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芳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改语文课程中一项崭新的教学形式。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师生互动形式都发生了巨大变革,师生角色也发生了新的定位。它是以学生所学习的语文知识为基础,依据学生的实践经验和知识能力水平,根据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以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综合素养为目标,指导学生围绕某一课题积极开展社会学习的一种教学形式。
新课改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语文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要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沟通课内与课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性学习要求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一、教师“放”,学生“拿”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的教学活动,是一种“教师放,学生拿”的教学活动。语文综合性学习面向生活,不局限于课堂,不拘泥于教材,就是尽可能地让学生发扬合作精神,自主开展活动,使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都得到发挥。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伙伴,自己制订活动计划,并按计划开展活动。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的“学”是外显的、自主的,教师的“教”是隐性的、辅助的。
例如,在“调查周围的环境”这一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对环境问题有了较深的认识,笔者便组织他们自由组成小组。在组成小组的过程中,有的是以学习小组为依据,这样便于总结和统计;有的是根据家庭住址的远近为依据,这样在课外或周末的时候便于组织活动和调查等。学生兴趣极高,都找到了自己的合作伙伴。在小组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形式也不限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安排,根据每个小组自身的情况及地方的不同,自主确定适合自己小组的目标和计划。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前两年的合作经验,再加上前两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组织起来有条有理。在调查和展开活动中,内容丰富多彩:有的去观察家乡的池塘、垃圾坑、公路及公共场所等环境;有的去调查了解家乡的水资源、绿化面积;有的则就最近出现的一些环境问题进行深入调查。这些学生的表现很让人感动。
二、增加参与性
所谓参与性就是说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我们老师能够真正地放下身段,平等、尊重地与学生相互沟通、交流,认真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与学生一起参加实践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活动中进行教学。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言传身教来积极展开教学活动,主要表现为下面两种方式。
1.语言示范
“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语言技能的形成更是需要不断的模仿和实践。因而,在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要不断通过亲身的行为和语言,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自然地、平缓地为学生展示规范的语言样本,把祖国语言的意蕴、深邃、艺术性传递给学生。同时,教师还要把语言的交际功能也充分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倾听,学会在集体讨论中发言,学会用语言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和组织能力,更可以让学生从中直接获取实践经验,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范本示范
所谓“范本”,通俗地说就是“样子”。例如,学生在学习某一课题时,刚开始会感到无从下手,或者不采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展开研究,此时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个探究的范本,积极发挥文本范本的引领功能。学生在不断模仿和实践中,逐渐掌握其操作方法和策略。当然文本范本只是范本的一种,语言交流同样也可以当做范本。例如,在综合性学习“民族”这一主题时,有的学生从民族特色小吃切入,有的从民族服饰特点出发,有的从有趣的民族礼仪人手,有的从极具个性的民族音乐着手。虽然大家切入角度不同,研究方式迥异,但通过班级交流会,小组合作探讨等组织形式,可以帮助学生相互之间了解彼此的思维方法、活动组织、探究方式、形成的成果等等,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打开了学生的思路,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综合性学习的重点并不是活动的内容和主题,而是通过这种综合性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学习之路。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师具备的资源素质是很重要的,它对学习的组织形式、教学过程和形成成果都具有很重要的影响。新课程提倡素质教育,就是要把教师从过去的应试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深入到生活中,从生活实践中汲取营养,从生活中发掘教学资源,打开思路,把课堂内外紧密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内引外联,挥洒自如。所以语文综合性学习鼓励教师自主选择、独立组织学习课题,并向学生全程展示学习过程,平等地与学生一起探讨、交流,师生间互相促进,互相评价。这样,学生才会把老师当做自己的一份子,才能敞开心扉,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老师。这是教师的“学习者”角色被认同的前提。
三、个性化展示成果
在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的过程中,教师应放手请学生提出建议。他们在经过了较长一段时间的调查、访问、收集之后,他们的手中已经掌握了许多的相关资料,有的甚至连老师也没有想到。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对自己小组掌握的材料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许多小组在组织活动和收集资料时都进行了个性化的处理,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
展示的过程是小组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相互学习的过程,因此,在展示的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样学生便能自由地发挥,也会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来感动他人。例如,在展示“父母对我的爱”综合性学习成果的过程中,通过小组讨论后,有的小组拿起曾经的照片向大家讲述曾经发生过的感人事件;有的拿出了父母给他买的有特殊意义的物品,向大家忏悔自己曾经做过的错事;有的则以小组为单位,为小组内特别感人的事进行分角色排练,在课堂上展示给大家等。
在整个展示过程中,整个教室里充满了“爱”,他们的爱在相互传递着,在他们的眼神当中,在他们幸福的泪水当中,他们充分体会到了爱,同时也将本次的综合性学习的主题进一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