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沼气作为一种优质的可再生能源,在农村有很强的推广应用条件,农村的生活环境为沼气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沼气的主要来源是发酵后的人畜粪便和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这些原材料在农村如果不被利用就会成为废弃,导致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利用这些生活垃圾来生产能源,是建设和谐生态社会的必然要求。在我国农村地区如果都能够将它们变废为宝,农村的发展又会迈出新的一步。本文作者详细讲述了发展农村沼气事业的意义、现状,并对进一步发展完善农村沼气事业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沼气事业;农村;生态和谐
中图分类号:F323.2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5-20-2
1发展农村沼气事业对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意义
1.1发展农村沼气事业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沼气是一种可再生优质能源,它可以成为农村现行使用燃料的替代品,农村现在使用的燃料多以木柴和煤炭为主,木柴和煤炭的燃烧会污染空气,除此以外,木柴的取得需要伐木,这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过量采伐会造成地表裸露、水土流失等危害。据数据显示:一个农村家庭建设一个6立方米的沼气池,每年可产生450立方米的沼气,这些沼气基本可以满足一个四口之家一年的烧火做饭、照明需要,每天可节约5公斤的柴,这对于保护森林资源,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1.2改善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增产增收
沼液、沼渣是一种完全无害的高效有机肥,它含有的多种天然微量元素正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将这些沼液、沼渣使用在农业上,可以使它们的肥力得到充分发挥,此外施用沼肥还可以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减少农药的残留,减少农业污染,改善农产品的质量,促进农业增产增收。沼液沼渣肥对作物增产效果显著,种植蔬菜时施用沼肥,能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种出来的蔬菜色泽好、产量高,无农药残留,完全是种植绿色无公害蔬菜的最佳选择。将沼肥用于果树种植,能促进果树生长旺盛,抗病虫,使果实硕大、色泽鲜艳、增产增收。
1.3减少农民生活支出,增加农民收入
农村家庭建设沼气好处多多,沼气可作为燃料,替代了木柴、煤炭和天然气,减少了家庭燃料的支出,沼气还可以照明,而不用再使用电力照明。沼液沼渣可以作为农业用地的肥料,还可以减少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降低了农药、化肥的使用量,这对于土地较多的家庭来说节省了一笔不少的开支。沼气还可以带动种植业、养殖业和水产业的发展,形成一个产业链。目前在有些农村地区不仅建立了沼气池,实现了家庭燃料照明的完全替代,还在沼气池的基础上建立了附属产业,猪-沼-果,猪-沼-菜,猪-沼-鱼已成为了新型的农业生产模式,这种生产模式实现了资源的完全利用,不仅降低了成本的投入,还变废为宝,实现了农业增产增收的目的。农民改变了传统的种植业为主的生产模式,实现了家庭收入来源的多样化,直接的增加了家庭的经济收入。
1.4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新时代下,国家在不断地倡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沼气事业就是对这一号召的积极响应。在农村发展沼气事业,变农村的生活垃圾为生活能源,人畜的粪便进入沼气池经过发酵可以变为沼气,避免了粪便堆积在外而蚊蝇滋生,减少了粪便的气味,提升了空气质量,改善了农村的卫生环境,减少了农村传染病的发生。此外农村家庭使用沼气之后,就不用再烧柴做饭,减少了废气的排放,使广大妇女从繁重的厨房劳动中解放出来,家庭生活方式向健康、干净、文明的生活方式转变。建立沼气池还可以将农村到处堆积而无法处理的农作物秸秆加以利用,净化了农村的村容、村貌,进一步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2农村沼气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部分地区对沼气事业发展的重视度不够
沼气作为一种优质的可再生能源,可以说其百利而无一害,但是其推广操作比较复杂,需要修建沼气池以及配备专门的懂得沼气技术的人才,加上现在农村还是以煤炭和天然气作为燃料,用电力进行照明,沼气使用不够普及,就导致了一些地区的领导忽视了对沼气的开发和利用。观念性不强,不懂沼气的技术操作以及技术的综合利用,所以在本地区带领农民开展沼气池建设的氛围还不够浓厚,这也就成了制约沼气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2.2资金制约
沼气建设是一项一次投入长期受益的事业,但是由于许多地区的普及度不高,在没有见到成品良好运行之前农民一般都不敢率先尝试,这就需要国家给与一定的补助,降低农民的投入成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但是如果对于每个农户建设沼气都要给与一定补助的话,就给国家财政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如果国家拿不出足够的资金来支持,那么沼气在农村的推广应用将会大大减缓。即使国家给与一定的补助,农民还是会投入不少的资金,这对于家庭不太富裕的家庭来说无疑还是一种制约。
