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制约我国眼镜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

2014-08-28 16:25王敏霞
关键词:人才资源高端化特色产业

摘要:高端专业人才作为核心技术的创造源泉和基本载体,其积聚与培养已经成为决定区域特色产业竞争力强弱的关键要素。然而在特色产业的高端化进程中具有深厚的专业技能和研发创新能力的人才仍很稀缺。譬如丹阳眼镜作为全国特色产业集聚示范区,在实现高端化进程中却也隐患重重,因此,本文通过区域特色产业高端化进程中人才资源的需求与定位分析,破解人才积聚与培养的瓶颈。

关键词:特色产业 高端化 人才资源 竞争力 瓶颈

0 引言

产业升级是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和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2012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创新驱动,要注重推动重大技术突破,注重增强核心竞争力”。区域特色产业的高端化进程作为推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其中高端的专业人才作为核心技术的创造源泉和基本载体,其积聚与培养已经成为决定区域特色产业竞争力强弱的关键要素。然而在特色产业的高端化进程中具有深厚的专业技能和研发创新能力的人才仍很稀缺。

丹阳眼镜作为全国特色产业集聚示范区,虽在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方面占有重要地位,但在实现高端化进程中却也遇到不少隐患。究其原因,制约我国眼镜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技术人才的匮乏。眼镜作为技术性产品,对从业人员专业素质要求较高,而我国眼镜产业从业人员中真正受过正规、系统的专业培训与教育的人数较少,经济管理水平较低,无法和国外发达国家地区眼镜产业进行质量竞争。

1 特色产业高端化进程中人才资源的新要求

知识经济时代,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应该坚持高端定位、高端引领未来,以高端切入点占领产业发展的制高点。而区域特色产业高端化为人才密集型产业,其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一支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并能够进行科技创新的高端人才队伍,因此,区域特色产业专业人才的积聚与培养已成为新一轮产业升级的关键,专业人才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在区域特色产业高端化的发展中具有首要地位。在区域特色产业高端化进程中,应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作用,依靠人才资源进行科技创新,不断增强创新能力,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对于高层次人才来说,从产业高端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看,通常情况下,可以分为:

一是工程技术、科研开发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这类人才往往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研发创新能力。

二是高层次经营管理和服务人才,这类人才具有战略思维和国际视野、熟悉国际商务运行规则、具有跨文化沟通能力。

三是高技能人才,这类人才具有较高知识层次和创新能力,以及较强的适应能力,同时掌握精湛的技艺。

2 人才资源在特色产业结构升级中的现实地位

在高端化进程中,受区域特色产业自身特点的影响和制约,进一步决定了人力资源处于基础、首要地位,在传统产业中犹如资本的地位一样重要,即人力资源的数量与质量是决定特色产业增长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主要表现为:

2.1 人才资源是高新技术发明与研制的主导力量

特色产业是建立在原创性与优势性的核心技术基础之上的,作为高新技术的原动力,科学研究人员等人才资源能否提供先进、成熟、适用和高效益的科研成果,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该产业发展的稳定性、长久性。因此,高新技术发明与研制人才数量、质量等直接决定了特色产业产业化的速度,以及高端化进程的效率。因此,人才资源是高新技术发明与研制的主导力量,为特色产业的高端化发展提供基础和动力支撑。

2.2 人才资源是特色产业顺利发展的保障力量

依靠高新技术成果进一步推动特色产业的发展,建立一支具备并掌握相当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劳动生产者,即专业技术人员,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真正实现产业化、商品化及高端化的发展。通过专业技术人员大规模生产区域特色产业技术成果,在市场中实现生产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进步。因此,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是特色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是特色产业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只有发挥其骨干作用,将其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应用于技术成果的实际研发与运用中,特色产业的高效益与市场价值才得以顺利实现,从而促进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快速提升。

2.3 人才资源是特色产业企业成功的决定力量

企业的中高层经营管理人才作为组织者、领导者、决策者在特色产业实现高端化与产业化的过程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他们对科学技术的态度及掌握程度,直接影响企业依靠科技进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而他们的专业素质与领导艺术,又直接影响企业决策的方向和科技人员劳动积极性的发挥。因此,要实现特色产业的高端化发展,企业中就必须具备一批懂专业、会管理、善经营、勇于创新、敢于拼搏的高层次的各种开发、经营、管理人才,其直接决定着特色产业企业的成功与否,进而决定特色产业的高端化进程。

3 人力资源在特色产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知识经济时代,有形生产要素的差异逐渐消失而以人才为代表的无形生产要素日益成为主导,对于人才密集型的特色产业更是如此。只有明了人才资源在产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确保人才、技术、产品、市场之间的良性循环,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巩固和强化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3.1 “人才优于产业”的人力资源投资观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学者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投资形成的,其投资回报率是最高的;产业高端化,便捷快速的道路就是加大对人才资本的投资。先进技术的引进、吸收和创新以及先进管理方式的运用都需要高水平的人力资本为前提。而教育和培训就是对人才开发的投资。

