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婧
在某地区或者某组织存在管理交叉漏洞,多个组织都不愿去管理的区域叫做“三不管”。“三不管”地界的交通、卫生、治安、规划等方面隐患重重,由于处在政策、地理空间的边缘位置,职能、责任划分不明晰,行政管理的“手”鞭长莫及,“多头管理”往往导致“多头不管”,“三不管”地界往往成为滋养诸多乱象的温室。
纠结10年未解决
万源路地处北京市丰台区与大兴区交界地段,道路两旁建有航天医院、航天中学、万源广场、公交车总站、菜市场,周围小区人口密布,有12条线路的公交车在此地停靠,人流量、车流量庞大。但是道路狭窄,造成万源路拥堵情况十分严重。一千多米的路,早晚高峰要堵车将近1个小时。附近居民称:“该路段路况不好由来已久,但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这段路中,最少有7处管理重叠,一段丰台区管辖,一段大兴区管辖,两区互相交叉,别说是普通市民了,就是专业人员也未必搞得清楚。让这里患上“交通便秘症”的根源,是“多头不管”。
家住万源路附近的陈女士告诉记者,早在2005年她已经向丰台区、大兴区政府反映过万源路的问题了,当时丰台区给的答复是:该路为大兴区公路局负责管理。而大兴区回复说:万源路不属于路政局大兴分局管辖道路,在该地区道路中只有东渠路属路政局大兴分局管辖。东渠路改造主要是旧宫镇政府投资改造的,旧宫镇政府改造路段也只是集贤桥至成寿寺路段。而万源路起点处104国道至集贤桥段长850米属丰台区和航天部辖区。对此,陈女士认为:“这是一个被踢来踢去的‘皮球,无人肯为这段路负责。”
由此可见,万源路交通乱象,几乎已经构成了一种“存在即是合理”的逻辑,之所以难以改进,除了“多头不管”的棘手之外,当地复杂的地理分布状况也是重要阻碍。时隔近10年的问题,如今情况如何呢?
为了了解现在万源路的状况,记者到了当地调查走访,想看看这“三不管”地区如今是何模样。记者来到万源路,发现这条路好像是修了,但是只有十字路口以西的路拓宽了,但十字路口以东却没有修过的痕迹。一位司机告诉记者:“万源路十字路口以西这几百米的路修了两三年,终于修得差不多了,可是路西道路拓宽,涌入了比修路前更多的汽车,但路东没修,道路依旧狭窄,这路就更堵了。”每天上班必经这条路的龚然无奈地告诉记者:“这条路修了一半,每天上下班还是很堵,要提前1小时出门才能放心,坐车过这几百米的时候特别担心,生怕前面会出点事故,上班路上总是提心吊胆的。”这样看来这条路只修一半,非但拥堵问题没有解决,反而导致问题更加严重。为什么这条路只修了一半?带着这个疑问,记者尝试着联系了两区的市政委、规划局等多个部门。
记者首先电话联系了丰台区政府、市政委。丰台区市政委道路科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12年,北京市路政局统一委托丰台区修建万源路(包括大兴区内的580米),丰台这半条路已基本收尾完成,但是大兴区界内由于道路两旁商户拆迁问题达不成一致,与周围居民商讨噪音赔偿得不到妥善的解决,所以路东迟迟没有修,如果这些问题处理得当,那么剩下的580米预计下半年内便可修缮完成。至于路西什么时候修,取决于大兴区这边的办事效率。
于是,记者又联系了大兴区政府、市政委、规划局。大兴区规划局市政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万源路属于大兴区旧宫镇管辖,应联系当地政府,记者把电话又打到大兴区旧宫镇政府,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他们也接到过很多市民反映这条路的情况,万源路十字路口以西行政划分为大兴区,但路边的门脸房归南郊农场所有,大兴如若拆迁需经过南郊农场同意,而且万源北路是航天部家属院,归航天部管辖。所以不是说大兴区想拆就拆的。
当记者想要联系南郊农场时,电话一直无人接听,截至发稿日,南郊农场的电话仍未打通。
记者调查了解到,阻碍修路的重要原因在于道路两侧商户的拆迁问题得不到解决。据悉,四大因素阻碍拆迁:一是拆迁户的抵触情绪,安置和补偿款达不到老百姓的要求,为政府的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二是政府自身对拆迁政策及补偿款不满意,无法给拆迁户一个满意的交待;三是被拆迁地段属于经济发达区,是属地政府重要的税收来源,一旦拆迁会给属地政府带来经济上的损失;四是被拆迁地段有可能被划分到其他行政单位管辖。
记者从万源路道路两旁商户处了解到,他们这个门脸房早在五六年前就说要拆迁了,但时至今日拆迁的事宜还是没有什么进展。
一个十字路口的问题,难倒了6个部门。花了很多时间,问了这么多部门,可是到最后,还是有很多疑问没得到答案。问题依旧得不到解决。
绝非个案 “三不管”地带频现
