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原来你也在这里》

2014-08-28 10:45余方梅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张爱玲桃花散文

余方梅

《原来你也在这里》这篇小小说的作者是近年来文坛中的“黑马”——夏阳。夏阳的小说源于生活,展现了在社会底层中的各色人与事,是一幅巨大的浮世绘,其中不单单有生活中的人物和故事,还蕴含着生活中的哲理。他的许多作品很难说有什么鲜明的主题,或是什么惊心动魄的故事,但其中有他对生活的发现、顿悟、思考,能够诱人读下去,使读者在阅读中细细体味那种氛围,慢慢感悟那种意境,找到共鸣。

在《原来你也在这里》这篇小说中,作者以诗化的语言为我们安排了一次次耐人寻味的“偶遇”,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幕幕由希望到失望、由困惑到明悟的场景。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情节,带领读者展开了一次奇特的心灵之旅,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此而感慨颇多。

小说一开头以张爱玲的散文《爱》中的片段作引子,简单叙述了《爱》的主要内容:有个女孩,生得美,春天的晚上,穿一件月白色衫子,手扶桃花。文章中“有个对面住的年轻人,从未打过招呼的,走过来,轻轻说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彼此也没再说什么。后来女孩历尽人生劫数,到老了仍然记得这一瞬间。于是便有了下面一系列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他同妻子在周庄游玩的一个夜晚,百无聊赖间翻阅起一本散文选集。隔壁的喧哗与他此时的安静形成强烈的对比,他的思想不由得陷入一篇散文的内容之中,其中“噢,你也在这里吗?”的场景使他内心发生了触动。之后的“他推开窗,默默地吸烟,想起了诸多往事”,这些叙述无不表现出他动容伤怀,唏嘘不已。由于读者对作品人物及其心态的关注,自然想知道作品人物中的他会怎么做来对待自己此时伤怀的情绪,想知道他如何行动。紧接着,他果不其然向客栈外走去,渴望遇到心中那美丽的场景。

主人公漫步在远离都市喧嚣的水乡古镇,果然遇到一位一袭白裙的女孩,冲着那倩影轻声道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对方是一个90后女孩,被他的突然举动吓到。他不甘心,又遇见一个穿白衣衫的女子,也冲她轻轻地说了一句“噢,你也在这里吗?”这次女孩却是一个小偷,闻声便慌忙走了。他深感无奈,虽然感到荒唐,只是,那桃花,那月白色衫子,跟心中那美丽的画面重合时,他再一次地在人家身后拍了拍肩,轻轻说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谁知那人却是一个纯爷们。疾步来到了茶楼,静下心来,他感叹着现实生活无情的嘲弄,不断地痛苦地反问自己意欲何为。就在这时,身后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噢,原来你也在这里!”他恍然大悟,惊喜地回过头去,只见妻子迈着猫步向他走来。

这几个事例,从希望到失望,从失望到侥幸,从侥幸到绝望,最后从绝望到明悟的过程,可谓是有着一波三折、柳暗花明之感。文章深深地吸引读者,抓住读者的心,让读者产生阅读的欲望。

作者以一种纯小小说的艺术形式,把生活中的点滴体验与感悟提炼为小说构思内核,创作了一种不是“说”,而是“看”的诗化小小说。主人公被散文中的浪漫意境所感动,便去郊区游玩,希望能有此际遇,结果接二连三被现实所打击,最终恍然大悟,浪漫终究是平凡。本文由张爱玲的书中写到生活中,由城市到郊外,由理想到现实,主人公心境也随之跌宕起伏。

画面结构也是本文一大亮点,作者擅于通过画面创设来抒情表意。就其画面创设而言,是通过在如诗如画的自然风景和环境中镶嵌人物和故事。作者写小说就像画画一般,虽着墨不多,但传递出来却是意味深长的,犹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一个明媚得令人陶醉的夜晚,一株桃,一个豆蔻年华的少女,像所有的巧合一样精致地组合在了作者的笔下。好似古往今来,桃树和窈窕淑女组合在一起才能体现出它在这个世界上的价值。《诗经》的吟唱流传了千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那样美,那样令人爱怜的情景,仿佛所有的东西都因为他们的存在而有价值,所以的一切又因他们而黯然失色。

