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华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卢沟桥附近蓄意挑起冲突,并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奋起还击,史称七七事变,亦称卢沟桥事变。卢沟桥的枪声,揭开了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序幕。
一、地下党工作重点的转移
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号召中国军民团结起来,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中共北平地下组织根据中央的指示,组织北平各界抗敌后援会,发动群众团体开展前线慰问、战地服务、募捐筹款等救亡工作,甚至连黄包车夫也来到前线抢拉伤员进城救治。北平民众“誓为后盾”的行动,极大地激励了29军抗战的决心。29军在南苑、北苑、西苑等地与日军展开血战,终因力量悬殊,伤亡惨重,副军长佟麟阁和第132师师长赵登禹阵亡。7月29日,北平沦陷。日军进占北平,并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建立起法西斯殖民统治,迫害抗日志士和爱国民众。
在中国共产党的敦促下,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下,国民党中央通讯社于9月22日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于23日发表实际上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宣告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和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在如何抗日的问题上,国民党实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共产党则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了全面抗战路线。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群众,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9月25日,毛泽东电告北方局:“整个华北工作,应以游击战争为惟一方向。一切工作,例如民运、统一战线等等,应环绕于游击战争。”
北方局、中共北平市委正确贯彻执行中央的战略方针,迅速将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乡村,组织大批党员和进步群众撤离北平城,疏散到各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北平的共产党员、民先队员和进步青年,一部分转移到北平郊区发动群众抗日救国、武装保卫家乡,大部分或直接撤往太原,或经保定、济南转向太原,由北方局重新分配工作。据不完全统计,从1937年9月到1938年3月,北平地下党组织仅通过民先队介绍到各地区参加抗日游击战争的进步青年就达7000余人。这样做既有效地保存了革命力量,又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输送了大批骨干。
二、北平城委领导下的城区抗日斗争
为适应北平沦陷后中共北平组织大部撤离、城市工作处于完全秘密状态的新形势,中共北平市委于1937年冬改组为中共北平城市工作委员会(简称北平城委)。北平城委的组织形式一直延续到1941年底,其下不设区委,由城委委员直接领导基层支部或党员。北平城委认真贯彻党在沦陷区城市秘密工作的方针,努力配合根据地的抗日游击战争,开展多方面的工作。
北平城委不断向抗日根据地输送党员、民先队员和青年知识分子,从1938年春至12月向抗日根据地输送有数十人。有些青年在去根据地前,利用燕京大学的试验室秘密学习制造炸药的技术,在医院学习医疗救护技术,到根据地后发挥了很大作用。
北平城委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政治和军事情报,如日军军用地图、北平地区日军部署图等,及时送交根据地,为八路军的作战提供帮助;通过上层统战工作开展募捐,购买医疗器材、药品、急救包等物品,采取各种隐蔽方式送往根据地,帮助抗日军民缓解物质上的困难。北平城委领导成立的中共北宁铁委,负责领导北平至山海关间铁路地下党的秘密关系,他们依靠前门站跑车的货物员建立了一条秘密交通线,为根据地输送药品等物资并掩护过往领导干部,对加强冀西和平北、冀东等根据地之间的联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地下党的领导下,北平进步青年组织起来,秘密阅读进步书刊、讨论时事、教唱抗日歌曲、上演进步话剧,吸引、鼓舞和团结了许多抗日民众。
三、开创北平城市工作的新局面
1940年后,随着抗日形势的发展,需要加强敌占大城市的工作,以更好地配合根据地的斗争。9月18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发出《中央关于开展敌后大城市工作的通知》,阐述开展敌后大城市工作的重要性。对沦陷区城市工作,中央反复强调“荫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
1941年1月,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决定设立城市工作委员会,聂荣臻为书记,刘慎之为副书记,刘仁为委员,专门从事城市工作。城工委领导机关设在根据地,对城市党的工作实行“异地领导”。城内地下党组织采取“多头单线”的组织形式,各条线平行,一律不发生横的关系,直接由城工委领导掌握。为加强北平地下党的力量,城工委从根据地抽调干部、选拔青年,在经过严格培训后派入北平等城市。他们在北平大中学校、工厂、铁路等处建立组织,发展党员,甚至打入日伪军政机关。
1944年6月5日,中共中央召开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由毛泽东起草的《中央关于城市工作的指示》,要求“各局各委必须把城市工作与根据地工作作为自己同等重要的两大任务”。9月,晋察冀分局根据《中央关于建立城市工作部门的指示》,决定以原城工委为基础,组建分局城市工作部,刘仁为部长。分局城工部为适应迅速开展城市工作的要求,设立了组织派遣、教育训练和调查研究三个组,对城市工作的领导更加有力。与此同时,冀晋区、冀中区和冀热辽区党委城工部也相继向北平派遣干部,加强了北平城内党的组织和抗日的力量。
经过几年的派遣和积极慎重的组织发展工作,北平党员的数量迅速增长,党员素质有很大提高,党的工作进入新的阶段。至1944年11月,属晋察冀分局城工部系统的党员已有98人,直接联系进步群众160余人。至1945年11月,接上组织关系的党员总数达402人,联系进步群众541人。
四、情报工作和党内秘密交通线
开展情报工作是北平城内地下党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北平地下党组织有独立的情报系统,开始由马辉之领导,后统归晋察冀分局领导。晋察冀分局社会部成立后,先后派遣多人到北平开展情报工作。党在北平的情报组织主要有:由陈叔亮、李才负责的平津情报联络站、王定南情报联络组、黄浩情报联络组、董雄飞情报组等。他们不畏艰险,获取不少日伪军政情报,为晋察冀分局、军区领导反“扫荡”、反封锁、反“蚕食”斗争,提供了重要的行动参考资料。
为保持北平城内与平郊抗日根据地之间、平郊各抗日根据地之间的联系,中共冀热察区党委和晋察冀分局先后选派机智勇敢、政治可靠的干部,组建了严密的秘密交通网络。1939年,冀热察区党委在平西抗日根据地与平津之间设立四条秘密交通线,分别是北平—妙峰山—田家庄,北平—镇边城,天津—北平—松林店—张坊—平西,北平—三家店—平西。在妙峰山、田家庄、镇边城、松林店、张坊、三家店等处设有秘密交通站或交通点,配备胜任工作的专职或兼职交通员。1942年后,晋察冀分局城工委抽调干部,陆续在河北省曲阳、满城、定兴、白洋淀建立新的秘密交通线。1945年,中共平西地委将妙峰山到北平的交通线辟为3条,分别是妙峰山—温泉—颐和园—西直门,妙峰山—陇各庄—三家店—西直门,妙峰山—羊坊—沙河—西直门。地下交通线在护送来往人员、传递指示和情报、运送物资等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北平地下党的工作和根据地的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作者单位: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