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中问题行为的学生原因分析及对策

2014-08-27 13:23董自力
考试周刊 2014年52期
关键词:班风体育课因素

董自力

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违背正常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主要表现为行动散漫、心不在焉、上课插嘴、挑斗同学、顶撞老师、搞恶作剧、故意捣乱课堂纪律,等等。这样的行为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影响教学效果。

一、原因分析

1.学生因素。

(1)挫折、过度焦虑与错误归因。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教师提出的学习、行为的各种要求,学生会有不同的反应。有的学生顺利达到要求,有的学生连遭挫折,面临失败威胁。屡屡的失败、挫折使其丧失继续学习的信心和勇气。有的学生把失败的原因错误地归结于教师教得不好、场地器材等外部因素,导致其从担心上体育课到不喜欢上体育课,再发展到害怕上体育课,这种长期压抑的不良情绪最终形成强烈的逆反心理和破坏心理。在这样的心理倾向驱使下,学生要么逃避体育教学活动,经常迟到早退,要么“破罐子破摔”,对体育达标和技术动作学习持无所谓的态度,故意破坏器材,不守规定,相互打骂等。

(2)盲目个人英雄主义作祟。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发现无法在学习上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肯定,故常搞恶作剧、插嘴、口出怪音哗众取宠,故意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扩大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影响。这种心理在异性同学面前表现得更强烈。

(3)自我控制能力差。心理学研究表明,课堂问题行为与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有关。这类学生主要表现为管不住自己,易受课外因素干扰,总是在造成后果后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很快悔悟,保证决不再犯。然而,一遇到适宜的时机和场所,就忽略环境的客观性的制约作用,做出一些不符合课堂常规或违背教师教学意图的行为。

(4)性别及个性差异。性别因素是产生问题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而言,男生发生问题行为的比例要远远超过女生。此外,遗传、家庭环境等其他因素决定了不同学生各有个性特点。攻击型问题行为多发于外向型的学生,退缩型问题行为多发于内向型的学生。

2.教师的因素。

(1)纪律观上的认识误区。有的教师认为,“严师出高徒”,只有学生产生畏惧感,才能减少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因此,当学生稍越雷池半步,轻则大声训斥、讽刺挖苦,重则体罚或变相体罚,以此维护课堂纪律。殊不知,这种权威主义纪律观有可能诱发学生的攻击性或退缩性问题行为。

(2)教学设计和组织欠妥。体育课备课不充分,教法陈旧,千篇一律,缺乏新意。教学内容太难或太易都会让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对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失去兴趣,而且更易受周围其他刺激因素的干扰。此外,组织不得当,如让学生面朝阳光、迎风沙等,易使学生对老师的讲解感到厌烦,在下面做小动作,寻求其他刺激,以示不满。

二、对策与建议

1.区别对待不同性质的课堂行为。

课堂行为按其性质可分为:积极的、中性的和消极的三种行为。积极的课堂行为与课堂教学目标一致;中性的课堂行为是指既不促进又不干扰课堂教学和行为;消极的课堂行为特点是影响他人的学习,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对于后两种课堂行为可采用以下方法解决:(1)信号暗示。如两眼凝视学生、突然暂停讲课;(2)邻近控制。教师利用巡视课堂的机会一边讲课,一边走近有问题行为的学生,轻拍其肩,抚摸其头或轻声警告;(3)向其发问;(4)排除或减轻外界干扰。

2.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

(1)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归因模式。教师通过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增加或减少动作练习难度,有效控制学生的成功和失败。引导学生把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这样可以使他们体验到成功感和自我效能感,进一步增强其学习信心。(2)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评价习惯。马斯洛等资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个人问题行为往往因于外界因素,对自我实现的阻挠,以及个人缺乏正确的自我评价。因此,在心理辅导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意识。让学生正确估量自身的能力与水平,鼓励学生在自我纵向对比的基础上,再与班上其他同学比较。

3.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教师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那么,少数学生就会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从而做出一些越轨行为。因此,我紧紧围绕一个“趣”字,通过灵活、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提倡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在学习技术动作练习中乐此不疲,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持久性。

4.关心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体育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成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重视和关注。问题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往往得不到满足,表现为调皮捣蛋,或者打退堂鼓。如果教师对他们关心爱护,多给表现欲强的学生一些机会,多给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一些保护帮助和学习指导,学生则会内心深处激起自尊、自强、积极向上的愿望,从思想感情上和教师亲近。

5.发挥教师行为的迁移作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优良的教学行为对培养人、教育人、塑造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精美的讲解、优美的示范、端庄的仪表、严谨的教风、真诚宽容的气度及以身作则的工作作风,都会对学生的行为起到积极作用,减少问题行为的产生。

6.培养良好的班风。

良好的班风对班级的每一个成员都具有教育作用,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认知和评价的标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它会使个别行为偏差生潜移默化地受到良好班风的感染;班风还对学生具有约束作用。

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因素是多方面的,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客观分析,主动加强与班主任及家长的联系,从学生的外在表现入手,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健全学生人格,让体育课成为学生求知的良好场所。endprint

猜你喜欢
班风体育课因素
爱心·言行·思想·制度·班风——班主任工作“五部曲”
解石三大因素
班风:班级教育的场域
体育课
浅谈家风与班风的良性互动关系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
浅谈如何树立良好的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