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描写的是大自然的奥妙,忽而“山重水复”,忽而“柳暗花明”,在这种心情的变换中把人们带入了无与伦比的自然天地。倘若用这句诗来形容文学作品的结构,那么《原来你也在这里》的结构正好可以与这种自然美景相媲美。在小说中,作者以高超的艺术表现力让我们“观看”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幅耐人寻味的画面,同时我们的脑海里也产生了一个个令人一知半解的疑团,在我们心里留下了一串串引人入胜的悬念。它把我们带入一个奇妙的境域,置身其中而留恋不舍。在其中不仅享受着“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美景,同时还感受着峰回路转、豁然开朗、动人心弦的情境。作者描述了几个场景来反映一个简单的道理。通过一次次与白衫女子的相遇来反映理想与现实的不符,狠狠打击了主人公的憧憬。最后在逃脱对白衫女子的美好想象后,妻子一声简单的招呼,让主人公恍然醒悟,原来自己心中向往的美好一直都在自己身边。

作者夏阳是极讲究叙述艺术的,他能把一个极为简单、平常的生活细节,叙述成升腾跌宕、发人深思的故事。在作品中,通常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抑或是一波方平,一波又起,跌宕起伏。主人公先是效仿散文中的做法,在现实生活中对三个不同的女孩说那句浪漫的“噢,原来你也在这里”,结果遭遇了一个又一个的挫折,不是吓到女孩,就是被女孩吓到,心中的唯美画面不断地在破裂,心绪变化逐渐强烈,故事情节衔接自然。作者还采用了反差的手法。先是让他一次次地失望,在发现现实与想象差别太大之后,失望至极的他在听到妻子无意中对他的一句“噢,原来你也在这里”之后,他才恍然明悟,浪漫就是生活,就是平凡。两种想法反差强烈,主人公心理转变的过程耐人寻味。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总是骨感的。意境很美,情愫总是被现实所捉弄。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作者笔下的白衣女子并非“他”所想,遇到的却是轻浮的90后钢牙妹、身段曼妙的白衣小偷、身穿月白色衫子长发披肩的伪娘,在那一刻,“他感觉到了现实生活无情的嘲弄”,在梦想照进现实的一刹那,身后传来一个声音:“噢,原来你也在这里!”妻子一边冲他打着招呼,一边迈着性感又轻佻的猫步向他走来。

小说结构简洁、语言凝练,引人深思,给读者以独特的审美体会,到最后“大团圆”的结局,让读者感受到,平平淡淡才是真。作品一开始并不直述主题,而是旁敲侧击、慢条斯理地讲述,到最后,用一个轻飘飘的细节讲述,瞬时颠覆前面的所有内容,以这种方式把人物内心深处的东西——这往往是人性深层的内涵,以超越人物言行可以达到的表情达意程度来展现出来。这样的结尾,说是“欧亨利”式的结尾吧,也不全是,因为小说的结尾不属于抖包袱,但在小说的最后,笔锋陡转,的确让读者意想不到、颇感意外。这样的精彩的变化使得前面所有的“离题叙述”突然构成了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似有画龙点睛之用。endprint

[作者单位: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

[附]

原来你也在这里

夏 阳

张爱玲有一篇散文《爱》,短,却写得好,说有个女孩十五六岁,生得美,春天的晚上,穿一件月白色衫子,手扶桃花。有个对面住的年轻人,从未打过招呼的,走过来,轻轻说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彼此也没再说什么,站了一会儿,各自走开。后来女孩历尽人生劫数,到老了还记得这一个瞬间,记得那春夜,记得那桃花,还有那年轻人。

他读这篇文章时,正在周庄。妻子单位上组织旅游,他作为家属也一块来了。周庄的夜,静谧,温润,他百无聊赖,斜靠在客栈的床上,翻阅一本随身带来的散文选集。隔壁,妻子和几个同事吆喝喧天,麻将洗得哗哗地响。

张爱玲在文末大发感叹——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唯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这感叹,一字一句,于此时,于此地,也是没有早一步,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他的心绪,让他无不动容伤怀,唏嘘不已。他推开窗,默默地吸烟,想起了诸多往事。窗外,月色溶溶,湖面如镜,薄雾氤氲里,有船家摇橹,梦境一样缓缓驶过。

他突然想出去走走。

从客栈出来,沿着河边的青石板路,晃晃悠悠,信步朝灯光稠密的前方走去。街巷深处,麻石青幽,人声隐隐。他的影子,在地上忽长忽短,童谣一样跳跃在黑瓦檐角下。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同样是春夜,同样是桃花盛开,在这远离都市喧嚣的水乡古镇,会有那穿月白色衫子手扶桃花的女子吗?还有那轻轻一声问候?

