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设定初中语文课堂目标

2014-08-30 03:18:08项雪辉
学子·教育新理念 2014年8期
关键词:课文目标语文

项雪辉

有人说,最好上的是语文课,最难教好的课还是语文课。认为语文课好上的人是说抛弃目标去读去讲就行了,只要完成自己所谓的内容教学,课也就上好了。难教好语文课的人认为,一篇课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都能读出不同的角度及多种看法,教学目标就很难确定,不像数学一个理论,一个公式的那么固定、那么明显。语文教学目标难确定,是语文学科的特点,也是语文教材的特点。那么,我们如何在这众多目标中,确定恰当的课堂教学目标呢?

一、课堂目标制定的依据

首先,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异质同构”是语文教师教育力结构、教材召唤结构、学生接受力结构三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教师要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思考力、判断力,依据教学内容确立恰当的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如一篇课文可供学习的东西很多,要选择好教学的主攻方向,不应当面面俱到。在现实教学中,课堂目标制定通常表现出多而杂的毛病。叶圣陶先生批评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一课之中举凡语句、结构、层次、特点一应俱全,明确而集中的要求怎能达到?我们考虑课文教学目标时,也应“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善于运用减法,舍弃枝蔓,集中落实到一两点上。一个单元中各篇课文的独特性决定了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都应存在差异性。一组富于个性化的教学目标,才能组合成能充分发挥整体功能的单元教学目标。反过来说,只有把一组课文当成一个整体,才能有效地分配给一篇课文具体的教学任务。有教师把一个单元划分三类课型:第一类是“示范——基本材料——模仿”课,以一至二篇课文为凭借,学生从教师那里接受系统知识,包括作品本身包含的知识和学习此类课文的方法论知识。第二类是“点拨——自读材料——尝试”课,以本单元剩余的课文为凭借,教师定向,学生深度学习,独立寻找答案,学生讨论,教师答疑,合作攻关,侧重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第三类是“咨询——检测材料——运用”课,以单元检测题、课外读物、写作为凭借,学生运用前两个课型中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创造性地学习。这样有区别地对待,既使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各有特质,又形成了互相连贯的单元教学目标序列。

其次,学生已有的学习能力。中学生接受力的基本要素是前期学习过程中已获得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学习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态度。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说,目标的实现绝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行为,还必须依靠学生主观上努力。如果对所教学生的学习基础、知识储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了解,仅凭教师对课标、教材的钻研和理解,制定几条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硬塞给学生,要学生去接受,这样的目标很可能只是写在备课笔记上的形式,目标的实现往往会落空。对班级教学而言,全班普遍具有的水平是确定教学目标时应考虑的主要方面。目标制定得太高,只有少数语文尖子学生跟得上,大多数只能当“陪读”,课堂教学气氛就会沉闷。制定得太简单了就构不成目标。教学目标不是停留在原有学习力之上,而是要发展新的学习力。只有这样才能制订科学、符合客观实际的教学目标;教师才能制定出有坡度、难易适宜、能引起学生共鸣、符合客观实际的教学目标;才能制定出让学生觉得通过努力能达到,而又必须要努力才能达到的教学目标,从而引发其激情,培养其兴趣,促使课堂能有效发展。

二、课堂目标设计的原则

在了解了目标制定的前提后,就可以制定出有效的教学目标了吗?显然这还是不够的,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还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

其一为科学化原则——编制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必须要符合语文学科的性质,还要符合语文学科总体目标的要求。

其二为系统化原则——编制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必须按照单元、分阶段、分学期、分年级的知识内容和能力训练的体系,使众多的课时教学目标有层次地实现总目标。

其三为具体化原则——课堂教学目标应尽可能具体化、细节化。应把语文目标体系中规定的每一个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分解化为每一课时的具体教学目标。

其四为行为化原则——制定语文教学目标,必须考虑到目标描述的行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学生的行为变化体现,可用语言表现的。

其五为动态化原则——教学是一个创造性的活动,教学中师生双方都不能静止地束缚在教学目标的模式中,使个性不得施展。所以制定课堂教学目标应具有一定伸缩性。

三、目标的有效表述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它在指引教学方向、指导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以及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正确表述课堂教学目标。我们一般可以采用行为性目标表述法、生成性目标表述法、表意性目标表述法这样三种方法。

1.行为性目标表述方法

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的形式陈述课堂教学目标,它指明教学过程结束后学生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具体应当包含目标的ABCD 四个要素,它们的含义分别如下。

其一为“A(Audience)学习者”。根据新课程教学的理念,目标主体指向学生,不用来描述教师活动安排,如“为(使)学生……”“提高(培养)学生……”规范的行为目标开头应当要清楚地表明达成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例如:学生“能认读(背诵、解释、写出)……”“仿照……对……写一段话”“对……做出评价”等描述。

其二为“B(Behavior)行为”。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学具体目标应采用可操作、可检验的行为动词来描述。传统使用的“了解、知道、熟悉”等含糊的仅表示内部心理过程的动词,往往难以测量。而用“认读、背诵、说出、解释、分析、模仿、参与、讨论、认同、拒绝”等能直接反映学生活动的行为动词,则意义明确、易于观察、便于检验。

其三为“C(Condition)条件”。学生在什么情况下或什么范围内完成指定的学习活动,例如:“借助工具书,……”“仔细阅读下列语段,归纳……”“用所给的材料探究……”“在网上搜集资料,体验……”等。这样的条件限制使目标更加明确。

其四为“D(Degree)程度”。它是指设计中学生应当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平。如“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感悟”“能准确地说出……”“分析归纳出五个要点”等表述中的状语和补语部分。这样限定目标水平的表现程度,以便检测学生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一般说来,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要素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等四个要素。如《我的母亲》目标:学生(行为主体)查工具书(行为条件)解决(行为动词)课文中的生字词(表现程度),通过对文章的学习(行为条件),感受(行为动词)真挚、深沉的母爱(表现程度)。

2.生成性目标表述方法

生成性目标是在教学情境中随着教学过程展开而生成的课堂教学目标。它不以事先预定的目标为中心,着重考虑学生学习兴趣的变化、学习能力的形成。例如,苏教版初中语文专题“长城”的教学目标:通过对有关长城的各种信息的搜集、整理、探究,初步了解“长城文化”的内涵与价值,这一过程能养成筛选、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表意性目标表述方法

表意性目标指学生在具体的教育情境、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中的个性化表现,旨在培养学生创造性,强调学习及其结果的个性化。它不是规定学生在教学过程结束后应该展示的行为结果,而是强调学生在情境中获得的个人意义。这种目标要求明确规定学生应参加的活动,但不精确规定每个学生应从这些活动中习得什么。如,“紫藤萝瀑布”教学目标设计: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进行自我反思,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

可见,设计科学的课堂教学目标,并采取合理的表述方法,一是要明确教学目标表述的学生角度,二是要理解教学目标表述的几个要素,三是要掌握教学目标的三种表述方法。以期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将直接影响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课堂目标设计在整个课堂教学设计中起着统领的作用。有了正确的目标,教学内容和学习材料才得以组织和调整,教学活动才得以合理安排和开展,学习结果才得以预测和分析,学习评价才有科学依据。语文课堂目标设计要符合新课程理念,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重视养成学生的完整人格。只有这样,实现语文教学高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成为可能。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市吴江区桃源中学)

猜你喜欢
课文目标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52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
我们的目标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语文知识(2014年5期)2014-02-28 21:59:58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知识连连看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