2.3空间制约
修建沼气池必将占用一定的空间,大部分沼气池都建在地下,还要在地下挖一个很大的地窖,这对于庭院不是很大的家庭来说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新农村建设之后,大部分家庭的房屋院落布局都比较密集,没有修建沼气池的空间,这也是影响沼气事业发展。
2.4技术制约
在广大农村地区,懂得建设沼气技术的人少之又少,即使国家对专门的技术人才给予培训,但是我国农村地区广大,分配下去每个地区分到的技术人员还是很少,这就导致了技术人员少,技术长期得不到改进。从事沼气事业的新手比较多,他们只懂得最基本的建设技术,有的甚至还不够娴熟,由于沼气建设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这就为它的普及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2.5沼气建成后的后续服务跟不上
沼气建成后不可能实现完全正常运行,必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由于家庭用户不懂得专门的维修技术,只能依靠专业人员,这就出现了后续服务跟不上的问题,不少的用户还是感觉到使用沼气的不方便。沼气建成后可能会出现漏水、漏气、气压大、火苗小等故障,由于不能及时得到专业的服务以及难已买到零配件而影响到了沼气的正常使用。
3对于加快农村沼气建设的建议
3.1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
沼气建设事业能否在农村地区得到较快的发展,与各级党委、党政府对沼气的重视程度密不可分。要想实现沼气使用的普及,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各级领导还必须亲自抓沼气建设。各级政府需成立专门的农村沼气推广应用委员会,指派负责人负责具体的事务安排,把沼气事业作为一项专门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事业来抓,积极发挥政府职能作用,确保任务在农村得到具体的贯彻落实,领导的支持必会极大推进农村沼气事业建设。
3.2政府应加大对沼气建设事业的资金投入
政府要想使沼气在农村尽早普及,就必须设立专项资金对沼气建设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市、县两级要从政府财政上抽出一部分专门的资金,专款专用,此外还可以向国家财政申请财政拨款。此外政府还可以多渠道筹集资金,例如给企业一定的政策优惠从而向企业募集资金等,减少政府资金投入的压力,如此政府支持一点,农户自己投入一点,不仅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大大方便了沼气建设的推广。
3.3统筹兼顾合理规划
沼气建设的规划要与新农村建设的步调保持一致,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贯彻落实沼气建设,降低沼气建设的成本和人力资源投入,将建房与建沼、建厨、建厕同规划、同部署,这就降低了推广应用的难度。各个地区在规划的过程中还要统筹兼顾、循序渐进,首先在经济条件比较好的村镇开展,这些地区开展的难度较低,居民的抵触情绪相对较小,思想观念以及想改善自身生活条件的欲望也比贫穷村落的村民强烈。采取先易后难、先富后贫的规划方法,有利于推进沼气建设的持续、快速、优质发展。
3.4完善沼气建设的后续服务工作
沼气池建成以后是否可以正常高效的运转,直接影响到农户建设沼气的热情,所以政府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调动农户的积极性,做好沼气建设的后续服务工作。一是要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建设一支技术过硬的技术员队伍,使农户的沼气在出现质量问题后能够得到及时的维修;二是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让农户自己掌握沼气运用的技术,再出现问题后可以自己开展维修工作,减少农户不必要的麻烦和困扰;三是政府还可以在全县范围内建设沼气服务网络,组织一支专门的沼气维修服务队伍定期为农户进行检修工作,保障用户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发展农村沼气事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农村沼气项目建设事关民生,它是决定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关键,发展农村沼气利国利民。目前只有加快农村沼气体系建设,才能推进农村沼气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要贯彻落实国家的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求真务实,锐意进取,为发展农村沼气事业,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焦瑞莲.加快农村沼气建设构筑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生态社会[J].新农村新能源,2010,(04).
[2]刘富荣.加快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沼气建设可持续发展[J].新能源产业,2009,(06).
[3]罗亚威,赵严春.加快农村沼气建设构筑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社会[J].河南农业,2011,(02).
作者简介:苏冬梅,昆明市东川区农村能源环境保护监测站,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环境保护,农村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