身边偶尔有行人经过,稀疏,却俪影双双。他转悠了一会儿,发现前面有一个背旅行包的女子踽踽独行,没有手扶桃花,却一袭白裙,月白色,在月光下一晃一晃。他犹豫了一阵,撵了上去,冲着那背影轻轻说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对方肩膀抖了一下,停住脚步回头看了看他,咧开嘴笑着问:“大叔,你要想清楚哦,泡我很贵的!”

他异常窘迫,尤其是看到对方嘴里亮晃晃的钢丝牙套,惊悚得什么都来不及想,扭头飞也似的逃跑了。我怎么能找90后呢,小屁孩,天天沉迷网游,哪里会读张爱玲呀。他似乎不死心,总结经验教训后,继续他的寻找。

前方灯火通明,隐隐传来丝竹管弦之声,还有绮丽悠长的昆曲唱腔,咿咿呀呀,让他兴奋不已。原来是古戏台难见的夜场。台下围了不少人,大多在忙着拍照合影,闹闹嚷嚷,全然不顾台上的悲欢离合。他听不懂吴侬软语,但还是静静地站在那里,感受着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前面一个穿白衣衫的女子,引起了他的注意。那女子身段曼妙,长发飘飘,非常专注的神情,促使他再一次鼓起勇气,在她身后轻轻说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这次,逃跑的不是他,而是对方。那女子惊得猛一回头,连看都没看他,拔腿就跑。他正纳闷呢,前面一个老一点的女人攥着裤兜惊呼:“我的包,我的钱包!”然后扬头四下里张望,发现白衣女子遁逃的身影,忙追了上去,一边追一边高喊:“抓小偷,前面那个是小偷!”

台下顿时也成了一台戏。

这样的结局,让他深感无奈。我怎么会如此荒唐,三十而立了,还在为一篇文章在现实生活里对号入座。他的心里无比懊悔,禁不住喃喃自语。

如果不是和张爱玲笔下几乎一模一样的场景,他也许早死心了。只是,那桃花,那月白色衫子,在他认为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的时候刚巧出现,他实在是无法抑制内心的狂喜,上演了今晚的第三次荒唐。

那是在街拐角,几个人刚从乌篷船上下来,一个穿月白色衫子的背影,长发披肩,率先站在岸边的码头上,手扶一株桃树,于朵朵粉红之下,示意同伴给其拍照。就在闪光灯一闪之时,他刚巧拐过街角,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像上天恩赐一样撞见了。他感觉血直往脑门上涌,几乎连想都没想,大跨步奔了过去,在人家身后拍了拍肩,轻轻说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对方愣了一下,一回头,面对面地上下打量他,狐疑地问:“我认识你吗?”就那一瞬间,他跳河的心都有了。他几乎是慌不择路,扭头就走,脚步凌乱——那长相,那声音,分明是一纯爷们。

他疾步走了几十米,看见三毛茶楼,像遇到大救星一样闪了进去。他擦了擦满头大汗,惊魂未定地坐下,就着一杯阿婆茶和一份茶点拼盘,遥望窗外,让心绪慢慢安定下来。他感觉到了现实生活无情的嘲弄。一个有妇之夫,独自溜达在这春江花月夜的周庄,意欲何为?艳一场天亮说再见的遇?好像不是这么浮皮潦草。重温曾经人海中彼此的相望?似乎也没有那么纯洁。那么,你究竟想干什么呢?他,虚弱如泥,靠在二楼临窗的椅子上,痛苦地问自己。

就在这时,身后传来一个声音:“噢,原来你也在这里!”他心中蓦然一动,惊喜地回头去看,只见妻子领着她的那些牌友笑声朗朗,一边冲他打招呼,一边迈着猫步性感地走来。

(《小小说选刊》2013年第22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张爱玲桃花散文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九月雨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清明,又见桃花红
梦里梦外——评张爱玲《天才梦》
桃花纷飞,曾许你一眼万年
桃花千朵惹蒹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