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翠翠
山东省中医院心病科老专家邵念方今年76岁,原本全天坐诊减为半天,剩余的时间他将几十年的中医研究写成洋洋洒洒五本养生书,互相独立又成系统。在这些理论基础之外,邵念方却用一首《养生歌》和一套“三招五式”养生操完败了市面上的养生秘笈。
养生操:完败颈椎病和腰痛
第一次采访邵念方是在冬天。早到等候的记者远见一位矍铄老人走进门诊楼,跟旁边的护士大声打招呼。护士称赞衣服漂亮,老人笑容满面:“今天有记者采访,这身大氅刚上身。”记者才知道这就是山东名老中医邵念方。
这一次采访,记者在8月4日上午11点钟来到门诊,6号候诊室门口仍然被病人围得水泄不通。邵念方坐在人群中,身着白色竖条纹衬衫,外罩白大褂,脚上却蹬了一双灰绿色的Cross洞洞鞋。
此后一个小时,三波病人陆续就诊,一身白衣的邵念方把脉、看方,开药,甚至还给一位病人画了一张从医院到泉城广场的行车路线图,路线规划并非最近,却是这个时间段最顺利的。每个病人问诊结束后,邵念方就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张印满字的A4纸送给病人。
“这三波病人都来自老家河南濮阳,乡亲们比较信得过我。我加班也得帮人看完。”这时,邵念方也将一份神秘的A4纸材料递到记者手中,笑着说,“这是我编的《养生歌》。”凡是遇见的人,邵念方都会赠送一份,发完后回家继续打印一摞装进包里。
记者看到,这首七言62行的《养生歌》并不押韵,但表达清晰流畅,既有对食物养生功能的论述,也有对运动方式的阐述,甚至照顾到“多晒太阳壮筋骨,直晒需涂防晒霜”的细节。
“若问养生,详细莫若《养生歌》,简单不过九个字:少吃饭、多干活、别生气。”邵念方将自己养生理论的总纲放在第一句:“哲理养生是总纲,对立统一整体观,返璞归真是真谛,顺应自然境界高。”
他认为凡事讲究舒适自然,比如“吃”,万事万物可做蔬菜瓜果、五谷杂粮的,只要没毒,都要吃,种类越多越好,食物讲究“相生相克”,少吃一样就是损失。“运动”则需根据年纪和身体量力而行。“50岁时,我觉得自己生龙活虎,跟年轻人一起爬山,总是最快的。”那时,每日上下班,从省中医到千佛山后门的家,邵老是一边走路一边看着风景往返的。
但自从过了六十岁,邵念方再也不“逞能”,而是转向缓、静、慢的伸展运动,因为“激烈运动会磨损关节”。根据自己的经验,邵念方自创了一套健身操,只有“三招”,又可拆分成“五式”:第一招为扭转乾坤,借此扭动身躯和上肢,预防颈椎和腰椎;第二招为翻江倒海,以活动脊椎带动四肢;第三招白鹤展翅,上仰头舒筋活血。
三分钟后,记者觉得自己将会用这“三招五式”完败所有患有颈椎病和腰腿痛的同事们。
一本《医经》话“明哲”
1959年,自邵念方踏进山东省中医药大学校园,中、西医加起来读了7年,其后留在省中医,从内科大夫做到名老中医,从实习医生做到博士生导师。退休后,邵念方返聘于省中医坐诊,终于不似年轻时忙碌,邵老的退休生活却并不清闲,因为他“终于可以写书了”。
研究近40年的中医从没谈过养生,退休后的两年内他却一口气写了五本养生书,分别是《哲理养生》、《四季养生》、《生理养生》、《心理养生》和《脏腑养生》。今年年初,人民文学出版社将五本书的初稿拿走,计划年底前就可集结成册上市。
洋洋洒洒五本书,俨然已成系统,还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比如《心理养生》打破中医心理学的空白,另辟蹊径,以护心脉来养生,也算匠心独具。而《哲理养生》是邵念方在中医界首先提出的学术论点,既然是第一个提出的,必然诸多问题,那就“抛砖引玉”,让后人们继续完善吧。
邵念方想了一会儿,把“明哲”提出来做关键词。他一直主张不管做人还是做学问,都要讲求“明哲”:“人要宜静宜动,唯有敛内才能定心,心定则‘明;‘哲是哲学,哲学本身是智慧学,简言之,‘明哲就是心明且有智慧。”
如今,他将“明哲”的理论引入自己的养生理论,而“首要奥义”就是得读“明哲”的书:“市面充斥着各类养生食谱的‘杂牌军,不如仔细读了一遍《医经》与《黄帝内经》的白话版本。”
邵念方一生推崇《医经》和《内经》。大学至今,邵念方几乎读遍两本经典的所有白话译本,然后才郑重地向别人推荐台湾学者傅佩荣的译本,“翻得最医学权威,还充满哲思”。
而“明哲”在养生中的奥义,则是“辩证施养”。当下人最爱人云亦云,以鸡蛋为例,前两年有科学报道说,鸡蛋黄不能吃,会增加胆固醇摄入量,“明白人”听后把蛋黄扔了。而“明哲人”则会用辩证的思维来看待:既然鸡蛋能够孵出活生生的小鸡,那么鸡蛋有可能是含有适宜万物生长的物质,肯定有营养,不然为何全世界各个民族各个角落都吃鸡蛋?
“我是一个特别讲究灵感的人。”邵念方说,一天早上在家写书法,写了好几遍都不满意,正懊恼一早上没有写成一幅字,这时老伴催促自己说,医院的车到楼下了,于是决定提笔写最后一遍,没想到这最后一遍竟然写得最好最满意。
“看来,人没有压力是不能成长的。”邵老打趣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