立的业务。随着社会和学科的发展,以及西方欧美国家高等教育的影响,香港地区的学生事务也大致经历了家长模式、学生服务模式、学生发展模式等不同的理念发展变化阶段。
(一)家长模式阶段
所谓的家长模式阶段也就是“学校代替学生的父母行使管教的责任,上至校长,下至普通教师都承担着对学生在校的活动加以管教、约束的责任”[1]。二战结束后的二十年间,是香港地区学生事务发展阶段,其基本教育理念也是沿袭西方高校学生事务中的代替父母制,高校学生工作单位也一直沿用“训导处”的名称。这个时期的高校学生事务工作人员的角色类似于家庭生活中的家长,一方面照顾学生的日常生活事务,另一方面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文化知识的提高,对学生行为进行纪律训导。
(二)学生服务模式阶段
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高校学生工作受到各种社会思潮和学生运动的深刻影响,使得学生服务模式取代了传统的家长模式。高校的学生事务工作把重心转移到学生的需要。在这个阶段,香港高校学生事务的职能拓展到学生的生活、学习、情感以及就业等方方面面,学生事务队伍不断专业化。这个时期“学生服务”成为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核心理念。
(三)学生发展模式阶段
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香港高等教育的发展普及,学生生源的多元化以及管理的复杂化,学生全人发展的理念开始出现。该理念认为高校的大学生有权选择自己的受教育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发展方向,学校则应该扮演一个辅助大学生实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角色。高校的学生事务队伍主要职责就是为学生提供发展成长所需要的服务,做好一个辅助者的工作。进入21世纪后,香港的学生事务不断发展,人与环境互动的学生事务理念占据了主导地位,建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氛围成为学生事务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香港高校学生事务队伍建设的特点
香港高校学生事务队伍建设随着高校学生事务的不断改革发展而逐步走上特色发展道路,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香港高校学生事务工作队伍的专业化
在香港各高校都有一支专业化的学生工作队伍,他们不仅具有较高的学历层次和专业知识,而且能够将其所学运用于学生事务的工作之中。
首先,多数为心理学和教育学硕士、博士的香港高校学生事务处的职员们具备雄厚的知识背景,能够熟练运用现代化技术为学生提供专业化服务。尤其是在香港从事学生心理方面的职员,准入门槛较高。如毕业于香港、北京、加拿大、英国和美国大学的香港科技大学学生事务处职员大多数已获得硕士学位或两个学士学位甚至是博士学位。加入科大之前,曾从事过大学行政、教学、研究、社会工作、心理辅导等相关职业的经历使他们具备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至于职业辅导部门,不同的学院有不同的要求,从事是职业辅导有些要求有辅助背景,有些要求有社工背景,有些要求有多元化的学术或工作经验背景”[2]。
其次,为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多元化的需求,香港高校对学生事务工作队伍的工作内容进行了细致的划分,提高了工作效率。一般的辅导内容如心理辅导、职业辅导、小组辅导、心理测验等都有专人负责。如香港大学学生资源及发展中心包括辅导及心理培训组、校园生活组、职业及就业服务组、学生发展组,各司其职。“各高校学生事务工作在工作分组、内容分类上大同小异,但都具有一个工作特点,就是职责明确、分工有序,而内地辅导员大多数是全面负责学生工作,包括心理辅导、学习指导以及奖助贷等日常事务,工作内容繁多,忙于应付。”[3]
香港学生事务工作者大多都能成为某一方面的学者或专家,因他们从事的工作方面比较单一,长期积累后培养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情感素养。毫无疑问,学生事务在香港高校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要成为学生事务的工作人员,其首要条件就是时刻不忘将“为学生服务”作为自己的工作宗旨。为有效保证学生事务的工作效率和绩效成果,加快学生事务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将成为重中之重。
(二)香港高校学生事务工作队伍的职业化
在香港,各所高校的学生事务工作有着十分完善、科学的职业晋升机制,一般而言,在香港高校由学生导师根据个人各方面条件逐级成长为资深导师、首席导师,或者直到某一方面的总监,最后可以担任学生事务长。在香港高校看来,学生事务工作是学校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学校的学生事务工作者是也就成为了学校的重要一环。
香港高校对学生事务工作者会给他们相对较高的待遇,任何一个学生事务工作者都会看到自己的职业未来,从而充满动力和创造性,这就促进了学生事务工作者队伍的职业化发展。而内地高校大多对辅导员没有明确清晰的定位,部分高校将辅导员归为行政人员或教辅人员,甚至是临时工。在内地高校辅导员岗位往往具有流动性和临时性,地位和待遇也远不如普通教师。此外,部分高校辅导员还要从事许多职责之外的工作,使辅导员对工作失去兴趣,较大程度上阻碍了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三、香港高校学生事务队伍建设的启示
(一)坚持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发展方向
