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辉 田宏燕 王红蕾 沈莉 张志伟
摘 要: 本文从课程设置、创新能力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和学生社会的适应性四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措施,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关键词: 化学教育 人才培养 创新能力
化学教育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坚持教学合一教育思想。培养既有扎实的学科基础,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是我们的目标。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对于学校的化学专业来说,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就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就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措施,根据学校性质和化学专业的特点,研究符合学校实际的新的课程教学模式和内容,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学校本科教学水平和学科建设上新台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
1.化学专业学生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
传统的化学教学培养方式和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如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创造性,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看,面临以下问题。
1.1课程设置和培养手段相对单一,学生知识面较窄。
课程设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我国传统的高等理科化学教育的课程体系与培养手段比较单一,无法满足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尽管对课程设置略有调整,但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其一,传统化学人才培养主要是通过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学生的研究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措施较单薄;其二,交叉课程较少,对学生交叉类学科的实践能力、研究能力的培养不到位;其三,对化学产业人才的培养不重视,实习实践基地相对缺乏。
1.2过多地渗透基础课程学习,忽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化学专业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老师上课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这种统一的实验内容及要求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迫使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的基本模式,造成毕业生意识僵化,知识结构大致相同,“百人一面”,极大地制约了学生创新潜力的开发。
1.3学生学习主动性缺失,兴趣不够浓厚。
现在很多学生不喜欢学习,上课迟到现象严重,不仅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而且无近期目标,对自己在大学期间及每学年、每学期究竟要学什么、怎么学,达到什么要求很少考虑。上课不听讲,不做笔记;课后不复习,抄袭作业,甚至上课睡觉,千方百计逃课;有些学生还沉迷于网络和爱情,荒废了学业。也有些学生缺乏综合概括的思维能力,不适应大学里边听、边记、边思考的课堂学习模式,常常是感到进度太快抓不住重点,所以无法听懂授课内容而产生苦恼,失去信心。另外,教材滞后、教学内容老化的现象十分严重,学生所学内容很难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现行的化学专业所使用的教材同样存在教学内容老化、知识体系滞后的现象,亟待引进新成果,更新教学内容,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1.4毕业的学生社会适应性差。
在当前社会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找工作越来越不容易,并且适应性很差。原本书本上学的东西到了找工作的时候发现派不上什么用场,很多东西要现学现卖;有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不明确,导致求职的时候失败;有的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问题,认为自己与同事、领导相处得不够融洽,认为自己能够胜任现有的工作;当然有的学生抱怨实习或者工作经验不足,与现实产生很大的脱节等诸多问题。
2.对策与效果
针对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并卓见成效。
2.1整合相关学科,构建合理的学科平台和课程体系。
其一,打破以往旧的教学模式,形成基础化学课程体系平台,将有机化学和高等有机合成等课程进行合并,构成基础有机化学课程体系。其二,开展相关多种选修课,允许学生跨专业、跨年级进行选课,从而实现在教学计划指导下的体现学生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方式。其三,构建普通课程学习的和科学研究能力培养的两类理论课核心课程体系,从而适应具有不同基础的学生需求。其四,加强交叉学科的学习与研究。
2.2完善创新训练体系,培养学生创新和研究能力。
根据化学创新型人才综合素质的构建和实验教学改革目标,为使培养的人才满足社会的需求,实验教学理念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依托省重点实验室,设立学生自由创新探索课题,结合本科生创新计划,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研究能力。定期组织本科生作报告,培养他们的学术交流能力。采用多种方式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比如座谈和走访,逐渐形成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的机制。
2.3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其一,利用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模拟和显示教学内容,可以创建多种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其二,通过网络平台的教学与课堂教学的结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进行自学,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其三,建立了五大化学等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学生进入课程平台后,可以浏览到本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学课件等。除了课堂教学以外,学生还可以通过浏览网络平台上的课件,进一步理解和学习,也可以通过留言板留言和提问,极大地加强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2.4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平台及提高其社会适应性。
大学是学生走向社会的过渡,为使学生尽快转变身份,我们可以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这样就要求学生既要当学生学习好基础知识,又要当好“职业人”进行科学研究,参与产业部门的技术攻关、产品改造等一系列的科技活动,从而巩固了所学理论知识。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为他们进入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学校和社会两种教育环境的协调培养下,让学生更早、更快地接触社会,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从而提高其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
3.结语
化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只要我们把握好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剖析问题存在和产生的主要原因,不断探索并解决相关问题就会逐渐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满足社会对化学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袁金伟,卫世乾,买文鹏,杨亮茹,游利琴。化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第,2014,13,(3).
[2]刘军安,黄书贤,陈长水,张美冬。农业院校应用化学专业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建设研究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4).
[3]葛曷一,李国忠,付兴华,陈娟.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工程技术型人才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1,(1).
[4]王丽梅.基于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方法研究[J].实验技术与理,2014,31,(1).
[5]徐想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优化[J].广州工,2012,40,(12).
[6]郭祥群胡荣宗朱亚先潘宝柱袁友珠.高素质化学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6,2.
基金项目:2014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404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