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成语题透视

2014-08-28 10:51程园园周培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望文生义比喻成语

程园园 周培

2014年高考18套语文试卷中有12套对成语进行了考查,现从选材、题型、内容三个方面对12道成语试题作如下透视:

一、选材:常规中体现热点

1. 成语的考查体现常规,均未暴冷门。2014年高考共考查了34条成语,均属于“常见”、“常用”的范畴。

2. 语境凸显五大热点。2014年高考语文成语试题的语境非常新颖,带给人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其中,如下五大热点备受关注:

(1)体育。如:

2013年,广州恒大足球队问鼎亚冠联赛,结束了中国俱乐部足球队二十余年无缘亚洲冠军的局面,这对处于低谷之中的中国足球来说弥足珍贵。(安徽卷第17题A项)

(2)科技。如:

随着4G时代的到来,国产智能手机纷纷登堂入室,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联想、华为、中兴和小米等品牌手机在全球市场已占有三分之一的份额。(安徽卷第17题B项)

(3)网络交易。如:

去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高达10万亿元,其中网络商品零售额超过了1.8万亿元,凭此成绩,我国当仁不让地跃居全球网络商品零售榜首。(安徽卷第17题D项)

(4)医疗质量。如:

医疗质量是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危的大事,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天职。(新课标卷Ⅰ第13题①)

(5)地方特色。如:

湖北的国画创作受浪漫瑰丽的荆楚文化的滋养,源远流长,底蕴丰厚。当今的湖北画家既尊崇传统,又勇于创新,风格多姿多彩,为中国美术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湖北卷第3题①)

二、题型:同中有异

1. 趋同单选填空。2014年高考对成语的考查,有6套试卷采用了单项选择题型,6套采用了填空的形式。

2. 呈现三点差异。

(1)“选对”、“选错”别开生面。12道成语题中,选择“使用恰当的一项”的有10道,而选择“使用不恰当的一项”的有2道。

(2)“单考”、“混考”平分秋色。12道成语题中,单独考查成语的有6道,而将成语与实词、虚词或俗语放在一个题目中进行混合考查的也有6道。“单考”可以使考查指向集中,而“混考”则可以扩大考查的覆盖面,各展其长。

(3)“一境通考”题别具一格。12道成语题中,有10道题采用了把一个成语放在一个不同的语境中进行考查的形式,而江苏卷和广东卷则采用了把三个成语放在同一个语境中进行考查的形式,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三、内容:四大陷阱

2014年高考共考查了34条成语,其中,使用错误的成语有20条。命题人在试题中共设置了四大陷阱,考生在解答时需细心识别:

1. 望文生义。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意蕴理解上的难度。如果我们对成语的意蕴仅从字面上去理解,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如:

①随着4G时代的到来,国产智能手机纷纷登堂入室,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联想、华为、中兴和小米等品牌手机在全球市场已占有三分之一的份额。

(安徽卷第17题B项)

②严冬的夜晚,凛冽的寒风从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人们从睡梦中冻醒,让人不寒而栗。

(山东卷第4题A项)

③这次军事演习,蓝军一度处于劣势,他们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才夺回了主动权。

(山东卷第4题B项)

④最美的是小镇的春天,草长莺飞,风声鹤唳,走进小镇就如同置身于世外桃源,来此旅游的人一定会被这里的美丽景色深深吸引。

(全国大纲卷第2题C项)

⑤与连篇累牍的电视剧本身相比,剧中翻书的动作、人物的坐姿等,只是一些细节。然而,令专家如鲠在喉、遭观众调侃的,正是其中与历史常识相冲突的文化“倒刺”。梳理这些细节,无论是将死后谥号、庙号当作生前名号,还是“早产”的线装书、字画、历史事件等,其中的知识性错误都不难发现。只要多一些检查环节,多一些细节上的较真,在文化产品正式推向受众之前做好知识核查,诸多类似笑话或许是可以避免的。

(广东卷第2题B项)

⑥解决问题一般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将问题变小,小意味着成本低,好办事;另一种是把问题变大,大而化之,放大了才能解决。

(浙江卷第3题D项)