据悉,万源路的“三不管”地带并非个例。位于旧宫镇与亦庄交界处的灵秀山庄小区现停车乱象。记者发现,尽管是中午时分,但该处鲜有空地,挤入了各种不同类型的轿车。原本能同时通过3辆轿车的通道如今只剩下一辆小轿车通行的空间。由于此地也属于“三不管”地带,致使大批车辆以横七竖八的形态凌乱停放,甚至堵塞交通要道。窄小的车距,使倒车、停车变成了一项令人极其头疼的技术活儿。驾龄10年的老司机刘师傅透露,每次从这里出入都成了惊弓之鸟,生怕突然听见金属磕碰、摩擦的声响。灵秀小区停车乱象始终处于“三不管”的尴尬局面,半年多来停车量一路“疯涨”,现在每天停在通道的车竟已高达120余辆。乱停车不仅对附近居民出行造成困难,甚至一度带来安全隐患,人车矛盾不断发生。除了车辆间停靠过于密集,不少车硬是“钻空子”,或停在机动车道上,或斜插在街沿上,完全阻断了人行道。其中,还有部分车辆的车盖上积了厚厚一层灰,明显是很久没有移动过了。“这些都是二手车老板的车,车还没卖出去之前就先停在这里。”附近居民向记者反映,这些无人照管的车大约在10辆左右。针对这种乱象,小区居民说,他们找了五六个部门,却都说管不了,交警部门认为此处不是他们的管辖区,城管表示“可以管小商小贩,但管不了停车”。街道就此问题上报过区建交委,希望能在此设立一个规范的停车场,以此改善交通乱象,但此路不属于市政路段,无法管理。endprint
不仅是交通,环境污染无人治理也常常出现在“三不管”地带。北京大厂邵府乡和三河燕郊镇交界处,也属于“三不管”地区,此地的臭水沟、垃圾堆是难以攻克的市容环境顽症。记者前往途中,离臭水沟还有一段距离时,一股垃圾的恶臭味就穿透密封的车窗窜入鼻子里。臭水沟外围由铁丝网围墙圈起。在通往臭水沟的小路上,马路旁的树上挂着各种颜色的塑料袋,整条路的路面上都铺着从垃圾车上撒落的各种垃圾。迎面驶来一辆垃圾车,车后扬起的尘土让人睁不开眼。在当地采访时,记者问当地村民,臭水沟是否影响到他们日常生活?村民们说,不光有影响,而且影响非常大。村民告诉记者,此处夏天的时候,蚊蝇到处乱飞。每到晚上,味道很大,非常呛鼻子。本来应该是老百姓散步的地方,现在谁都躲着。在这居住了一年多的张慧跟记者抱怨说:“现在门口的环境太差了,垃圾乱七八糟地堆着,果皮药盒什么都有,气味刺鼻难闻,夏天没法开窗户!”
据悉,街道、路面清洁工作,往往是通过环卫行政部门主导,以“招标”的方式分托给清洁公司,而清洁公司则根据合同及规范明文,对各个路段的保洁责任进行分配,而那些偏僻地带或行政跨区的“暧昧”路段,往往没有明确的划分依据,或者根本就没有被纳入到“保洁”的地理版图中,边缘地带的环保指数,既不和行政部门的“政绩”直接挂钩,也不影响清洁公司的收益,这就为滋生垃圾乱象撕开了缺口。另外,不堪重负的垃圾消化设施也让边缘地段的卫生状况雪上加霜。
在采访过程中,被臭水沟、垃圾所困的村民的诉求是:第一,在有关垃圾处理问题上,希望政府能起到主导作用,牵头引导村民,而不是靠村民自发来解决问题。第二,治理贵在坚持。很多村民都反映,上面一要检查,大家就一起行动,立马就能干净个10天半个月的,可完了以后该脏还是脏,该没人管还是没人管。关键是政府在这方面应有长效机制或有效举措,让村子能一直干净下去。第三,在垃圾治理问题上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
治理新法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造成“三不管”地带的原因很多,一是历史遗留问题,当初行政区域在划分时,相关的管理权限没有及时移交;二是随着城市的建设,特别是一些道路被打通之后,原本清晰的界限被高度重叠,导致管理权限渐渐模糊;三是在土地交易过程中,“三不管”地区对土地进行了置换或划拨,后续的工作没有跟上。
想要解决城市管理边界不清的问题,一方面要建立协商机制,出现问题及时协商,最终达成共识;另一方面,建立长期的联合执法机制也是有效途径之一,包括跨区联合、跨行业联合、资源共享;此外,个别区域可以采取委托执法管理的方式,把管理权赋于单独一方,使问题尽快得到解决。双方加强定期的交流沟通,做到齐抓共管;加强互相间的协作,提升双方管理能级。
“三不管”地带管理权限互相交叉或模糊不清存在争议,如果一方治理好了,另一方行动滞后,那么治理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三不管”地带到底应该怎么管治?
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陈锐向记者表示:“在区域层面上解决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从城市治理角度考虑,需要在运行机制上创新。以前责、权、利三者之间没有形成一个有效联动、有机制衡的长效机制。要想破解‘三不管问题,一是要针对责、权、利不同的角色划分重视运行绩效考核的实操性方案。该方案应把目前的政绩观和百姓重视的问题作对接,既要符合市民的基本利益和诉求,同时体现目前城市发展的价值导向转变,两者互动。二是设立一个常设综合性的督导机构,对区域性问题进行整体性问责。建立起整个全流程的治理多环节的调控机制。加强城市运行的绩效监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