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燕
(江苏省连云港市中医院 肿瘤科, 江苏 连云港, 222003)
化疗是目前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大部分患者需长期、反复、冲击疗法给药, 70%肿瘤患者的化疗药物要靠静脉给药[1]。虽然国外和中国国内较大城市医院可使用CVC、PICC和静脉输液港等给药途径,但由于部分患者不愿意接受深静脉置管[2], 而一般药物治疗过程中50%患者会出现静脉炎[3],加上化疗药物毒性大,因此早期干预化疗性静脉炎更为重要。
选择本院肿瘤内科2013年1—10月住院化疗的肿瘤患者共80例,均使用外周静脉给药途径,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39~79岁,其中肺癌12例,肠癌10例,胃癌5例,乳岩5例,卵巢癌5例,宫颈癌3例;对照组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44~75岁,其中肺癌14例,胃癌10例,肠癌6例,乳岩5例,食管癌5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对于长期化疗的患者,建立系统的静脉使用计划,一般选用前臂静脉或远离关节上下2~3 cm处的血管,输入化疗药物前,必须对血管进行正确判断,包括血管的位置、回血情况、静脉是否通畅、有无外渗等。观察组:在使用化疗药物前30 min, 将消炎Ⅰ号膏均匀涂抹于10 cm×10 cm无菌自粘敷贴上,贴敷于静脉穿刺点上方6~10 cm处。对照组:应用常规使用化疗药物预防静脉炎的基础护理。
按照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规定指标,将静脉炎分为5级[4]。0级:无症状;Ⅰ级:局部疼痛,红肿水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Ⅱ级:局部疼痛,红肿水肿,静脉呈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Ⅲ级:局部疼痛,红肿水肿,静脉呈条索状改变,触及硬结;Ⅳ级:局部疼痛、红肿水肿,触及静脉呈条索状长度>2.5 cm,有脓液流出。
消炎Ⅰ号膏的主要成分有生大黄20 g、青黛20 g、蒲公英20 g、肉桂10 g、皂刺10 g、败酱草10 g、当归8 g、甘遂5 g、冰片5 g,用鱼石脂调和成糊状使用,主要作用有抗炎抑菌、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祛瘀止痛。消炎I号膏对皮肤无损害无刺激,使用简单方便,不受时间限制。
显效:使用消炎Ⅰ号膏预防治疗后,局部疼痛症状彻底消失,未出现红肿水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有效:用药预防治疗后,局部疼痛减轻,红肿水肿及静脉条索状改变明显缩小,能触及硬结但无脓液流出;无效:用药预防后,局部疼痛未减轻,红肿水肿及静脉条索状改变没有任何缩小迹象,能触及硬结,有脓液流出。
统计学分析显示,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即使是发生了静脉炎,其静脉炎的程度和级别都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n(%)]
静脉炎是护理工作者日常工作中常遇到的患
者并发症,多因输入高浓度、强刺激的药物所致,化疗药物毒性大,故预防化疗性静脉炎至关重要。虽然现在CVC、PICC、静脉输液港的使用范围正在逐步扩大,但现阶段外周静脉依然是肿瘤患者的主要给药途径。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采用消炎Ⅰ号膏中药敷药预防化疗性静脉炎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少,疗效显著,是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1] 吴勤, 王鹏巨. 静脉给药并发静脉炎的发病机理和防治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 1994, 10(2): 41.
[2] 陈丽高, 李文兴.异长春花碱化疗患者不同部位注射局部不良反应的观察[J]. 护理学报, 2007, 14(6): 67.
[3] 朱红卫.喜疗妥软膏与硫酸镁治疗化疗药物静脉炎的研究[J].河北医药, 2009, 31(7): 2245.
[4] 赵慧华, 徐筱萍, 张新萍, 等. 西咪替丁和地塞米松联合用药预防盖诺所致静脉炎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 中旬版, 2008, 22(7): 1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