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欣 庄馥璘
摘 要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自2007实施至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针对该政策的实施对象的学习状况却鲜有调查。本研究主要针对东北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群体,通过问卷调查、文献综合、访谈等多种研究方法,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了解其学习状况,探究当前该群体学习状况松懈的共性和个别原因。最后,为解决问题,本文简要提出几项措施。
关键词 免费师范生 学习松懈 原因 措施
中图分类号:G445 文献标识码:A
Causes of Lack of Motivation for Students' Learning with Free Education
——Take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CHEN Xin, ZHUANG Fulin
(School of Politics and Law,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117)
Abstract Free Teacher education policy implemented since 2007 has achieved some success, but learning situation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policy objects rarely investigation. This study aimed at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free education for students groups, through questionnaires, comprehensive documentation, interview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he use of control variables method to analyze, to understand their learning situation, explore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group learning and individual lax common reasons. Finally,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this paper briefly proposed several measures.
Key words free normal students; learning lax; cause; measures
1 研究分析
1.1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本研究选择实证分析与案例分析、统计分析与数理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式,采取问卷调查、文献综合、访谈等具体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东北师范大学(以下简称“东师”)的在校免费师范生(以下简称“免师生”)。为增强研究的针对性,研究对象被分为三组(大一组、大二大三组、大四组)。本研究深入东师所有免师专业,累计发放问卷2000余份,收回有效问卷1800余份,并逐题逐版进行量化统计,得到大量一手数据。同时,本研究深入采访了东师不同学院的相关学生和教师,并对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建议进行分析综合。
1.2 研究目的
东师是实施免费师范生政策的试点学校,目前已有小学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历史学等18个专业招收免师生。除贯彻免师政策外,学校精心制定培养方案,安排名师为其授课。但相较于非师范生,该群体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时间不充分、缺乏学习动力等情况。本研究预期达到四个目标:第一,了解免师生日常时间分配、侧重点及心态,大致总结部分免师生学习状态松懈的原因。第二,与免师生密切交流,筛选可操作性建议。第三,向校方提供研究成果,以期引导免师生正确对待学习和未来职业。第四,向相关政策部门提供更优方案,提高免师群体的社会关注度,增强社会对该政策的合理性和积极性的理解。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对该政策的研究涉及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原因和意义、部属师范大学对该政策的执行、如何处理该政策中的各种关系及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公平性等几个方面。然而,对于该制度实施对象的在校学习情况却少有完整的研究,更缺乏对其学习状况松懈原因的分析。国际方面,西方国家及发达国家鲜有对免师制度的应用和研究,其教育支出往往直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所以,对部分免师生学习松懈的原因及对策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2 原因探究
2.1 共性原因探究
2.1.1 对免费师范生政策缺乏科学全面的了解
该政策本身包含较多优惠条件的同时也有诸多就业限制。报考时,大多数高中生未对其中的限制性条件进行充分了解和考虑,很大程度上是被优惠条件吸引。问卷显示,为家庭减负、增加录取机会及工作稳定是报考者选择该政策的前三大原因,占83%。而对政策了解度的提升基本来源于其自身经验而非理论学习。上述情况极易导致研究对象产生后悔、抵触等情绪,使学习积极性不高。
2.1.2 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较低
调查数据显示,超过50%的同学是从现实利益角度出发选择该政策,而非出于热爱教师职业或认同教师身份。在明确就业方向后,免师生更关注的仍是工作地、待遇及考研深造等问题。因此,缺乏职业理想和奉献精神、草率选择会使其对专业学习缺乏心理、技能准备并产生失衡情绪。
