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连周
摘 要 D-苯甘氨酸是一种白色或类白色细粉末晶体,微溶于水,熔点为302℃,它的比旋度是[ ]20/D:-156€?€埃凵渎?158€啊S捎贒-苯甘氨酸的用途广泛,因此研究其制备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它的制备方法有:(1)化学拆分法;(2)酶法拆分;(3)酶发酵法;(4)不对称转化法。
关键词 D-苯甘氨酸 DL-苯甘氨酸 性质 不对称转化法
中图分类号:TQ245 文献标识码:A
Discussion on D- Phenylglycine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Preparation Methods
CAI Lianzhou
(Baosha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oshan, Yunnan 678000)
Abstract D-Phenylglycine is a white or almost white thin farina crystal, dissolve water slightly, melting point is 302℃, specific rotation is []20/D:-156€?€? refractive index is -158€? Because D-Phenylglycine has wide purpose, studying its preparation methods will have wide application foregrou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s are as following: 1. chemistry splitting method; 2. enzymic method; 3. enzymosis method; 4. asymmetric resolution.
Key words D-Phenylglycine; DL-Phenylglycine; property; asymmetric resolution
D-苯甘氨酸又名左旋苯甘氨酸,D--苯甘氨酸,D-(-)-2-苯甘氨酸,D-(-)-苯甘氨酸,(R)--氨基苯乙酸,D-(-)--氨基苯乙酸,D-2-苯基甘氨酸,左旋-1-苯基-氨基乙酸。其英文名称为:D-Phenylglycine,英文别名为:(R)-(-)-alpha-Amin- ophenylacetic acid,D-Phenyl Glycine,D-(-)-alpha-Phenylglycine,2,4-Dichloro- Valerophenone,D(-)-alpha-Phenylglycine,D-PG。它是一种白色或类白色细粉末晶体,有时还可能为鳞片状结晶粉末;微溶于水,具体的水溶性是0.3g/100mL;熔点为302℃,它的比旋度是[]20/D:-156€?€埃凵渎?158€埃恋?50€埃粲谝恢止庋Щ钚曰衔铮痪钊苄允匝椋峁狣-苯甘氨酸溶液是透明的。D-苯甘氨酸的分子式为:C8H9NO2,由分子式可得出它的分子量是:151.16。其结构式如图1:
图1
在化学中,化合物的结构决定它的性质,性质决定它的用途。因此,了解和掌握化合物的结构是非常重要的。化学工作者通过对D-苯甘氨酸的结构及理化性质进行大量的研究之后,得出D-苯甘氨酸可以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它的主要用途有:(1)用于制造、合成半合成头孢菌素,如:头孢氨苄、头孢克罗、匹夫氨苄、芬拉卡帕和其它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中间体,如左旋苯甘氨酸邓盐、左旋双氢苯甘氨酸邓盐、左旋苯甘氨酸酰氯盐酸盐等;(2)用于制造氨苄青霉素、氧哌嗪青霉素、苯咪唑青霉素、头孢沙定等;(3)作为重要医药合成有机合成的原料。由此可以看出,D-苯甘氨酸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的确,早在上世纪60年代,国外就开始批量生产D-苯甘氨酸。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80年代我国也开始研制生产D-苯甘氨酸,目前,该产品已成为我国紧缺的医药中间体之一。
