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图书馆是教学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图书馆数字化构想提出以后,我国一直致力于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图书馆的数字化管理能够实现管理的便利性和高效性,同时也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现阶段我国大学院校只有顺应图书馆发展的数字化潮流,革新图书馆的管理思想,提高对现有图书资源的利用率,才能很好地实现图书馆的数字化管理。
关键词:图书馆;数字化;管理;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发展建设的日新月异,我国的图书馆理是一个集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为一体的时代。那数字化必然是图书馆的未来方向,因而数字化图书管理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将对数字化的图书管理提出自己的见解。
1 建设数字图书馆的意义
数字化的图书管理相较于传统的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变革,他将运用网络以及科技技术等代替传统的信息存储、加工、管理、使用、传播的方式,从而使得用户对于信息资源有效利用和共享。在对于文献的处理上传统的图书馆是用户必须直接接近文献才能得到从而使用文献,而数字化图书馆可以将图书或其他出版物、字符文本或图像等,可在终端显示、打印、记录在别的载体上事先,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查找联机目录和其他数据库确认所需资料这样简单又省时方便。
当代社会的信息极度丰富,数字图书馆可以进行网络资源的检索,可以有效利用网络上丰富的资源,实现网络信息的共享,以提高信息的利用率,极大的解决传统图书馆的贮存空间不足,购买图书的经费不够的问题,可以使图书馆流通简单化。数字图书馆可以进行传统图书馆无法进行的全文检索、图像检索。
2 数字化图书馆文化建设的特点
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可以推动数字化教育的发展,同时还可以促进网络的发展。大学院校图书馆的数字化的特点包括:开放性、灵活性。
2.1 开放性
大学院校图书馆的数字化来源于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发展,所以它有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开放性的他点。大学院校图书馆的数字化也应从开放性开始,即每个在校学生登录校园网都可以查到校内图书馆的书籍情况,这样既能清楚明了的知道自己所需要的图书,也能节省时间,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2.2 灵活性
灵活性市图书馆数字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经过数字化的图书资源,可以任用同学调用,比如,他需要一本书,他可以去学校的网站进行查询,看看这本书是在图书馆还是被其他的同学借走,如果被其他的同学借走,还可以根据图书馆所提供的信息找到该同学进行借阅。这样既节省了图书管理人员在管理的上麻烦,也用了最快且有效的方法找到自己想要的图书。
3 大学院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图书馆要构建“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圖书馆核心文化,实际就是把方便读者、满足读者需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用最好的服务态度给读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推进人性化的流通阅览服务,书刊流通服务仍然是目前最基本的读者服务工作,是图书馆面向读者的最重要窗口,因此要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就要从书刊流通服务做起,延长开放时间,调整服务功能,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深化服务内容,拓宽服务的范围,大力加强网络化服务和参考咨询服务。针对大学院校师生文献信息能力普遍薄弱的现状,强化师生信息素养教育,多途径培养用户的信息素质,提高利用文献信息资源的能力。积极推进个性化服务,探索融入教学、嵌入科研的知识服务。
3.1 营造富有理性氛围和人文气息的图书馆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基础,是图书馆文化水平的外在标志,包括环境建设、馆藏资源建设和技术设备建设等。
加强环境建设,营造人性化、人文化、生态化、现代化的育人环境。图书馆的环境建设主要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建设。大学院校图书馆的物质环境是指建筑、设施、功能布局等所体现出的环境氛围,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文献布局管理上应用“一站式”借阅管理模式,采用“藏书、阅览、流通、书目检索、查阅、咨询”一体化的先进管理方法。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营造富有理性氛围和人文气息的整体环境,创设人性化、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公共空间,打造生态环保图书馆,提高环境的亲和力。针对各功能区域的服务对象和主题,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黄河口区域文化、优秀企业文化等元素,使其逐渐成为展示我校办学特色的“窗口”。重视新媒体、新技术的应用,加快管理工作自动化、馆藏资源数字化、信息服务网络化,进一步强化网络化、数字化设备设施的升级拓展,为数字化资源的利用提供高效率、安全、稳定的运行环境。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媒体,建立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为读者提供“一站式”的学习、研究、交流、培训环境。
3.2 加强信息资源建设,构建具有特色的文献资源体系
大学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应通过信息服务深入了解读者的资源需求,本着“为用而建”的原则,凸显大学教育的资源特色。一是围绕我校的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地方财政重点支持专业、省(院)级示范专业、特色专业等收集文献资料,形成我校以重点专业为核心的文献资源体系。二是大力加强电子资源建设,有计划地增加电子资源的比重,图书馆完善的数字资源体系将极大地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文献的保障率,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全面的文献保障。三是开展馆际合作、区域间合作,积极参加联盟运作。
3.3 建立以科学的管理和人性化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制度文化
图书馆制度文化是图书馆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既是图书馆物质文化的工具,又是精神文化的产物,构成图书馆员工行为与活动的习惯规则,包括图书馆的组织方式、管理方法和各项规章制度,是塑造和延伸图书馆文化的有力手段和坚实保证。大学图书馆的功能和定位强烈要求图书馆完善传统的流通服务、开展深层次的信息服务。因此,一是调整组织架构,重组和优化图书馆业务流程,提高组织效能,实现分级管理,增强执行力,发挥业务骨干作用,实现精细化管理。二是实行目标管理,实行“定目标、定任务、定责任、定时限、定人员”五定责任制,强化员工主动服务的意识,挖掘馆员的内部潜力,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三是制定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业务工作运作规范,形成制度合理、纪律严明、管理科学、行为规范的制度文化,不断提高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4 总结
图书馆作为大学院校文化的一部分,它为学校培养人才也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发展数字化图书馆正是为了更好的完成图书馆的职能的一种手段方式。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发展,数字化图书馆不仅仅只局限于为高校服务,数字化图书馆将能过数字网络服务于全社会,来而完成数字化图书馆新时代新时期赋予的使命。
参考文献
[1]王彤.论数字化图书馆[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2000(06).
[2]赵国荣,赵勇俊.浅析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J].晋图学刊,2011(03).
作者简介
王怡(1986-),女,西安人,西安音乐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