2.1.3 学校培养欠缺
(1)课程设置不合理。38.1%的免师生认为“课程设置不合理”:第一,课程结构不尽合理。学校主普遍将专业课教育列为重点,对其他三类规定课程(通识教育、教师教育、实践教育)重视不够。第二,课程内容不尽合理。30.6%的学生认为“所学内容枯燥、陈旧,学习兴趣不浓”,26.5%的学生认为“学习内容多且难,不易掌握”。(2)技能培养力度不够。首先,学校对此缺乏重视度。22.6%的免师生认为学校“忽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其次,缺少实践平台。17.7%的免师生认为这将影响自身素质提高和就业信心。第三,效果欠佳。超过80%的免师生认为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和讲课说课是最亟需提高的三大技能,这表明技能培训效果未能完全达到学生预期。(3)教育主体引导缺位。学校教育主体引导缺位表现在:某些任课教师自身素质不高,学风浮躁;轻视教学,照本宣科,缺乏必要的指导;社会责任感匮乏,只教书不育人。(4)定向分配。调查中显示,有76%的同学表示学习生活中确实有“偶尔懈怠”的情况,主要理由为——“对大学生活感到迷茫”和“反正要回去当老师为何还要刻苦”。
2.2 控制变量分析
(1)控制学科、性别、年级,比较城乡差异。共同原因之下,关注群体内部的差异则更能深入理解问题的因果、症结所在。较之农村应届免师生,城市免师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不足。首先,其教师职业信念不坚定。相当一部分城应学生优先关心工作待遇、再分配问题,职业归属感不强。其次,城应免师生自我定位较高,认为政策束缚其个性发展及素质提升,对政策适应度较差。调查显示,超过70%的城应免师生表示“考虑过违约,但视情况而定”、认为“教师收入过低”、“承诺从教时间过长”。对于600元生活费补贴的实际作用,82%的城应生认为其不能满足生活需求,只有8%的同学认为够用。然而,只有9%的农应免师生认为生活费无法满足其生活。(2)控制城乡、性别、年级,比较学科差异。由于课程设置问题,理科免师生厌学、旷课的现象较文科更加严重。75%的理科生认为目前课业设置非常难,20%认为一般。该现象也反映在理科生的挂科率较之文科要高出22%。其次,理科生目前学习与未来职业脱节较大。(3)控制城乡、性别、学科,比较年级差异。不同程度的懈怠除与毕业、就业压力的大小有关外,访谈显示,由于角色定位迷茫,较之其他年级,高于30%的大一学生学习热情不足。其次,新生的职业认同停留在个人经验与外在评价阶段,对教师角色与素养的建构缺乏明确认识。
3 暂时性措施
综上,问题存在于政策、高校及学生自身等层面。首先,在彰显个人权益的今天,以定向服务换取优惠的政策极易引起免师生的抵触。第二,手段与目标对接不准。以精英教育模式面向全体学生,加之追求自主,偏远地区的学生往往不能安心服务家乡,因此该政策促进教育公平的初衷将受到减损。第三,所招收学生之意愿与政策不相适应。报考者欠缺对政策的理解、进入免师行列的门槛缺乏针对性,这将使学生与免师生培养的适配度降低。第四,课程设置与课外引导缺乏针对性、科学性。以东师为例,学生意见较大之处为教师技能训练与课程时代感的欠缺。以下为调研得出的几点初步建议。
第一,政策要更加尊重免费师范生的自主选择权,适度缩短承诺从教时间、放宽对从教地点的选择,以此增加城乡学生职业地选择的公平性。时代在发展,政策的灵活性就必须增强,国家政策性调控与市场调节需更好地结合。
第二,开设多元化的课程,在培养精英教师(专业人才)的基础上,为免师生中小学或幼儿园的职业选择做准备。例如,对理科生开设“大学语文”、对文科生开设“大学数学”、“计算机”等教学课,完善免师生的基础素质结构。同时,此措施更加针对有志于乡村教育的学生,使其有能力胜任“一师多科”的教学工作,尽早理解农村的教育现实。
第三,通过提高师资力量、制定有差别有步骤的教学计划来增强学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度。实际上,对个人来说,其所在群体受到的待遇及该群体的整体素质较高,会直接增强其对个人身份的认同度。因此,可以聘请水平较高的教授或骨干教师担任班级导师,让学生从入学开始即接触该专业及专业教育的高水平研究。目前,东北师范大学建立了“三维辅导制”,然而,据调查学生与辅导者之间的关系仍不够紧密。设立班级导师,将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与大师进行心灵对话,并提高凝聚力和认同度。
第四,设立面试机制,畅通信息。东师录取免师生的唯一标准是分数。然而,被录取者的动机是不同的、接受免师政策信息的渠道也可能不畅通。免师教育需要进一步“精耕细作”式的经营。因此,需要建立面试机制,充分了解学生的“职业志向、行为品德、心理素质、团队精神,避免一部分不适合从事教师职业的考生误入相关专业,确保每一名免费师范生都‘适教乐教。”与此同时,加强对政策内涵的宣传,力求对学生、学校、政策负责。
4 结语
“在教育科学领域,教育变革的实施同样关注外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不仅包括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还包括以教育体制和教育政策为主的教育制度环境。” 当下,教育制度的环境绝不可以仅仅满足通过“计划”满足全国师资的状态,更应该照顾免费师范生从事教师职业的舒适度,从而全面缩小地域间的教育不公平、提升教学质量。通过对东北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学习、心理及生活习惯的调查,“精耕细作”而非“粗放式”的免费师范生政策和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中央编办: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S].
[2] 李晓娟,孙楚航.免费师范生学习状况调查研究.当代教育科学,2011(2):57-60.
[3] 董少校.建培养未来卓越教师的“特区”——上海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培养改革纪实.中国教育报,2014(5):6.
[4] 曲铁华,马艳芬.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实施的障碍分析.教育发展研究,2009(7):22.
[5] 赵秀红,翟帆.热点透视:免费师范生如何走向基层留在基层.中国教育报,2007(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