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台中的应用

2014-08-28 09:44刘立军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

刘立军

摘要:新世纪以来,随着网络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各个行业和领域中去,在广播电视领域也得到了普遍的应用。本文就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最后简单分析了广播电视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广播电视 双机热备数据同步应用

1 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中应用概述

在20世纪最后十年,我们看到,有三个领域越来越多地发生交叉:广播电视、电信、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似乎是这三个领域的粘合剂,并且已经成为这一发展的基础。我国有线电视网络基本都是HFC网络结构,就是将过去电缆干线的部分用光纤干线取代,并有“光进铜退”的趋势,也就是光纤不断向用户延伸,同轴电缆部分逐渐变短、变小,以提高网络系统的综合性能,以多功能业务发展推动双向网改造。由于光纤直接到户的建设改造成本很高,在我国全面实现“光纤到户”。还需要一段较长的过渡时期,目前我国的网络双向化改造虽不断扩大光纤传输覆盖范围,但总体上还处于“光纤到区”、“光纤到楼”的阶段,但“光进铜退”是广电网络双向化、宽带化的发展趋势。

三网融合的政策明确了广电网络开展的新业务,而要达到三网融合的要求,全国的有线电视网络必须进行计算机联网。国家广电总局对网络整合曾提出的目标是到2010 年底基本实现“一省一网”。随着三网融合逐步深入,省网整合不断加速,直至2012年底我国有线电视一省一网整合目标才基本完成,但由于网络整合的复杂性,省网整合尚不彻底,各地网络整合仍将持续进行;此外,根据三网融合的要求,将在省网整合基础上继续整合,成立国家级的网络公司——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整合全国有线电视网为统一的市场主体,实现全国广电网络的互联互通,并赋予其宽带网络运营等业务资质,有可能成为“第四大运营商”。

2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广电领域的发展应用

我们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有过一些广播电视领域的临界点。模拟时代持续了50年,然后是数字时代开始。最初,数字化仅仅是原来模拟信号的另一种表现方式。它简化了一些制作过程,如编辑,并引入效果和字幕,但并未导致一场革命。真正的革命是在将数字节目信号“打包”,并把这些包以数据流的方式进行分配后,才促成的。这些通过内部和外部网络分配的节目素材包,将对广播电视产生巨大的影响,并最终改变它们的未来形式。

一个基本的问题是:在什么时候,我们的信号和数字网络将走到尽头而由计算机技术替代?数据流是否已经是一种计算机技术,或者只是因将模拟信号分成几块而略显不同的一种表现方式?如今我们不再单独谈论信息技术(IT)。自从Internet出现之后,我们转而谈论信息和通信技术(ICT)。今天,我们要面对格式化数据的输送和分配。

ICT最重要的进展是:

①移动和无线设备。

②计算机网络中的多媒体。现在,数据文件可以进行多达80倍的压缩。这意味着普通网络可以传输能在任何PC存储的压缩多媒体文件。

③抛弃了历来盛行的单机模式。

在过去20年里,广播业者一直在同样的环境中工作:一个屏幕和一个供敲击的键盘。但是现在有了其它新概念:比如平板PC,它带有一个平面屏幕,可以在上面手写输入。这一领域出现了两个新的融合趋势:a“掌中宝”(PDA)和手机的结合。b PC和电视接收机的融合。

将来难以预测,因为发展的步伐实在太快。然而,手机肯定会处理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事务,包括所有的银行操作。

3 云计算技术在广播电台应用发展

在2014年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上看到,北京广播电视台所属鼎视数字电视传媒公司除展出40多套集中传输加密和远程加密的高标清数字电视频道外,重点展出了“云鼎网”和“太和电视路由器”两个全新项目,实现了传统广电与互联网真正意义上的融合互通。其中,“云鼎网”依托北京云基地的信息设施资源,采用云存储等技术和手段,打造中国最大的视频产品在线交易平台。

北京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刘志远表示,广播电视作为传媒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信息急剧增加,业务领域不断扩大,对于存储空间、信息处理和传输网络资源的需求日益强烈。云计算技术以云存储、云分发等技术应用为核心,在海量信息存储、分发和处理,构建社会公共信息基础设施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双方合作将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据了解,北京云基地业务覆盖云服务器、云存储等硬件设备,云平台、大数据、云服务、云安全等软件平台,以及云集成、云计算运营等服务平台,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云计算产业集群,同时也是中国云计算最具竞争力的创新平台。

4 广播电台在新技术形势下发展趋势

网络广播电台要想最大化的发挥起作用,创新是发展变革的永恒主题。随着新技术的应运而生,广播在创新和媒体融合中日益走向多媒体和多元化,实现其真正意义上的“广为传播”。谁也无法预测广播可以被改变的因素有多少,因为新的时代特征仍在被发现、挖掘和认可之中。我们凭经验已经不能准确地描绘和规划未来的广播,但我们必须积极推进这种改变,使广播不断走向新生和繁荣。

参考文献:

[1]潘承双.当前农村有线电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有线电视,2006(12).

[2]罗轶,杨亚玲.试论我国有线电视网络的产业化[J].西部广播电视,2007(8).

[3]吴春雷.从北美经验看有线电视网络运营[J].视听界(广播电视技术),2007(1).endprint

猜你喜欢
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
基于模式匹配的计算机网络入侵防御系统
关于计算机网络存储技术分析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
周二广播电视
周四广播电视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