因此,关于制备D-苯甘氨酸的研究具有非常大的应用价值。那么,国内外研制和生产D-苯甘氨酸的方法到底有哪些呢?通过查阅资料和文献,可以总结出四种D-苯甘氨酸的制备方法,它们具体指的是:(1)化学拆分法;(2)酶法拆分;(3)酶发酵法;(4)不对称转化法。其中,化学法包括氰化钠法、氯仿法和乙醛酸法。而氯仿法又可以分为:固体氢氧化钾法,相转移法和氢氧化钠法。
对于化学拆分法而言,都是首先合成DL-苯甘氨酸,然后再用不同的拆分剂在无机强酸中进行分步拆分,最终得到产品D-苯甘氨酸。其中的氰化钠法就是这样进行制备的,此方法所采用的原料是氰化钠和苯甲醛,让其环合后经加压水解和酸化生成DL-苯甘氨酸,再用樟脑磺酸或L-酒石酸拆分得D-苯甘氨酸。该方法成熟,生产历史较长,收率高,目前国内外一般多采用此工艺,但唯一缺点是生产中须用大量氰化钠,毒性大,劳动保护条件要求高,三废必须进行严格处理。而氯仿法所使用的原料有:氯仿、苯甲醛、氨和固体铵盐,并用水作溶媒,在常温常压下反应生成DL-苯甘氨酸,再将消旋樟脑磺酸用D-苯甘氨酸在水溶媒中进行拆分,然后再用得到的右旋和左旋樟脑磺酸分别连续拆分DL-苯甘氨酸,从而制得D-苯甘氨酸。根据原料的不同,此方法又分为:固体氢氧化钾法,该方法条件需求高,收率低,成本高,一般不采用大批量生成。相转移法,同样收率低,成本较高。氢氧化钠法,则采用水相、价格便宜的氢氧化钠和液氨为原料,最后得出的收率仍然较低。由此可知,氯仿法能降低生产成本,与氰化钠法相比,最大的优点就是避免用到毒性很大的氰化钠,但是其收率低。为此,研究者通过用乙醛酸、苯和乙酰胺在催化剂存在下反应生成N-乙酰基苯甘氨酸,再脱去乙酰基得DL-苯甘氨酸,合成后的DL-苯甘氨酸播入结晶种,采用先进的诱导结晶技术进行拆分,加入某一种光学异构体作为晶种诱导与晶种相同的异构体先行析出,以此达到分离目的。这就是乙醛酸法,应用此制备方法可以提高其收率,且能够降低成本。endprint
酶法拆分也是制备D-苯甘氨酸的一种方法,它主要是以DL-苯甘氨酸的酰化衍生物为底物,利用氨基酰化酶的选择性进行拆分,得到D-苯甘氨酸或N-乙酰-D-苯甘氨酸,对于N-乙酰-D-苯甘氨酸用酸解除去乙酰基即可。
而酶发酵法也称化学酶法,一般是利用海因酶对D-苯海因的光学特异性直接将DL-苯海因中的D-苯海因开环生成N-氨甲酰基-D-苯甘氨酸,同时L-苯海因可在弱碱性的溶液中自动消旋。酶解产物可在HCI,NaNO2处理下定量脱氨甲酰基或利用NCA水解酶除去氨甲酰基,最终得到D-苯甘氨酸。李隽等研究者就是采用荧光假单胞菌9806作为酶源,将DL-苯海因生物转化为N-氨甲酰基-D-苯甘氨酸,后者与亚硝酸钠反应生成D-苯甘氨酸的。张小林等研究者则采用DL-5-苯乙内酰脲在酶作用下发酵生成D-苯甘氨酸。经过查阅文献后,得出化学酶法具有制备工艺简单,产品收率高,光学活性单一,产品纯度好,能源消耗少,“三废”污染小等许多优点,被认为是可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的最经济的工艺方法。
除了以上的制备方法外,还有一种新型的不对称转化法用于D-苯甘氨酸的制备。该方法首先以DL-苯甘氨酸、d-樟脑磺酸盐和冰醋酸作为原料,水杨酸作为催化剂,制备出D-苯甘氨酸·d-樟脑磺酸盐,然后把D-苯甘氨酸·d-樟脑磺酸盐和氢氧化钠或碳酸钠加入水中反应生成粗的D-苯甘氨酸,得到的粗品再用等电点法提纯即可。此方法的收率较高,且相对于经典的化学拆分法和酶法拆分来说,还具有拆分效率高、光学纯度高、经济可行等显著的优点。更重要的是不对称转化法的反应条件温和(一般为:反应温度低于100 ℃,常压,无强酸与强碱参与反应)、操作方便、没有污染。
综上所述,D-苯甘氨酸能广泛运用于医疗领域,因此人们应该选择收率较高,成本较低,工艺简单,没有污染的方法进行工业化生产。
参考文献
[1] 温家柱,刘英芬.左旋苯甘氨酸的技术进展[J].石家庄化工,1997(1):18-21.
