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2014-08-26 11:03陈志慧
求知导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时政高三知识点

陈志慧

“二轮复习” 还是复习,是对已知知识的再现,毕竟不是授新课,它失去了未知知识对学生们的吸引,失去了学生们对未知知识的渴望。“二轮复习” 仍是复习,而且是对已经乏味的一轮复习的再复习,更加无味。

如此下去,将会形成一个不堪设想的恶性循环,不但学生没有激情,自己也没有激情,生活也失去了光彩,甚至人的性格也失去了光彩,还造成时间资源的浪费。所以,我们既然不能在乏味中灭亡,我们就必须从乏味中爆发,想方设法挣脱二轮复习的无趣,让政治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实现二轮复习的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

一、从观念上打破对“二轮复习”错误的定义

“二轮复习”不是简单地对以往知识的重现,也不是重复一轮复习。一轮复习课是在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加深,而二轮复习是在一轮的基础上的再拓展、再加深。

无论是从纵向上的知识加深(一本政治书),还是横向上的知识拓展(四本政治书),都要使学生们在每一堂课有与以往不同的收获。这种不同的收获,就是同学们每一节课所期待和渴望的,就是他们不断追求知识、探索知识的动力。

二、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采取“三三制”的创新教学设计,使全班同学积极参与课堂。“三三制”,就是将课堂45分钟分成三个15分钟,前面15分钟是两位同学轮流的时政材料发言,中间的15分钟是师生共同梳理专题要点,后面的15分钟是同学们的动手练习。

第一个15分钟:两位同学逐个将自己课前准备的最近一周的时政材料进行简单朗读,其他同学听材料,找关键词,并进行提问。关键词找到后,又请另外的同学思考与政治四本书相应知识点的结合。大家进行不同角度的补充后,请这两位同学发表自己准备好的观点。最后,教师进行完善和总结。

1.对发言同学的锻炼

积极寻找最近的时政资料,增强学生创新的意识和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增强同学们关心社会、关心国家的责任感;课堂材料的朗读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自己找关键词培养了有效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组织答案培养了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朗读声音音量的控制、语速的把握培养了尊重他人的优良品格。

2.对未发言同学的锻炼

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时政热点,带来的是不同的收获;聆听材料增强同学们的尊重他人发言的意识;听材料找关键词,培养同学们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和有效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争先恐后补充相应知识点,培养同学们积极参与、快速思维、熟练调动知识的能力。

第二个15分钟:师生共同梳理专题要点,归纳可能涉及的题型,总结出答题模板。

同学们的合作参与,充分感受自己为该堂课所做的努力和贡献,他们会感到无比自豪。也可以通过竞赛的方式,让每组同学进行总结成果的大比拼,每小组同学形成整体,增强同学们的协作能力。

第三个15分钟:对该节专题知识进行练习巩固和提高,将自己总结的原理用于材料中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检验自己能否熟练调动知识。

“百闻不如一见,百讲不如一练”。政治教师在复习中感到头痛的往往就是,一个知识点反复讲了好几遍,同学们仍然记不住。其实问题就在于学生练得太少。老师们要舍得把时间让给学生,放手让他们去做,无论结果是对是错,交给他们自己去总结。他们自己总结越多,收获就越多。

三、创新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不要认为高三复习课就用不着多媒体,相反,高三复习课恰恰应该多使用多媒体教学。

针对高三政治学科,特别是后期的复习,我们不再是简单地重复书本的基础知识,而更多的是将知识点形成体系。这就需要一个来PPT呈现整体的知识框架,既节约时间、增大知识容量,又简洁美观,还给学生直观的感受,更深的印。

后期的高三政治学科复习中要求结合时政热点(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2014年的全国两会、雾霾、食品安全等),同时贯穿在在材料中的找关键词这一方法。这就更需要老师将材料显示在PPT上,方便学生们去看材料,找关键词。

当然,PPT不能简单地只是用文字的展示,我们还可以插入视频片断,动画效果,丰富课堂形式,实现趣味性与有效性的统一。而且视频里的画面、人物的情绪,有时会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情感教育上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作者单位:贵州省开阳县第一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时政高三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高三·共鸣篇
高三后期如何做到有效复习
关于G20 的知识点
时政
时政
时政
我把高三写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