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海宁
摘 要:当前,我国的环境状况较以往有了较大提高,但仍然面临严峻的形势,环境违法与环境执法存在着诸多矛盾,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为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切实落实好各项环保措施,下面,就此问题及对策作些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环境状况;环境执法体制;问题
1 我国环境执法的现况
环境执法是指“法律执行、法的适用或法的贯彻实施。广义上的执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法律授权、委托的组织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实施法律的活动,它包括一切执行法律和适用法律的活动;狭义上的执法,即行政执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法律授权、委托的组织及其公职人员,在行使行政管理权的过程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实施法律的活动”。
⑴环境执法方面的问题。第一,部分地区地方保护主义严重,虽有明文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但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办法,使地方政府没有受到强有力的约束,对环境执法不够重视。有时不顾环保要求,盲目上项目,一路绿灯。二是环境监察系统实行垂直管理体制。三是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领导的任免,要征求上一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意见。四是改变现有政绩观,用绿色GDP考核党政干部。
⑵规划布局及资源配置问题。第一,部分地区对于城市规划不科学、功能区划分不合理情况严重,一定程度阻碍了地方经济发展,同时增加了环境信访案件。对于这种情况一是从规划入手,检查区域规划、城市规划、环境规划、规划环评等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二是建立起联席会议制度,对于一般或者重大建设项目应采取委员会制度,环保工作作为委员会中一员应具备直接否决权。第二,环保队伍信息不对称、资源配置不合理。在现有体制下,部门林立,容易造成各个部门沟通协调上的问题,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资源浪费,对此要建立环境管理和企业环境行为信息通报制度,建立环境监测与环境执法实行动,联良性互补、互动的工作机制。目前徐州市已建立起环境监察和环境监测日常联动执法的长效机制,效果良好。同时建立环境警察制度。
2 当前环境执法体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环境行政执法监督体制不健全,我国现行的执法体制是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和其他相关部门分管相结合,需要各执法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密切配合。但部门保护主义在狭隘的部门利益驱动下,夺利推诿,增加环境执法难度,效率低下,最终丧失政府公信力。对此关键在理顺机制、增强能力。具体做法一是要在法律上明确地方各级人民政及各部门环境监管责任,建立并完善环保行政责任追溯制。二是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双罚制度,对目前执法中普遍存在的只罚企事业单位、不罚位的直接责任人和有关领导的缺陷,确立既罚单也罚个人的双罚制度。三是进一步增加裁量权,赋予环保部门必要强制执法手段,如查封、扣押、没收等,落实对违法污企业停产整顿和出现严重环境违法行为地政府停批停建项目权等。四是执法部门之间的配合效率低下,互相推诿现象严重。只有明确环保法律、法规对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对其他部门拥有监督权应具体规定。由于受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政府在环境行政执法过程中做不到完全中立,在出现企业发生严重环境违法行为时,政府通过行政干预的事件时有发生因而使得环保部门针对企业的处罚或者处理决定往往没有了下文。
3 法律法规方面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立法层面积极推动各项新的环保法律的出台,在基层,借助“6.5”环境日等积极加强民众环保意识。只有法律完备,公众才能更加重视。只有公众重视,才能更好的推动议案和法律出台。以美国为例,EPI可以根据空气环境质量中VOC等组分是否超过警戒线,随时通知石油公司调整汽油里丙烷含量,目前来看,在我国暂不具备条件。
4 排污单位方面的问题
第一,排污单位由于缺乏环保意识,法制观念薄弱,社会资本逐利的本质暴露,一些企业和个人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超标排污现象时常发生。环境执法对象是市场主体,个体和股份制经济等市场主体环境意识差,严重破坏区域环境质量。对此一是要应根据实际,充分发挥执法机构的执法职能、公众的外部监督、企业的内部监督作用,形成相互制衡的三元环境执法监督体系。二是要通过开展企业环保监督员试点工作,探索新型企业环境管理体制,促进企业提高自主守法水平和能力。三是积极推进环境信息公开工作,实行上市企业年度环境审计和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公开环境违法重点案件的查处情况,目前我国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得到了全社会的重视,企业比以往更加重视环保工作。四是广开参与途径,包括聘任特约环保监督员,加强环境保护社会团体参与制度,建立环境问题论坛制度和环境保护问卷调查制度,以建立公众参与环境执法制度。
5 队伍建设方面
环境监察队伍历经近20余年的发展壮大,改变了以往以排污费收缴为单一任务的面貌,职能更加多元化,但我们仍应看到,较公安、税务等部门仍有较大差距,我们应加强环境执法队伍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提高执法水平和能力。加强队伍管理,公布执法信息,实行阳光执法.坚决查处违法违规的典型案件,提高人员素质,建设一支熟悉和正确运用环境法律法规,精干、高效的环境执法队伍。
同时积极加强硬件建设,对重点污染源安装污染物在线监控设施,实现在线远程定量化监控,确保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转和长期稳定达标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