[2] 贾倍焕,宋立贤.D-(-)- -苯甘氨酸的合成[J].河北化工,1993(1):12-14.
[3] 李隽,余江河.化学酶法制备D-苯甘氨酸[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0.31(4):294-296.
[4] 王益,毛耀明,辛其铭.D-(-)-1-苯甘氨酸的制备方法[P].CN:1552694A,2004-12-08.
[5] 张小林,陶影,漆剑,程金星.不对称转化法制备D-苯甘氨酸[D].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7.24(3):148-163.
[6] 陶影.不对称转化法制备D-组氨酸和D-苯甘氨酸的工艺研究[J].南昌大学,2006:1-63.
[7] 杨艺虹,杨建设,张晰.不对称转化法制备D-(-)-苯甘氨酸[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3.20(5):358-359.
[8] 陆军民.国内苯甘氨酸类产品的生产与市场前景[J].浙江化工,2002.33(1):46-48.
[9] 徐雅妮,张凤宝,王燕.手性化合物拆分方法的研究进展[J].天津化工,2002(11):20-22.
[10] 杨艺虹,吴元欣,杨建设.不对称转换法制备D-(-)-对羟基苯甘氨酸的研究 [J].精细化工中间体,2004(24):19-21.
[11] 蔡杨君,许文松.DL-对羟基苯甘氨酸的不对称转化研究[J].化学反应工程 与工艺,2003(19):69-73.
[12] Chikara H, Ryuzo Y, Masanori T, etal. Racemaization of Optically Active Amino Acid Salts and an Approach to Asymmetric Transformation of DL- Amino Acids[J]. Bull. Chem. Soc. Jpn. 1983(56):3744-3747.
[13] 任国宾,詹予忠,郭士岭.手性拆分技术进展[J].河南化工,2002(1):1-3.
[14] 马莉,齐秀兰,刘丽宏.由DL-5-苯乙内酰脲酶法生产D-苯甘氨酸的菌种选 育[J].沈阳药学院学报,1991.8(4):258-264.
[15] 张林林,孙家娟,李敏,杨秀玲,王晓峰.苯甘氨酸的合成研究[J].山东化工, 1998(2):24-25.
[16] 袁黎明,常银霞,周玲玲,向兰,任朝兴.D-苯甘氨酸手性固定相的制备及对 多种手性化合物的拆分[J].分析测试学报,2007.26(1):107-109.endprint
酶法拆分也是制备D-苯甘氨酸的一种方法,它主要是以DL-苯甘氨酸的酰化衍生物为底物,利用氨基酰化酶的选择性进行拆分,得到D-苯甘氨酸或N-乙酰-D-苯甘氨酸,对于N-乙酰-D-苯甘氨酸用酸解除去乙酰基即可。
而酶发酵法也称化学酶法,一般是利用海因酶对D-苯海因的光学特异性直接将DL-苯海因中的D-苯海因开环生成N-氨甲酰基-D-苯甘氨酸,同时L-苯海因可在弱碱性的溶液中自动消旋。酶解产物可在HCI,NaNO2处理下定量脱氨甲酰基或利用NCA水解酶除去氨甲酰基,最终得到D-苯甘氨酸。李隽等研究者就是采用荧光假单胞菌9806作为酶源,将DL-苯海因生物转化为N-氨甲酰基-D-苯甘氨酸,后者与亚硝酸钠反应生成D-苯甘氨酸的。张小林等研究者则采用DL-5-苯乙内酰脲在酶作用下发酵生成D-苯甘氨酸。经过查阅文献后,得出化学酶法具有制备工艺简单,产品收率高,光学活性单一,产品纯度好,能源消耗少,“三废”污染小等许多优点,被认为是可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的最经济的工艺方法。
除了以上的制备方法外,还有一种新型的不对称转化法用于D-苯甘氨酸的制备。该方法首先以DL-苯甘氨酸、d-樟脑磺酸盐和冰醋酸作为原料,水杨酸作为催化剂,制备出D-苯甘氨酸·d-樟脑磺酸盐,然后把D-苯甘氨酸·d-樟脑磺酸盐和氢氧化钠或碳酸钠加入水中反应生成粗的D-苯甘氨酸,得到的粗品再用等电点法提纯即可。此方法的收率较高,且相对于经典的化学拆分法和酶法拆分来说,还具有拆分效率高、光学纯度高、经济可行等显著的优点。更重要的是不对称转化法的反应条件温和(一般为:反应温度低于100 ℃,常压,无强酸与强碱参与反应)、操作方便、没有污染。
综上所述,D-苯甘氨酸能广泛运用于医疗领域,因此人们应该选择收率较高,成本较低,工艺简单,没有污染的方法进行工业化生产。
参考文献
[1] 温家柱,刘英芬.左旋苯甘氨酸的技术进展[J].石家庄化工,1997(1):18-21.