3.2 “企业引领产业”的人力资源战略观

对于知识和技术密集的企业,其生存与发展的内在动力在于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形成取决于创新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能开创新局面、对社会发展做出创造性贡献的创新人才是企业持续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根本保证,使企业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以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尤其是特色产业中的龙头企业,在高端化进程中起着巨大的引领作用,人才资源对其影响更是至关重要。为此,企业在进行特色产业的人才战略中应包含对人才战略的指导与帮助,以更好的服务人才资源,推动特色产业高端化的顺利开展与进行。endprint

3.3 “支持多于指导”的人力资源服务观

为扶持特色产业的发展与前进,国家和地区都出台了相关政策,人才政策更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但由于各地区、各产业实际不同,如何因地制宜、根据自身实际将相关政策落实,并让各产业发展依循“市场导向”而不是“市长导向”,也是扶持特色产业时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从人才入手引导产业发展,不失为一个事半功倍的捷径。而做到这一点,积极建设人才配套服务体系,完善各类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建立良好的人才服务环境很为重要。其对特色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必不可少,能极大推动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快速提升,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3.4 构建人才战略与产业战略间的良性互动

积聚创新人才,加强人才培养成了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如果没有研发人才做后盾,创新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必须明确的是,人才战略与产业战略之间需要形成良好互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人才与产业的“双赢”。在设计和实施产业发展战略时,对于一些特色产业来说,充分考虑人才战略对产业战略的基础和支持作用,进一步确保该产业的持续发展。特别是政府部门,需要按照市场规律扶持特色产业的发展,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通过人才政策落实人才战略,进而支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从“人才”出发,一方面有利于企业和产业,另一方面对于提升地区整体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4 镇江区域特色产业高端化发展历程及人才现状分析

目前全球经济危机前,国内生产企业在面临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减低,国外诉讼低价倾销,出口订单减少,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增加,利润倒挂等诸多问题的情况下,怎样突出重围,继续谋求发展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纵观镇江区域特色产业中的科技与人才状况,明显存在着以下不足:

4.1 能力不足、依赖技术引进

创新能力是产业高端化的外在表现和内部动力。镇江区域经济总体上技术引进多,原始创新少,与广东、上海、北京等先进地区相比距离悬殊,与长三角地区相比也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因此,镇江创新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市场发展潜力较大,但人才资源后劲不足已成为制约镇江经济技术产业高端化发展的瓶颈问题,亟待解决。

4.2 市场化程度较低、科技成果转化慢

技术的市场化是产业高端化发展的内在需求。技术成果的市场化情况可以透过新产品的生产及技术合同的成交状况来衡量。就技术合同的交易总量来说,相对周边其他先进地区,镇江明显偏低。镇江技术市场的发育相对滞后,市场化程度低,这造成创新技术所蕴含的生产力能量释放缓慢,终将抑制特色产业的高端化进程。

4.3 投入不足、来源单一

资金投入是实现特色产业高端化发展的物质保障。在发达国家,较高的研发投入强度是这些国家具有较高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而从镇江地区来看,科研开发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自筹,研发经费极不平衡。资金来源数量有限,渠道相对单一,这势必会导致科研人才投入不足,既影响科技成果的质量与数量,也影响了科技成果的转化。

4.4 特色产业效益优势不明显

产业高端化就是要依赖高技术含量实现产品的高附加值。而我市的特色产业有些一直处于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状况,这和江苏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与高端化发展的目标背道而驰,关键原因也就是人才储备的不丰厚。就拿作为十大区域特色产业群的眼镜产业为例,丹阳眼镜产业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健全的产业链条和相当规模的产业集群,眼镜产业已经成为我市的重点特色产业及丹阳市的支柱产业,享有“中国眼镜之乡”之美誉。2005年,该产业集群的650家企业销售规模就达40亿元。2012年,眼镜产业集群营业规模达到150亿元,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2.67%,成为全国重要的眼镜产业基地和区域品牌。而当加快推进投资2998万美元的光学器材项目、投资500万元的丹阳眼镜行业公共技术创新服务中心项目、投资3亿元的中国(丹阳)眼镜城项目等,加快形成从特殊镜片定制、眼镜零部件生产、高档电镀、眼镜检测等一条龙的生产和服务体系时,眼镜行业明显得显现出视光行业各方面高端人才的缺乏,科技创新的乏力,企业向前迈步的力度明显削弱等不利于眼镜产业高端化发展的各种问题。