“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而①句将它望文生义成国产智能手机的出现。“不寒而栗”指天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害怕、恐惧。而②句将它望文生义成寒冷了。“反戈一击”指调转矛头,向自己原来的营垒进攻,比喻掉转方向,对自己阵营的坏人坏事进行斗争。而③句望文生义成反击了。“风声鹤唳”指把风的响声、鹤的叫声,都当做敌人的叫阵声,疑心是追兵来了,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而④句将它望文生义成风的响声、鹤的叫声了。“如鲠在喉”形容鱼骨头卡在喉咙里,比喻心里有话没有说出来,非常难受。而⑤句望文生义用于文化“倒刺”。“大而化之”原指使美德发扬光大,进入化境,现常用来表示做事疏忽大意,马马虎虎。而⑥句将其望文生义成把问题放大了。

2. 对象误用。成语均有其特定的使用对象,有的用于人,有的用于物,有的用于事,有的还用于特定的人、物或事,如果把握不准,就极易扩大使用的范围或误作他用。如:

①近两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的数量快速增长,专利申请质量蒸蒸日上,这表明我国专利申请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安徽卷第17题C项)

②在座谈会上,代表们结合实际情况,广开言路,畅所欲言,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献言献策。

(山东卷第4题C项)

③这位书法家书写作品,不管十几个字还是几十个字,都倚马可待,一气呵成,并且字里行间显示出令人振奋的豪情。endprint

(辽宁卷第13题D项)

④这把吉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出国前存在我这里的,本来说存一年,结果朋友一直没回来,这吉他到现在已经由我敝帚自珍了十年。

(全国大纲卷第2题B项)

⑤相比于持续火爆的住宅市场,多年来,写字楼市场一直处于不瘟不火的状态,与同地段的住宅楼相比,写字楼的销量要小得多。

(浙江卷第3题C项)

“蒸蒸日上”形容发展速度快,多指生活和生意。而①句却将它用于专利申请质量。“广开言路”指尽量给下面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而②句却将它用于代表们自己的发言。“倚马可待”指靠着即将出征的战马起草文件,可以立等完稿,形容文思敏捷,文章写得快。而③句却将它用于书法作品。“敝帚自珍”指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贝,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而④句却将它用于别人的东西。

3. 形近混淆。有的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的过程中极易混为一谈。如:

①消防工作必须立足于___________,从提高公众的防火意识做起。

即使现有的产品畅销,也要___________,抓紧技术储备与新产品开发。

如果我们不从小事做起,___________,那些细小的苗头最终可能酿成大祸。

A.防患未然 防微杜渐 未雨绸缪

B.防患未然 未雨绸缪 防微杜渐

C.未雨绸缪 防微杜渐 防患未然

D.未雨绸缪 防患未然 防徽杜渐

(新课标卷Ⅱ第13 题)

②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国海监船进入钓鱼岛海域活动无可厚非/无可非议。(江西卷第3 题)

“防患未然”意思是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未雨绸缪”指在天还没下雨的时候,就修补好房屋的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防微杜渐”比喻在坏事情坏思想萌芽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让它发展。三个成语意义各有侧重,应该一一区别开来。“无可厚非”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没有什么可以过分指责的。“无可非议”意思是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做得妥当。

4. 断词取义。成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应该整体使用,但有些句子在使用过程中,只断取成语中个别词素的意义,而抛开了成语其他词素的意义,因而导致了成语意义与句子语义的相悖。如:

这个剧院的大型话剧、歌剧等演出票价不菲,让许多有艺术爱好而又收入不高的普通人叹为观止,无法亲临现场享受艺术大餐。

(全国大纲卷第2题D项)

“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本句中只断取了“观止”之义,意思是无法观看,从而造成了句义与成语意义相悖。

透视2014年试题,旨在亮剑2015年高考。只要广大考生把准高考脉搏、析透高考试题、落实科学对策,就一定能占领“正确使用成语”这块高考语文必争之地。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县第一高级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望文生义比喻成语
不可“望文生义“的英语副词
比喻最爱
什么是比喻
猜成语
再析比喻义的“像……似的”
翻译切莫望文生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