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高校留级生群体探究与思考

2014-08-30 22:51刘晓阳孙会珠郭媛
无线互联科技 2014年8期
关键词:转化特征对策

刘晓阳 孙会珠 郭媛

摘 要:近几年,高校留级生人数及比例逐年增加。在工作实践基础上,笔者系统分析了留级生群体不断壮大的原因以及该群体的群体特征,并提出了留级生群体管理与转化对策,做好留级生心理辅导和人生引导,为留级生良性转化提供有利条件。

关键词:高校留级生;原因;特征;对策;转化

近年来,当代大学生素质下降已成为一个不争的社会现象,留级生人数、比例逐年提升,极大程度制约学风建设及教学质量;学生是高校教育的主体,高校留级、退学比例的增加,一方面带来潜在的学风败坏恶性循环,对教育事业的信用度造成较大舆论压力。另一方面,由于群体特殊性,对教学安排、学生工作管理部门等将带来严峻考验,切实做好留级生思想转化和学习认知的工作迫在眉睫。

1 留级生群体不断壮大背后的原因[1]

众所周知,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的大学生都是经过层层选拔的尖子,都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良好的学习能力,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留级生人数和比例逐年增加,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首先,调查留级生群体留级原因,有利于调整教育工作方针,扫除教育盲区,从源头上控制留级可能性,提高教育质量与水平。其次,研究成果能够为下一步留级生教育、转化工作提供素材。经调查研究发现,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1 未能较快适应大学生活

相对中学,大学生活学习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学方面,不再是中学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开设课程增多,内容加深。同时,大学培养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共同发展的优秀毕业生,学习不再是唯一考量标准。现实与理想形成鲜明反差,学生对大学生活失去信心,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2 网络已经逐渐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隐形杀手

网络使了解信息的速度和广度都大大增加,大学生活可支配性强,课堂之余时间由大学生自由支配。学生离开父母的视线,部分学生自控能力差,不能很好利用网络资源,上网成瘾,迷恋网络游戏,在现实和网络世界难以自拔,上课精神状况差,导致课程逐渐脱节,引发旷课现象严重,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据调查显示,70%以上学生留级与上网现象有着直接关联。

1.3 当前高校教学、考试制度缺陷明显,学生学习盲目

高校教学方式逐渐从“黑板教学”向多媒体教学转化,教师课堂手段不断丰富,教学任务也逐步加重,教师不再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学生也很难快速汲取课堂信息。考试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部分教师放宽考试要求,多半给予考试复习重点,部分学生滋生侥幸心理,学习盲目,注重考前突击,忽视平时课程学习,对任何课程都是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应付考试。

2 留级生群体特征探究

留级生群体特征研究[2],有助于针对性管理,使留级生群体管理系统化,明确管理目标,提高管理效果。综合调查研究,留级生群体特征主要表现为:

2.1 自尊心受挫,学习缺乏信心和目标

对大多数留级生而言,留级意味着毁灭性的打击,不再是父母、家人心目中的宠儿,瞬间成为亲朋好友批评、管教的对象。留级给学生带来巨大的思想压力,对学生心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大学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面对挫折,化解压力的能力低,往往会出现心理障碍,产生自卑心理。留级生往往学习主动性差,缺乏学习信心,学习目标不明确。

2.2 具有明显的社交逃避性,存在小集体现象

留级生的自卑感往往伴随着自我认知的盲目性,时常贬低自己,认为自己“低人一等”,自暴自弃,社交孤立。留级生的心理障碍现象表现为,对周遭环境多愁善感,情感细腻、敏感,极易联想到被人议论、轻视。留级生更换班级,改变环境生活环境后,面对“低年级”学生容易见异思迁,感慨万分。因此容易产生自我为中心,对集体排斥、漠不关心,对他人冷漠,给人以“不阳光”的精神状况。但同时,留级生群体有着相同的境遇,彼此相互信任,小集体现象严重,容易引起集体堕落的次生危害。