[2] 贾倍焕,宋立贤.D-(-)- -苯甘氨酸的合成[J].河北化工,1993(1):12-14.
[3] 李隽,余江河.化学酶法制备D-苯甘氨酸[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0.31(4):294-296.
[4] 王益,毛耀明,辛其铭.D-(-)-1-苯甘氨酸的制备方法[P].CN:1552694A,2004-12-08.
[5] 张小林,陶影,漆剑,程金星.不对称转化法制备D-苯甘氨酸[D].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7.24(3):148-163.
[6] 陶影.不对称转化法制备D-组氨酸和D-苯甘氨酸的工艺研究[J].南昌大学,2006:1-63.
[7] 杨艺虹,杨建设,张晰.不对称转化法制备D-(-)-苯甘氨酸[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3.20(5):358-359.
[8] 陆军民.国内苯甘氨酸类产品的生产与市场前景[J].浙江化工,2002.33(1):46-48.
[9] 徐雅妮,张凤宝,王燕.手性化合物拆分方法的研究进展[J].天津化工,2002(11):20-22.
[10] 杨艺虹,吴元欣,杨建设.不对称转换法制备D-(-)-对羟基苯甘氨酸的研究 [J].精细化工中间体,2004(24):19-21.
[11] 蔡杨君,许文松.DL-对羟基苯甘氨酸的不对称转化研究[J].化学反应工程 与工艺,2003(19):69-73.
[12] Chikara H, Ryuzo Y, Masanori T, etal. Racemaization of Optically Active Amino Acid Salts and an Approach to Asymmetric Transformation of DL- Amino Acids[J]. Bull. Chem. Soc. Jpn. 1983(56):3744-3747.
[13] 任国宾,詹予忠,郭士岭.手性拆分技术进展[J].河南化工,2002(1):1-3.
[14] 马莉,齐秀兰,刘丽宏.由DL-5-苯乙内酰脲酶法生产D-苯甘氨酸的菌种选 育[J].沈阳药学院学报,1991.8(4):258-264.
[15] 张林林,孙家娟,李敏,杨秀玲,王晓峰.苯甘氨酸的合成研究[J].山东化工, 1998(2):24-25.
