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子
胆小怯懦的孩子虽然对别人不构成伤害,但是他自己会有不自然甚至难受的感觉。这种退缩性格对孩子的成长和学习十分不利。孩子一旦形成怯懦性格后,往往从怀疑自己到不能表现自己,从不敢与人交往到自我封闭,而由此形成的不良人际关系,反过来又会加深他的孤僻和怯懦。
我班有个“怯懦男”
良良是我班上的一名男生,13岁,性格内向,胆小怯懦。他上课时虽能认真听讲,但回答问题时神情紧张,目光游离不安,说话结结巴巴,几句话没说完便满脸通红,急切盼望着老师赶快让其坐下。课堂讨论时,他总是低着头,用举起的课本遮住脸,让别人无法看清他的表情,他心里可能巴望着老师和同学们千万别去注意他。课间休息或课外活动时,同学们嬉笑打闹,生龙活虎,良良却远远观望,偶尔也笑一下,但大部时间都是沉默寡言,一脸漠然。
据我的观察与分析,良良在众人面前胆小害羞的主要原因是:
1.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和教育方法。
一次,我在良良的作文中读到,妈妈因为他在学习中犯错,狠打了他一顿。良良说,这是真的。经过了解,我得知,他的父母一是脾气暴躁,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且不容孩子辩解;二是对孩子的期望太高,对孩子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错误不能宽容,更不能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判断。
大树下只能长小草。强势的、说一不二的父母,使本来性格就内向的良良更加胆小。应该说,家长过于严厉,是造成孩子胆小怯懦的根本原因。
2.自信心不足。
由于总是被父母训斥,良良缺乏自信和勇气,非常惧怕在众人面前讲话,也不敢主动表达自己的欲望和想法,因此在学校也没有得到老师、同学的注意,失去了很多锻炼的机会。集体活动中,他是旁观者,从来不是参与者。因为没有机会锻炼,缺乏交流的成功体验,他因而丧失了交往的信心、勇气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而这也形成了恶性循环。
胆小怯懦的孩子总是过于在乎别人的评价,对别人的话非常敏感,别人随意的一句否定和批评都会让他闷闷不乐、耿耿于怀。无论在学习还是在以后的生活中,胆小退缩的人在追求目标时,总是非常被动,缺乏勇气和信心,所以很可能会错过原本属于他的成功和幸福。
3.自我封闭。
良良胆小拘谨,怕自己因犯错误而受到批评,所以一见到老师和同学,他就害怕。加上他的敏感多疑、对人怀有戒心,难以适应集体环境,渐渐形成了封闭的心理,给人际交往造成了障碍。怯懦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在自我封闭中,很难从周围获得乐趣。所以,他们往往不快乐,也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看着班上的同学们吵吵闹闹,而良良每天对着课桌发呆,我决定帮帮他。
我先让良良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谁都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只要他在学习和生活中不苛求自己,一切从实际出发,胆小怯懦的心理是可以克服的。
胆小怯懦与自卑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树立信心是很重要的一步。良良不是不懂得这一点,只是他凭借个人力量很难找回信心,他需要我的具体帮助。
课前,我先向良良透露我在课堂上将要提问的问题,并有意让他帮我查找答案,然后在课堂上再点名让他起来回答问题。因为有所准备,良良的每次回答都对了,受到了同学们的称赞。这让良良有了一些自信和勇气。
这之后,我把良良叫到办公室,单独和他进行了交流。我说,在众人面前讲话是人与人交流的一种正常方式,我希望他以后每天上课至少能举手一次,希望他课间能主动开口与同学攀谈几句,希望他在阅读课上当众朗读一次,希望他在班会上能跟同学讲讲他小时候的事,希望他能主动向老师请教一次……
我提出的只是希望,并不是硬性的规定和任务,不强迫他必须完成。在我的鼓励和周围宽松的氛围中,良良慢慢树立了“我能行”的信心。这以后,他的胆小怯懦心理慢慢减轻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改变这类孩子的性格时,不要急于求成,要采用“小步子原则”逐步增加要求,一下子要求太高,反而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另外,我多次和良良的父母联系,引导家长反省自身,改变他们的教育方法,促使孩子彻底抛弃胆小怯懦心理。首先,我给家长推荐了基本的家庭教育书籍,特别是心理教育书籍,使家长明白过度胆小是不容忽视的心理问题;接着,明确要求家长降低对孩子的高期望,经常带他参加聚会,鼓励他进行一些社交活动等。我还引导家长对孩子的进步予以肯定,对他的失败予以宽容,交给孩子具体的做法并鼓励他不怕困难。另外,希望家长多带孩子亲近大自然,让他在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中敞开心扉,明白“抬起头来,我比谁都高”的道理。
经过一年多的心理辅导,良良的性格活泼多了。如今,他上课总把手举得高高的,巴望老师提问他;他还主动报名参加了学校的朗诵比赛,同学们都说他象变了个人似的。他的父母对他在公众场合、陌生人面前表现出的大方自然,感到骄傲和高兴,批评自然也少了很多。
良良的父母说,幸亏我提醒得及时,在初中阶段就将良良的不良性格改变了过来,这也为他以后的成功打下了基础。因为没有人能以胆小怯懦的性格获得成功的。
良良的事例告诉我们,孩子胆小怯懦与家庭环境是分不开的,而良良的转变也告诉我们,虽然性格是天生的,不可根本扭转,但是通过适当的训练,是可以逐步改善,并最终使人克服胆小、害羞心理的。
“精神恐惧症”是学校病之一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在工作中感到类似良良的学生不在少数。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学校病”之一——“精神恐惧症”,即指这种性格缺陷:因考试成绩不佳,学生的心灵受到折磨,一看到公布分数就恐惧;一看到老师责备的目光,就吓得呆若木鸡;老师大声训斥别的学生,也会抑制他的智力活动,因为恐惧心理已经使他不能正常思维了。
这类孩子性格的形成原因:
身体方面的影响:体弱多病,但更重要的是由于父母不良的教养所致,孩子稍有不适,就去求诊,用药过多。
教育方面的影响:过度限制孩子活动,管得过多,唯恐发生意外,或者家长为了省心,限制孩子的活动范围。
环境及其他影响:生活单调,外出机会与平日接触的人少,造成孩子不爱说话,不合群,缺乏适应能力,腼腆怯生。
胆怯退缩,是孩子前进中的一大障碍,是成长、成功路上的绊脚石。那么,如何踢开这块绊脚石,让孩子勇往直前地往前冲呢?
