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手艺走进民众生活

2014-08-30 12:14杭间
文化月刊·下旬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精华手艺美学

杭间

从偏重好看、美术元素较多的手艺品,到注重生活性与民众生活存在必然联系的手艺,到注重文化探索,再到今天真正关注手艺的现代处境,探索手艺在今天生活中的发展。这是手艺在现代发展中历经的几个阶段。

纪录片《手艺》的其中一集《百炼成铜》让我印象颇深。在广州有一对锻制铜器的父子,儿子将现代时尚的一些元素融入到传统的器物制作与推广中,通过建网站、请新的设计师介入设计让传统与现代融合。60岁的父亲、30岁的儿子,传统与现代,不仅讲述了技艺的现况与困境,更描绘出在改革开放深入的广州,传统技艺与现代文化产生的关系。

目前我们了解到的非遗传承人,虽然受到国家政策的保护,但是这种保护还是很有限。终究非遗需要“活”起来,将手艺跟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走入民众的生活中。

材美工巧,天工开物

面对非遗,我们应该抱有一种主张:“材美工巧,天工开物”。材美工巧这是手艺永恒不变的一个法则,我个人认为,今天仍出现在我们视野之中的手艺都是值得我们传承的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五四运动以来,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诸多层面的批判,目的是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加以继承,将糟粕予以去除,手艺也是如此。举个例子,从明代以来,苏州的手工艺在文人的参与下,展现出了雅致的生活情操,代表中国传统美学的品位,今天我们到苏州博物馆那些小巷内走一走,每一个人仍能找到这些雅致的元素。当代民众更愿选择那种能够反映中国传统美学,又符合新时代美学的东西,而正因如此,记录者更应该通过手艺人的生存状况去发现去揭示这种蕴涵。

深入挖掘手艺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关系

八九十年前,老一代艺术家提出“工艺美术”这个词,正是将传统手工艺面向现代的转型。产业化的发展并不是意味着工艺美术放弃文化的追求,而是真正让文化能够活到每个人的具体生活中去。这点西方学者的研究值得借鉴。在文化界大家比较关注的,像雷德侯对中国古代青铜器或中国古代的模块化、模式化的研究,在国际上形成一个非常重要的物质文化研究的一种显学,这种物质文化研究可以用来反思中国古代的物质文化,能够把它的精华部分细致地挖掘出来。这种产业的转型,是非常具有价值的。

猜你喜欢
精华手艺美学
印花派对
老手艺
纯白美学
春·手艺
春食色彩美学
“妆”饰美学
王子学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