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造业大国成为制造业强国的发展战略

2014-08-29 16:34周帅辰
科教导刊 2014年23期
关键词:自主创新科学发展观人才培养

周帅辰

摘 要 改革开放后,我国在政治、经济方面稳步提升的同时,综合国力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些无不围绕着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本文将从自主创新、人才培养和环境保护三个方面来探讨我国应如何更好地发展制造业。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部署下,让我国的制造业同综合国力一样跻身世界前列。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制造业 自主创新 人才培养 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

Development Strategy from Big Manufacturing

Country to Strong Manufacturing Country

ZHOU Shuaichen

(School of Marxism,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034)

Abstract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 in the political, economic steadily, while the overall national strength has also been considerable development. These are all around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of the strategic plan,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strengthening Party building with the spirit of reform and innovation. This article from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re three aspects to discuss how China should develop better manufacturing. In thoroughly implement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to deploy, so with the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s among the world.

Key words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manufacturing; innovation; talent train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制造业是指对制造资源(物料、设备、资金、技术等),按照市场要求,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利用的工业品与生活消费品的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和经济转型的基础;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制造业是我国城镇就业的主要渠道和国际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作为过去20多年我国综合国力提高的主要标志,制造业的全面发展和优化升级使得我国已经初步确立了“制造大国”的地位,并为实现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加大自主创新能力

我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认为,我国要想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徐院长认为我们必须要做到以下五个方面,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大增强;自造业整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重大装备基本都能在国内制造,成套设备比率大大提高;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建立以企业为主的技术创新体制。据2005年8月发表的数据表明,我国多种制造设备都大量依赖于国外进口。这就充分说明“中国制造”已经过时,我们更多地需要“中国创造”。

事实告诉我们,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让“中国制造”尽快成为“中国创造”,是时代发展提出的迫切要求。它的发展优势也是可以长期共鉴的,一是我国劳动力成本低,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领域占优势,竞争力强。二是我国潜在消费市场大,能够容纳这些产品,促进这些产品很快地形成规模经济。三是制造业基础比较完善。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和支柱性产业,制造业为今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是制造业生产比较集中,大部分分布在相关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国家十分重视制造业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我国好多大型制造业的生产资源基础比较好,并且在经济调控中的市场导向作用也很有利于制造业的发展。

我国制造业所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就是落后的技术,尽管大多数中国企业都表示了愿意“自主开发技术”,然而这些所谓的“自主技术”大多是对国外企业的模仿,他们认为我国所说的“技术创新”实际上与“自主引进”是一个意思。我国企业开始与外国企业合作,正试图通过“技术模仿”的形式催生自主技术。我国的生产效率会继续保持攀升趋势,并成为推动我国制造业增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2 培养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

在2005年10月举行的我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特别强调:“发展科学技术与教育,扩大人才队伍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要通过全面推动科学技术和教育发展来彻底实施国家振兴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同时政府特别强调几点,首先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就是“第一资源”。其次,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最后,实施人才培养项目,加强党和政府人才队伍,以及企业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队伍。基于“党管人才”的要求,我国政府要求最高的就是教育。高级技工人才严重短缺,企业中的优秀特殊技工已经断档,技术骨干流失现象颇为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的经济持续、有效的健康发展。

与此同时,加强研究生教育也应受到我国政府的重视。我国产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缺少独自的创新技术,因此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就自然被赋予了相应的期待。如果有更多优秀的人才从海外留学归来工作发展,这必然会成为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原动力,并为我国的科学技术的基础研究以及各个行业的自主创新技术开发做出贡献。使学校和企业资源共享,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扩展并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的同时,又可以开阔实践和创新的空间。与企业相关的图书与校内图书馆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还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企业,不让人才外流。

3 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兼顾

对于制造业而言,环境也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我国的环境将会因此而进一步恶化,整个国家将陷入资源衰竭,空气河流遭到污染的严重境地。在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制定了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五个统筹”政策,具体为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国内外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以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循环型经济为的根本变革。让我国可以做到兼顾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

我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总结出到2050年为止,“中国环境现代化十大挑战”并制定了具体目标。根据2007年1月发表的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撰写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7》,做出生态补偿制度。但眼下最大的问题是尽管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可是在现实中却无法为此牺牲经济增长和社会就业,因此如何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只要我国政府能够坚持不懈地提升国民环境意识,积极努力地构筑兼顾环境与发展的循环型经济体系,最终完全有可能消除我国强国道路上的环境障碍。

科学发展观总结了新中国50年的发展经验和教训,符合中国国情和全世界的发展趋势。是中国第二阶段的发展战略。第一阶段的发展战略是基于邓小平的“先富论”,将改革定义为解放发展生产力,而第二阶段的科学发展观,则更强调了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是主张共同发展的“共同富裕论”。当我们倡导科学发展观的同时,我们要将制造业的发展与之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使我国成为综合国力强国的同时成为制造业强国,更好地为我国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尾崎春生.中国的强国战略[M].东方出版社,2012.

[2] 《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人民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自主创新科学发展观人才培养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镇规划方案设计思路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培养创新思维,生物课堂的“魂”
论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
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师生互动的探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实效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