[16] 袁黎明,常银霞,周玲玲,向兰,任朝兴.D-苯甘氨酸手性固定相的制备及对 多种手性化合物的拆分[J].分析测试学报,2007.26(1):107-109.endprint
酶法拆分也是制备D-苯甘氨酸的一种方法,它主要是以DL-苯甘氨酸的酰化衍生物为底物,利用氨基酰化酶的选择性进行拆分,得到D-苯甘氨酸或N-乙酰-D-苯甘氨酸,对于N-乙酰-D-苯甘氨酸用酸解除去乙酰基即可。
而酶发酵法也称化学酶法,一般是利用海因酶对D-苯海因的光学特异性直接将DL-苯海因中的D-苯海因开环生成N-氨甲酰基-D-苯甘氨酸,同时L-苯海因可在弱碱性的溶液中自动消旋。酶解产物可在HCI,NaNO2处理下定量脱氨甲酰基或利用NCA水解酶除去氨甲酰基,最终得到D-苯甘氨酸。李隽等研究者就是采用荧光假单胞菌9806作为酶源,将DL-苯海因生物转化为N-氨甲酰基-D-苯甘氨酸,后者与亚硝酸钠反应生成D-苯甘氨酸的。张小林等研究者则采用DL-5-苯乙内酰脲在酶作用下发酵生成D-苯甘氨酸。经过查阅文献后,得出化学酶法具有制备工艺简单,产品收率高,光学活性单一,产品纯度好,能源消耗少,“三废”污染小等许多优点,被认为是可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的最经济的工艺方法。
除了以上的制备方法外,还有一种新型的不对称转化法用于D-苯甘氨酸的制备。该方法首先以DL-苯甘氨酸、d-樟脑磺酸盐和冰醋酸作为原料,水杨酸作为催化剂,制备出D-苯甘氨酸·d-樟脑磺酸盐,然后把D-苯甘氨酸·d-樟脑磺酸盐和氢氧化钠或碳酸钠加入水中反应生成粗的D-苯甘氨酸,得到的粗品再用等电点法提纯即可。此方法的收率较高,且相对于经典的化学拆分法和酶法拆分来说,还具有拆分效率高、光学纯度高、经济可行等显著的优点。更重要的是不对称转化法的反应条件温和(一般为:反应温度低于100 ℃,常压,无强酸与强碱参与反应)、操作方便、没有污染。
综上所述,D-苯甘氨酸能广泛运用于医疗领域,因此人们应该选择收率较高,成本较低,工艺简单,没有污染的方法进行工业化生产。
参考文献
[1] 温家柱,刘英芬.左旋苯甘氨酸的技术进展[J].石家庄化工,1997(1):18-21.
[2] 贾倍焕,宋立贤.D-(-)- -苯甘氨酸的合成[J].河北化工,1993(1):12-14.
[3] 李隽,余江河.化学酶法制备D-苯甘氨酸[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0.31(4):294-296.
[4] 王益,毛耀明,辛其铭.D-(-)-1-苯甘氨酸的制备方法[P].CN:1552694A,2004-12-08.
[5] 张小林,陶影,漆剑,程金星.不对称转化法制备D-苯甘氨酸[D].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7.24(3):148-163.
[6] 陶影.不对称转化法制备D-组氨酸和D-苯甘氨酸的工艺研究[J].南昌大学,2006:1-63.
[7] 杨艺虹,杨建设,张晰.不对称转化法制备D-(-)-苯甘氨酸[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3.20(5):358-359.
[8] 陆军民.国内苯甘氨酸类产品的生产与市场前景[J].浙江化工,2002.33(1):46-48.
[9] 徐雅妮,张凤宝,王燕.手性化合物拆分方法的研究进展[J].天津化工,2002(11):20-22.
[10] 杨艺虹,吴元欣,杨建设.不对称转换法制备D-(-)-对羟基苯甘氨酸的研究 [J].精细化工中间体,2004(24):19-21.
[11] 蔡杨君,许文松.DL-对羟基苯甘氨酸的不对称转化研究[J].化学反应工程 与工艺,2003(19):69-73.
[12] Chikara H, Ryuzo Y, Masanori T, etal. Racemaization of Optically Active Amino Acid Salts and an Approach to Asymmetric Transformation of DL- Amino Acids[J]. Bull. Chem. Soc. Jpn. 1983(56):3744-3747.
[13] 任国宾,詹予忠,郭士岭.手性拆分技术进展[J].河南化工,2002(1):1-3.
[14] 马莉,齐秀兰,刘丽宏.由DL-5-苯乙内酰脲酶法生产D-苯甘氨酸的菌种选 育[J].沈阳药学院学报,1991.8(4):258-264.
[15] 张林林,孙家娟,李敏,杨秀玲,王晓峰.苯甘氨酸的合成研究[J].山东化工, 1998(2):24-25.
[16] 袁黎明,常银霞,周玲玲,向兰,任朝兴.D-苯甘氨酸手性固定相的制备及对 多种手性化合物的拆分[J].分析测试学报,2007.26(1):107-1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