5 眼镜产业人才培养路径

5.1 发挥政府导向作用、研究引进特色产业领军团队和拔尖人才的政策措施

经济转型升级的机遇和挑战,加快发展战略性特色产业,抢占科技制高点,成为区域竞争焦点。针对这样的产业发展方向,需要紧扣产业发展布局制定切实有效的人才对策措施,促进人才结构优化以支撑特色产业高端化发展。人才队伍规模保持不断增长,素质实现大幅度提升,一方面要加大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形成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具有竞争力的人才集聚优势;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人才使用效率,提升人才与经济的融合度、人才对科技的贡献率,充分发挥人才作为关键生产力要素的重要作用。政府在特色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对新技术的产业化进行扶持,对原有产业分支给予支持并推动其产业化的实现,而对于高科技时代,大大超过物质资源的人力资源更要进行引导与扶持,首先要加强人才开发的产业导向,建立产业人才需求的预测预报制度。同时根据产业布局,优化人才资源的空间结构,制定和完善有利于人才向企业汇聚的政策,力促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实现以企业和产业为核心的人才资源整合。

近几年,镇江地区加大了对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如面向全国引进了一批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的高端人才,但对特色产业领军团队和拔尖人才的引进政策和措施力度不够,推进缓慢,而人才评价、激励等政策也没完全跟上,国内外管理、技术和高级技师等各类紧缺人才还大量缺失。

5.2 发挥驻镇高校作用、研究培养特色产业高端人才的教育模式

高等院校是向社会供给知识型人才的基地,因此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解决特色产业对人才需求的必然选择。endprint

目前镇江市的三所高校中,均没有“眼视光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附近的金陵科技学院虽然开设这专业,但目前只招收本科生。而身处宜兴的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的眼视光技术专业规模也不大,这给大量的企业及眼镜门店对该类人才的需求上带来了盲区,造成了“眼视光”专业人才的缺乏。于是2011年镇江市属高校——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开设了眼视光技术专业。本专业创立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证融合”教学模式,即课程体系设置基于验光配镜工作过程的需要,将职业资格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融入教学过程中;本专业创立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即构建了“学训合一,校企合作”,以生产、验配、质检等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能力递进式专业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源于职业岗位,服务于职业岗位,符合人才培养能力递进规律。

5.3 发挥科研载体作用,研究建立区域特色产业创新体系的人才培养网络

人才资源作为国家、地区和企业人力资源的核心,通常情况下,短期内不可能获得,需要从战略的高度实施总体规划和策略。政府通过建立特色产业技术人才数据库,搭建产学研人才交流平台,鼓励高校建设重点学科,同时建立开放式学科发展体系,采用联合培养的方式(大学、企业、研究机构)对人才进行联合培养,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才的实用性和动手能力。一方面从海外引进人才,大力吸引留学生,另一方面抓住本土人国际化的培养,建立和完善聚才体制、流动体制和激励机制,在最需要的、最合理的岗位上,让科研人员发挥创新能力。

通过系统正规的光学教育培养验光师和配镜师,在发达国家已有六七十个年头,在美国,这样的学院或学校已有十几所,对于我国来说,正规的视光学教育史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目前,这样的学校或专业我国有近十所,大部分培养的是二年、三年制的专科生,学生毕业后都分配到医院眼科,而发达国家通常对验光师进行为期五年、六年的培养。在香港制定了审核批准制度对眼科诊所(眼镜店)的开业进行管理,而国内对于眼镜店的开业根本没有限制,一方面造成了眼镜店的泛滥,另一方面缺乏真正的技术人员。国内的眼镜从业人员通常情况下都是边干边学,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的甚至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目前,全国仅在上海、天津、广州、北京等大中城市设置屈指可数的培训机构。即使具备相应的培训条件,对于从业人员,如果国家不进行限制和管理,眼镜商不会为此付出额外的费用。因此,要使中国眼镜行业的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整体提高一步,要使眼镜行业踏入高端化的进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

6 结语

人才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面对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新挑战,镇江要在新的起点上广泛参与国际和地区竞争,实现跨越发展,更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用战略眼光看待人才工作,立足新的起点做好人才工作,主动融入国际范围的人才合作与开发,充分利用国际人才和智力资源,提升本土人才国际化水平,形成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的良好环境和政策优势,形成一定水平的眼镜产品研发机构,从而将眼镜产业打造成为苏南乃至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特色产业,通过不断优化工业结构,更好地发挥丹阳眼镜产业在苏南乃至整个长三角洲地区的竞争优势,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荃.眼镜营销实务[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6).

[2]《眼镜行业十二五规划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R]. 2011,10.

[3]马澜,熊季霞.江苏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化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11(12).

[4]赵婷婷.眼镜行业投资机会研究[D].同济大学,2006(01).

课题研究:

2012年度镇江市社会发展科技支撑计划(软科学研究)项目编号:镇江市软科学项目(SRK20120)。

作者简介:

王敏霞(1965-),女,江苏常熟人,副教授,视光技师,镇江高专视光专业带头人,从事视光专业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才资源高端化特色产业
党建引领谋发展,特色产业促振兴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聚甲醛高端化亟待解决 中国企业将如何破局
“人才有价”充分释放人才资源市场活力
新能源企业人才资源胜任管理研究
澳克泰工具:转型“难加工材料切削专家”,坚定走高端化路线
多个特色产业在全国领先
科学开发“五老”人才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