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科渗透题命制的两个关键词

2014-08-30 04:49高进峰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分寸考试题科学性

高进峰

[摘 要] 数学学科渗透题命制中,对于科学性错误,解决的办法是先从数学学科角度审视,再请相关学科命题教师帮助审查,必要时可以上网搜索,至于渗透分寸失当,解决的办法是正确理解学科渗透题的作用,把握好渗透的分寸.

[关键词] 学科渗透;命题研究

近年来,各地中考中数学学科渗透题可谓屡见不鲜,其中绝大多数试题构思精巧、立意新颖,但有少数试题或因为命题方法不是很完善而出现科学性错误,或因为命题者对数学学科渗透题的认识不到位,造成渗透分寸不当. 笔者现以近年几道数学中考试题为例来做剖析,并提出相应建议供命题参考.

关键词一:科学性

“科学性”是任何中考试题命制的基本要求. 对于命题教师来说,命制学科渗透题时更需谨慎,否则稍不注意可能就会出现科学性错误.

例1 (2011年湖南岳阳中考)下列四句话中的文字有三句具有对称规律,其中没有这种规律的一句是

A.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B. 有志者事竟成

C. 清水池里池水清

D. 蜜蜂酿蜂蜜

解析?摇 对于A,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可将“水”理解为对称轴,对折后重合的字相同.

点评?摇 此题以语文中的“回文句”(顺着读、倒着读的语序都是一模一样的句子)为背景,主要考查了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要理解句子的对称规律,找到对称轴是解题的关键. 可见,命题意图为:要求数学考生从轴对称的角度来认识回文现象.

反思?摇 从数学学科来看,“轴对称”的概念为:如果两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翻折后能完全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这是判断是否为轴对称的依据. 对于选项A来说,首先“水”字不是一条直线,其次翻折后“水”字两旁的部分不能完全重合,可见,语文上的“回文”与数学上的“轴对称”根本不是一回事,本题有科学性的错误.

例2 (2011年安徽中考)根据里氏震级的定义,地震所释放的相对能量E与震级n的关系为E=10n,那么9级地震所释放出的相对能量是7级地震所释放出的相对能量的倍数是____. (答案:100)

笔者通过“百度”搜索得到下题:(2008年山东聊城中考)随地震波而来的是地底积蓄已久的能量. 因为里氏震级并不像摄氏温度一样是等分性的指标,因此每两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也相差巨大. 根据里克特在1953年提出的公式计算,每一级地震释放的能量都是次一级地震的要解答本题,需要知道以下化学知识:(1)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每一种都能导电;(2)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的生成物为硫酸钡和水;(3)硫酸钡不溶于水,不导电,水中一般有杂质,也能够导电. 从而可知,导电性先降低,至两种物质完全中和时,导电性最低,再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时,导电性又逐渐增加,最后确定正确答案为D.

如果不加以说明,读者大多会以为这是化学试题,实际上这是数学试题. 顺便指出,例1除了有科学性的错误之外,还有渗透分寸失当的问题:即使作为语文中考试题出现,要求也是过高的,因为语文学科中也不要求学生了解“回文”的相关知识. 对于数学教师来说,如果所学化学知识没有遗忘,他们还能解答例4,但该中考试题会令不少人无法招架.

要准确把握数学学科渗透题的渗透分寸,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正确认识学科渗透题的作用. 学科渗透题的作用是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因此,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渗透的试题,应该以数学核心知识为主,其他学科知识为辅.

猜你喜欢
分寸考试题科学性
说话的分寸
酯缩合在高考试题中的应用
酯缩合在高考试题中的应用
《我在时间尽头等你》从甜到齁 注意分寸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为官要有“分寸感”——分寸更是见精准
一道集训队选拔考试题的推广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说话写句要注意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