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2014-08-27 16:00张卫枚
会计之友 2014年24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型

张卫枚

【摘 要】 构建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促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健康发展。当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存在战略导向性不强、缺乏有特色的指标、重点不突出以及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紧密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从财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地方经济服务、学习成长等维度构建适合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 应用型; 地方本科院校; 绩效评价; 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2.5;C9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24-0039-02

根据我国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至2020年我国在校大学生规模将达到3 55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40%,这些数字表明:中国的高等教育将步入普及化阶段。在新形势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更需要准确把握形势,迎接激烈的竞争,大力提高办学水平和竞争力。在此过程中,通过建立适应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际情况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和规范绩效评价,引导地方应用型高校快速健康发展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绩效评价的含义

所谓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绩效评价,一般是指教育主管部门通过特定的绩效指标、恰当的绩效标准、合适的绩效评价方法,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一定时期内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成果进行公正评价的过程。对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逐步强化和规范绩效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满足政府对高校绩效拨款的需要。绩效拨款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政府对高等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方式。随着公共财政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将逐步引入高等教育绩效拨款机制,从而优化公共教育资源配置。这就要求建立相应的高校绩效评价体系,将政府拨款与公办高校在每个绩效指标上的表现直接挂钩,促进政府部门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

其次,有利于高校了解办学资源利用情况。高校的快速健康发展离不开对办学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的高效利用和合理配置。但在我国,绝大部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受传统教育管理体制的影响,在办学和管理过程中存在铺张浪费、资源闲置、利用效益低下等现象,通过对高校绩效评价工作的规范,全面客观反映高校的办学资源利用状况,有利于高校合理配置办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益。

最后,有利于形成新的高校管理体制。借助绩效评价的约束,可以推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各个机构、院系自觉地依据绩效评价要素来优化配置各种资源,克服高校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状况,从而提高高校管理和服务的效能,加快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以便最终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高校管理体制。

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现有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缺陷

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绩效评价中,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至关重要。如果评价指标选择不恰当,评价工作就会受到影响,造成无法进行或考核失败的问题。但一直以来,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中,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一)评价指标缺乏战略性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绩效评价指标必须契合地方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和高校自身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引领作用,从而保证高校自身长短期战略目标的实现。但现实中,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绩效评价指标大都缺乏战略思维,而且往往在学校战略重心已经发生较大转移的情况下,评价指标却依然长时间维持不变,就造成绩效评价系统没有随着学校战略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也就很难对学校的整体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

(二)评价指标缺乏针对性

现在通行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绩效评价中,过多强调指标的统一性,很少有针对性地设计符合地方应用型高校特色的评价指标,即使有类似指标,所赋权重也较小,对最终结果的影响基本无足轻重。但是,对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特色就是灵魂,特色就是生命,只有办出和坚持特色,才符合地方高校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设置或强化能反映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的评价指标,是此类学校绩效评价的本质要求。

(三)评价指标选取有失偏颇

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现行评价指标中,未能形成整体架构,指标设计中往往顾此失彼,注重产出指标而忽视过程指标,注重内部指标而忽视外部指标,注重短期指标而忽视长期指标,因而不能全面科学地评价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绩效。

(四)评价指标缺乏可操作性

设计绩效评价体系的最基本要求是能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因此,在满足评价目的的基础上,一定要做到评价指标清晰明确、简便易行,并考虑所需数据资料是否可以低成本获得,以确保评估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但在实践中,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评价指标大多缺乏可操作性。

三、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思路

(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

1.人才培养的应用性

知识传播和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核心职能,更是地方应用型高校的首要职能。这就要求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教学方面必须优化教学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应用型高等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同时,注重培育符合地方经济发展要求的特色专业,促进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社会需要的对接。

2.社会服务的地方性

社会服务是高校的基本职能,作为地方应用型高校,要以专家咨询、成果转化、科技孵化、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直接为所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高水平和针对性的社会服务,为促进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3.科学研究的应用性

科学研究是高校的另一项基本职能,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科研工作,应更加注重面向地方经济的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强调科学研究项目的实用性和研究成果的转化。

(二)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优化设计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具有人才培养的应用性、社会服务的地方性、科学研究的实用性等特点。因此,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绩效评价中,必须结合上述特点,优化设计绩效评价指标。

1.财务类指标

虽然高校不以营利为根本目的,但资金是高校维持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所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尽量增加财务收入和实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实现其战略目标提供坚实保障。其财务类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人均年末净资产、资产负债率、收入增长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速动比率、资本积累率、资本保值增值率、人均科研收入、人均校办产业收入等。

2.教学类指标

在教学方面,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优化课程设置,实现与就业市场的零对接。因此,其教学类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在校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比重、在校生获得专业奖励情况、省级及以上重点专业数、特色专业数、教学名师数、精品课程数、双师型教师比重、联合办学基地的建设个数、师生人均仪器设备增长率等。

3.科研类指标

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重视应用性科学研究。突出为解决企业难题服务的横向项目合作,提高发明、实用新型专利等成果的产业化比重,建设适应地方经济的应用型学科及支撑地方特色产业的应用型专业。其科研类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科研成果获奖数、论文数、发表核心论文数、被三大数据库收录论文数、学术著作数、专利授权数、成果(专利)转化数量与拥有量之比等。

4.人才培养和为地方经济服务类指标

对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服务对象包括:学生、用人单位和地方政府部门。在人才培养方面,应着重强调职业适应性,加强校企双方的合作办学、合作就业和合作发展。同时,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凸显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特色,重视科技成果的应用形式,疏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逐步建立和强化产学研合作战略联盟。因此,其相关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在校生人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学校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支柱产业相符比例、每年社会培训人数、产学研项目数、企业孵化机构的数量等。

5.学习成长类指标

为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通过支持中青年教师去企事业单位实习挂职,聘请企事业单位的人才进校兼职讲学等方式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不断学习和成长。因此,其学习成长类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数量、教授数量、学科带头人数量;被评为省(部、市、委)各类重点人才培养计划对象人数、教师学历和职称提升状况;教师接受职业培训情况、教师参与生产实践情况等。

【参考文献】

[1] 胡守忠,郑凌莺.地方应用型高等院校绩效评价与模型研究[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10,24(2):184-188.

[2] 刘尧.论地方新建本专科院校的学科与专业建设——从地方新建本专科院校的特殊性谈起[J].高校教育管理,2008,2(6):20-23.

[3] 郑蔚文.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绩效评价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2011(17):56-58.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