给孩子个人的建议——
1. 训练自己盯住对方的鼻梁,让对方感到你在正视他的眼睛。
2. 径直迎着别人走上前去。
3. 开口时声音洪亮,结束时也会强而有力;相反,开始时声音细弱,闭嘴时也就软弱。
4. 主动展示自己。
5. 事先演练要说的内容,到时就会胸有成竹。
6. 和比自己强的人交往。这样,你会学到更多的知识,还可观察强者的弱点和缺点,从而增强信心。
给家庭方面的建议——
1. 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让其丢掉依赖性。
家长要多和孩子交流,启发他自己申请可以完成的任务,要让孩子时刻提醒自己不要依赖别人,要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有了独立精神,解决问题时就会大胆一些。
2. 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多到陌生环境中锻炼。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必须鼓励孩子和小伙伴们多接触、多游戏,消除孩子对外界的陌生感,继而鼓励孩子主动与人交谈、相处,接触的人多了,孩子自然会胆大一些。
3. 锻炼能力,树立自信心。
要去掉怯懦,就必须提高能力。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独立去买东西或办力所能及的事情,成功的次数多了,孩子自然就能信心百倍。
4. 磨炼意志,勇敢地面对困难。
孩子受挫时,家长要多慰勉他向强者学习,胆怯时可以想想强者的形象,也可以暗示自己“他行,我也行”,鼓励自己迎接挑战,勇敢面对生活和学习。
这其中,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
1. 树立自信心是战胜胆怯、退缩的法宝。
我们都有考试怯场的经历:平时学习不错,但是一遇到重大考试就紧张得不得了,大脑一片空白,会做的题也不会了。胆怯、退缩的人往往更容易、更经常出现这种情况;而那些自信、胆大的人,越是大考发挥得越好,因为他自信心强,不瞻前顾后,不想那么多,大脑的兴奋点都集中在如何答题上,所以比较容易发挥水平,甚至超水平发挥。那么,胆小退缩的人在做事前就应该告诉自己: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抱着平常心去面对挑战,注重过程,别注重结果,反而不会让自己留下遗憾。
2. 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树立自信心打下基础。
自信不是凭空产生的。如果你要参加考试,但一点也没复习,那么再自信的人也不敢认为自己能考好。对胆小退缩的人来说,每一次失败都会是一次重大的打击,所以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更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就会为自己取得成功提供可能性,为树立自信心打下基础,而每一次成功又成为尝试下一个任务的动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最终使自己越来越自信。
3. 对失败进行正确归因。
每当遭遇失败,胆小退缩的人往往垂头丧气、耿耿于怀,结果导致自己更退缩,更缺乏自信,更没有勇气去尝试新的任务。但是如果能对失败进行积极的归因,则有助于增强自信心。如,考试没考好,不必灰心丧气、一蹶不振,而要冷静分析自己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如果是自己没有复习到这个知识点,那么把它弄明白就是了,如果自己努力了还是不会做,也不要给自己贴上“我很笨”的标签,因为这个标签会在无形中压制你的勇气和创造能力。你可以向会做的同学请教,学习他们的解题方法和好的学习方法。即使有些同学真的比你聪明,你也不必自卑,因为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大多数人的智力都差不多,都属于中间水平,即便你靠后一点,属于笨鸟,别忘了,笨鸟是可以先飞的!
4. 扩大交往范围,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
胆小退缩的人很少与人交往,并不是他们自恃清高;相反,他们往往认为自己不可爱,不受欢迎,别人不愿与之交往。如果形成了这种消极的自我认识,那么,他们在行动上就会有意无意地表现得让人很难接近。其实,当你认为自己是可爱的,能被别人接受的时候,你就会表现出自信和可爱,人们就会愿意与你交往的,而交往的人越多,你就会越自信,越不那么胆怯和退缩了。
5. 注意身体语言。
羞怯的人与人说话时,不敢看对方的眼睛,他们的目光常常是冷淡的、闪烁的,本来这种身体语言传递给对方的信息是你很胆怯和不安,但是对方往往会把这种身体语言误解为冷淡、自负,从而避之千里。其实,胆怯的人不与人主动打招呼或说话,并不是他们没礼貌或冷淡,而是怕说出的话不合适而已。
其实,心理学家认为只要将身体语言做出一些调整,就能产生令人吃惊的效果。专家建议,内向的人与人交往时,面带微笑、身体前倾、友善握手、眼睛对视,这会使得外在形象亲切、随和,并获得友好的回报。
当然,要想变得胆大、自信,需要长期努力,尤其对于胆小害羞的孩子来说。但是当你真的成为了敢于尝试新领域、勇于迎接新挑战、自信乐观的人之后,你就会知道,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