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隆起糜烂性胃炎60例

2014-08-30 07:24梁启明王惠政
河北中医 2014年1期
关键词:糜烂性螺杆菌幽门

梁启明 王惠政

(江苏省赣榆县人民医院中医科,江苏 赣榆 222100)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隆起糜烂性胃炎60例

梁启明 王惠政

(江苏省赣榆县人民医院中医科,江苏 赣榆 222100)

胃镜检查;胃炎;螺杆菌,幽门;中西医结合疗法

慢性隆起糜烂性胃炎又称疣状胃炎或痘疹样胃炎,是一种具有特征性形态及病理变化的特殊类型的慢性胃炎。据国内外研究报道,慢性隆起糜烂性胃炎90%左右有幽门螺杆菌(Hp)感染,用PPI方案(质子泵抑制剂加2种抗生素)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内镜表现等均有明显减轻,同时80%左右患者Hp消失,因此认为Hp感染为慢性隆起糜烂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之一。2010-01—2012-06,我们应用消疣安胃汤联合PPI方案治疗Hp相关性慢性隆起糜烂性胃炎60例,并与单纯应用PPI方案治疗56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116例均为我院中西医结合消化内科专家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23~68岁,平均(46.30±1.5)岁;病程6.5个月~20年,平均(5.5±0.3)年。对照组56例,男31例,女25例;年龄22~69岁,平均(47.10±2.0)岁;病程6个月~21年,平均(5.7±1.0)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 参照“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1]中Hp相关性慢性隆起糜烂性胃炎诊断标准确诊。纳入标准:经电子胃镜和病理检查确诊为慢性隆起糜烂性胃炎,且均接受快速尿素酶检测和组织病理检测2种方法证实Hp阳性者。排除标准:伴消化性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胃癌等其他器质性病变,或最近1个月内服用过抗生素及抑制胃酸制剂。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予消疣安胃汤。药物组成:黄芪20 g,白术10 g,姜半夏12 g,黄连6 g,蒲公英15 g,丹参15 g,九香虫10 g,白芍药12 g,浙贝母10 g,白及10 g,枳壳10 g,炙甘草5 g。肝胃气滞加制香附、降香、佛手;脾胃湿热加薏苡仁、白豆蔻、厚朴;胃络瘀阻加五灵脂、蒲黄、三七粉(冲服);脾胃虚寒加党参、干姜、吴茱萸;胃阴不足加麦门冬、石斛、天花粉;消化不良加生麦芽、鸡内金、神曲。日1剂,水煎2次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空腹温服。连服4周。同时联合PPI方案治疗。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330)10 mg,每日2次,早、晚饭前40 min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3034)0.5 g、克拉霉素胶囊(浙江亚太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8223)0.5 g,均每日2次,早、晚饭前30 min口服,连服2周。

1.3.2 对照组 先予PPI方案治疗,方法及疗程同治疗组。再单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10 mg,每日2次,早、晚饭前40 min口服,治疗2周。

1.4 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胃镜及病理复查隆起糜烂性病变全部消失,胃黏膜像正常;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好转,胃镜及病理复查隆起糜烂病灶减少或病灶范围缩小,糜烂程度减轻,炎性细胞浸润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未减轻,甚或加重,胃镜及病理复查隆起糜烂病灶未见改善[1]。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0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2组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1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2组Hp感染清除率比较 治疗组Hp感染60例,清除54例(90.0%);对照组Hp感染56例,清除45例(80.4%)。治疗组Hp感染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慢性隆起糜烂性胃炎病因复杂,据国内外报道,Hp感染为主要病因[2-5]。Hp感染可产生多种毒力因子,直接损伤胃黏膜,刺激机体释放炎症介质,加剧黏膜的炎症程度,并促进肠上皮化生的形成和发展。如果感染和损伤持续存在,病变可发展至全层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甚至发生癌变[6]。其他原因如免疫机制异常,高胃酸分泌,药物、食物、精神心理失衡、胆汁反流等多种有害因素,均可导致胃黏膜受损或损伤腺体细胞,导致腺管及腺上皮增生,使黏膜隆起形成特有的隆起病变[7]。

慢性隆起糜烂性胃炎临床主要表现为胃脘部疼痛、胀闷、纳差、呕吐等症状,属中医学胃脘痛、胃痞范畴。其病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指出“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脾与胃同居腹内,以膜相连,一脏一腑,互为表里,共主升降,故胃病多涉于脾,脾病亦可及于胃。由于该病病程缠绵,反复难愈,病机多为久病脾胃虚弱,肝脾失调,运化失司,内生痰浊,久患成瘀。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寒热错杂。治疗上当标本兼顾,扶正祛邪。针对病机,我们应用消疣安胃汤为基本方,方中黄芪、白术补气健脾;白芍药养肝柔肝,与甘草相伍缓急止痛;半夏、浙贝母、枳壳化痰理气;丹参、九香虫活血散结;黄连、蒲公英清热解毒;白及敛阴止痛;半夏、黄连相伍辛开苦降,和胃降逆。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健脾、活血化痰、消疣散结之功,药证合拍,并随证加减,切中病机,故收显效。治疗中联合PPI方案根除Hp感染,中西药联合应用,优势互补,起效快,疗程短,根治病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张万岱,陈治水,危北海,等.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4,12(5):314-317.

[2] 李增灿.疣状胃炎的病因与治疗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1989,14(5):341-343.

[3] 王永华,郭荣斌,汪鸿志.疣状胃炎与幽门螺杆菌、胃泌素和表皮生长因子等相关的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1997,17(5):300.

[4] 徐跃荣,文介夫,符亮珍,等.疣状胃炎与幽门螺杆菌、胃泌素和表皮生长因子三者的关系[J].中国内镜杂志,1998,4(6):56.

[5] 张爱民.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研究[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3,1(3):233-234.

[6] 谢勇,吕农华,陈江,等.幽门螺杆菌长期感染对胃黏膜的影响[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1,18(4):204-206.

[7] 李益农,陆星华.消化内镜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214.

(本文编辑:习 沙)

梁启明(1959—),男,主任中医师,学士。从事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工作。

R573.320.58;R377

A

1002-2619(2014)01-0062-02

2013-05-10)

猜你喜欢
糜烂性螺杆菌幽门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甘爱萍运用欣胃汤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寒热错杂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
口腔与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兰索拉唑对Hp引起糜烂性胃炎患者Th1/Th2漂移的影响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5种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的比较
自拟疏肝和胃汤治疗糜烂性胃炎32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