2.3 管理难度大

留级生群体不同于应届生,他们多半难以沟通,自我闭塞,集体意识淡薄,加之所学课程不同,不易于跟踪管理。留级生群体人数、比例逐年增加,分布涣散,同时,他们主动性差,难以赢得信任,难以融入班级集体。同时,他们易于与教育工作者发生摩擦,给长期教育与引导工作带来隔阂。

3 留级生管理对策思考

面对逐年增加的留级比例以及与之对应的退学比例,作为教育工作者,尽责、尽心、尽力挽救每一位“失足者”,对整个教育事业的进步都有着重大意义。如何做好留级生管理工作,提出可行的举措意义重大。结合留级生群体形成原因及群体特征研究,经过调研、工作实践与探索,下面主要从几个方面讨论当前形势下留级生群体管理的新思路、新举措:

3.1 以人为本,关心、关爱是关键,着力挖掘内心世界

在实践中,留级生群体的社交回避性、自卑心理往往成为了学生工作者与其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事实上,以人为本[3],洞穿留级生内心世界,把握教育黄金期,建立相互信任关系,帮助其重拾信心,这一点正是解决留级生管理的核心问题和突破口。父母是每个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最知心的朋友,事实证明,多和学生父母沟通,共商对策,能有效扫除管理盲区,因材施教,为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可能。多渠道、多方式了解学生过去,关心关爱学生疾苦,帮助其重拾自信心,转变学习生活态度,提高学习主动性,扭转被动教育模式。

3.2 抓好群体教育[4],树立转化典型

留级生群体有着共同的特性、类似的经历,正是这种“同病相怜”现象和心理特征,留级生群体教育可达到窥一斑而知全豹的良好效果。如何在留级生群体教育中发挥传递正能量的效果,树立典型素材必不可少。转化留级生一方面能够给其他学生传达一个良性信息,看到希望,增强群体奋发向上的信念;另一方面,后进生转化典型能够传递温暖,让群体感受到学校、老师对其的信任与关心。

3.3 制度创新,对症下药

留级生群体毕竟存在着其特殊性和不可预见性,与其他学生相比较,首先,课程安排不尽相同,无法随时保证行之有效的课堂监控等措施。其次,强行实施留级生管理举措,会激化群体自卑现象,同时,会引起群体对教育工作者态度的扭曲思考,产生反感、抵触情绪,为今后的教育和引导工作带来致命的创伤。

第一,妥善处理,给予一定的空间。人的思维方式的转变是一个缓慢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尤其是在向正能量转变时,极其需要坚强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作为支撑。对大多数人而言,这种转变过程是无比痛苦和迷茫的,偶尔触碰管理制度在所难免,这时就需要给予一定的空间和犯错误的机会。

第二,坚持重要原则,严惩不贷。对留级生群体的特殊政策,并不意味着是放纵其自由发展。相反,在重要原则面前,要“小题大作”,扼杀不良风气,敲响警钟。

第三,建立行之有效的帮扶、监督举措。在新形势下,教育工作者要转变管理观念,将70%甚至以上的时间花在30%甚至更少的特殊学生(包括留级生)身上。实践表明,跟踪课堂,能够督促学风,及时了解学习学习状况,掐断不良苗头,树立新风;以班级为单位,按期进行跟踪思想状况调查,多渠道掌控学习信息,针对不同问题,给予帮助。同时,在班级建立帮扶小组,采取班级、宿舍成员帮扶制度,必要时采取“一帮一”制度等都是有效的方针。

在实践工作中,会碰到很多的难处,留级生屡屡触碰校纪校规现象与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的矛盾不可调和。如何平衡公平、公正原则和法外之情的关系,能否针对留级生问题“另开小灶”,留级生监督、“一帮一”帮扶工作的现实可行性等等,这些都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下一步深入讨论。

[参考文献]

[1]吴永芳,夏更寿,郑小卿.高校“问题学生”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08).

[2]姚腾.高校留级生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管理观察,2009(15).

[3]冯跃武.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探索高校留级生转化对策[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10).

[4]任成金,潘娜娜.高校留级生群体教育管理新思考[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01).

猜你喜欢
转化特征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如何表达“特征”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抓住特征巧观察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浅谈演员“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转化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