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德仲
在晚清及民国时期,国民出国使用的旅行证件及内地旅行使用的通行证件,统称护照,新中国建立初期这种说法仍被沿用,但有了国内和国外护照的区别,国内护照实际上就是通行证。当时,由于新中国成立不久,大陆还残留着土匪和大批国民党特务,为了保卫新生政权,各部队、各地政府和军管会都在自己的辖区颁发护照和路证,设卡查验。
昌平区档案馆藏有的“昌平县人民政府护照和由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八纵队第二十四师政治部签章的军属通行证”是在1949年和1950年形成的,突出反映了社会各界对革命烈士的无比崇敬,诠释了人民军队和地方人民政府坚持为烈士家属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内涵,彰显人民军队和地方人民政府尽一切之可能,为其提供一切之便利的原则。
昌平县人民政府护照;民照字第七号。该护照长19.3cm,宽16.2cm。大致内容是:兹有本县五区海青落村遗族金某某等前赴怀柔县搬运烈士之灵柩,希沿途区县政府脚雇转送是荷。此照。已筹足路费。
落款:县长:崔照华(印章)
副县长:张仲平(印章)
一九五〇年一月十日
护照左侧加盖昌平县人民政府印章,右侧盖有昌平县人民政府的骑缝章。
该护照就其内容来看,可以认定是通行证,用于烈士家属处理烈士善后事宜,供沿途军政民机关核实其身份并给予帮助的一种证件。简言之是烈士家属“到异地办事”时使用的一种证件。
军属通行证;长19.1cm,宽13.6cm。大致内容是:兹有本部军属林某某等四人,系河北省昌顺县七区黄土南店村人,希望沿途军政民机关岗哨验证放行,并希多加帮助是荷。(限五日作废,不准借给他人)
通行证左侧加盖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八纵队第二十四师政治部印章。
军属通行证是部队制发的用于军人家属在部队处理完军人事宜后,由部队返回家乡时,供沿途军政民机关核实其身份并给予帮助的一种证件。简言之是军属办完事“离开部队”时使用的一种证件。
“一去一返”两种不同的证件,体现了部队和地方人民政府对革命烈士家属的特殊关怀和照顾,激励后人对革命烈士的敬仰之情,弘扬革命先烈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军属通行证和政府护照档案资料,将为今后追溯优属历史,研究优属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北京市昌平区档案馆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