香港地区高校学生事务队伍建设始终坚持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促进了学生事务队伍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良性道路。而当前,在内地的学生事务工作中,很大的问题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上缺乏实效性,究其根源在于内地高校的辅导员缺乏从事学生工作的专业素质与技巧,大事小事都要亲力亲为,工作中没有重点。此外缺少与人员专业化相适应的理论研究、学科与组织建设以及专业实践的标准。因此,我国高校学生事务队伍建设应继续走专业化的建设道路,在发展的过程中认真借鉴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学生事务管理的相关先进经验;并且在相关理论创新、学科发展、制度规范和标准的制定、辅导员终身教育和培训、组织结构的发展完善等方面,不断去探求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合的发展对策,从而切实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二)规范选聘工作,优化队伍结构
高校辅导员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和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主体,他们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对高校学生工作的有着深刻的影响。为此,教育部在2005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要高度重视辅导员、班主任的选聘工作,必须坚持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把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潜心教书育人、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人员选聘到辅导员、班主任队伍中来”[4]。意见中的选聘有其固有的优点,但不难发现内地的辅导员选聘对专业的重视程度不够。然而在香港“从事高校学生辅导的人员,大多是来自社会工作专业或是临床心理和教育心理学专业、经过正式注册的专业人
士”[5]。因此在选聘高校辅导员的过程中,应适当增加拥有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相应专业学位的高学位高素质辅导员,提高其专业认同感和工作兴趣,同时注重辅导员的道德品质修养,打造一支结构完整的专业化的学生工作队伍。
(三)健全培训体系,提高职业素质
在香港高校,从事学生事务管理的工作人员既是行政人员,也是教育者,更是学生良好学习和生活环境的营造者。故而,在香港对从事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工作人员都必须经过系统的、全面的培训,并且要求取得学士及其更高学位的专家,而且更加注重对其品行的考核,看重从业者的服务于奉献精神。而“内地高校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学生工作人员培训系统,主要表现在:一是没有统一的目标体系、培训内容、素质考核标准;二是没有一支能够担当培训任务的健全的培训师资队伍;三是没有一个开展系统培训的机构;四是没有固定的人员经费作保证[6]”。因此,内地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是通过将辅导员工作的相关学科的知识资源作为理论支撑,并把理论同学生工作的实践相结合,制定科学的、系统的培训方案,建设具有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组成的培养体系。
(四)畅通的晋升机制,增强职业归属感
在香港高校,从事学生事务的工作者的地位和待遇,都与普通教职工并无多大差别,这有助于提高学生事务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相对于香港高校而言,大多数的内地学校在辅导员队伍的人事理解上存在认知性的偏差,没有从根本上重视辅导员的这个职业。因此,想要从根本上促进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最为重要的是先从认识上对辅导员的有个正确的、科学的定位,对辅导员工作的发展进行详细的规划,并为这个队伍给与政策支持,制定合理的、科学的、系统的晋升机制,使他们对未来的发展充满向往,增强对高校辅导员职业的认同感。其次是给以相应的待遇,建立相配套的考核晋升奖励体系,从物质上和精神上鼓励高校辅导员,会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使之树立坚定的学生工作职业观。
[参考文献]
[1]陈立民.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16.
[2]朱正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03.
[3]郑永森.香港高校学生工作队伍的职业化与专业化之启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8.
[4]教育部文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
[5]冯培著.中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创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46.
[6]何丽明.香港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基本做法及其启示[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0:122.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 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