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石油流向何方

2014-08-26 11:29孙兴杰
中国工业评论 2014年14期
关键词:逊尼派巴格达伊拉克

孙兴杰

伊拉克局势的巨变给中国的启发在于必须重视石油的安全属性,无论能源供应多元化还是中国资本的全球化都需要充分考虑到地缘政治风险。

毫无疑问,伊拉克自6月以来成为全球政治经济的焦点,跨越伊拉克和叙利亚的极端主义组织“伊拉克与黎凡特伊斯兰国”(ISIS)已经控制了伊拉克北部地区,而西北部的库尔德人最终还是占领了基尔库克的油田设施,将伊拉克北方石油公司的工人赶走了。

虽然伊拉克石油部谴责库尔德人“背后捅刀子”的行为,但是巴格达政府只能控制巴格达以南的地区,伊拉克事实上已经分裂了,库尔德人虽然没有加入ISIS,但是却趁乱拿回了想要拿到的那部分石油收益。而ISIS则以低价出售原油,以换取美元,ISIS成为最财大气粗且有稳定基地的极端组织。6月底,ISIS的头领巴格达迪首度露面,要求全世界的穆斯林追随于他,因为他是先知的继承人。ISIS不仅给伊拉克带来了严重的挑战,这个“拼凑”起来的国家面临着一场旷日持久的内战,同时也对全球安全带来了冲击。

伊拉克的石油生产刚刚进入正轨,要安全进入国际市场看来还是非常困难的。石油,不仅是一种工业社会必备的原料和商品,也是战略物资,仅仅依靠金钱恐怕难以买到石油。但是,伊拉克的石油生产秩序谁来维护呢?

风波乍起

伊拉克的局势大抵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极端主义组织ISIS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里几乎兵临巴格达城下,而伊拉克政府军则溃不成军,巴格达政府颜面大失,总理马利基几度撤换前线指挥官。虽然政府军抵挡住了ISIS的进攻,但是也没有能够成功收复失地,若这种僵持的状态持续下去,那么伊拉克可能就无可挽回地陷入分裂,中东地区的心脏将出现一个新的断裂地带。伊拉克的变局多少给国际油价带来了冲击,石油价格高度受到地缘政治风险的影响,油价一度走高。一个月之后,当伊拉克南部形势已经比较稳定之后,市场对风险的恐慌情绪稍微缓解,油价有所回落。伊拉克的局势震荡难免会使油价处于高位。

伊拉克的石油储量在全球排名第五,算得上是影响世界石油市场的重要力量。但是回顾过去30多年,伊拉克的石油生产一直处于非稳定状态。1979年之后,伊朗发生革命,两伊爆发战争,再接下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结果引起第一次海湾战争。此后伊拉克处于英美的严厉制裁之下。2003年萨达姆政权被推翻,但伊拉克国内政局一直不稳定,直到最近两三年,伊拉克的石油生产才算恢复到正常轨道。石油生产与出口基本达到欧佩克的限额,依靠石油收入,伊拉克战后重建呈现出比较好的势头。

而ISIS的出现打乱了巴格达政府的算盘,其中的原因当然非常复杂,但从利益分配格局来看还是有迹可循的。毫无疑问,从财政收入来说,伊拉克是个租金国家,依靠石油资源带来的收入维持国家运转。石油无疑是一种馈赠,但是也是诅咒,世界上依赖能源出口的国家很少能够摆脱这种诅咒,因为石油出口的产业链并不长,对本国工业体系的带动效应不是很强,吸纳就业能力有限。多数能源生产国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工业体系。因此,财政收入结构难免畸形,严重依赖石油出口收入,甚至到了油价波动直接影响财政盈亏的程度。比如油价跌破100美元,可能很多石油出口国的福利就需要削减。

石油出口固然能够带来大量的收益,但是如何分配利益并不是简单的问题,切分蛋糕的时候,每一方都希望利益最大化。若没有稳固的财税体系,利益的分配就是博弈的过程,纸面协议也不一定能够保证被执行下去。伊拉克的石油生产恢复了,也能够顺利进入国际市场了,那谁将获得更多的好处呢?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伊拉克就难以实现稳定。利益分配与教派冲突叠加到一起,最终的结果就是石油生产与盗匪猖獗并行。

现任政府总理马利基是个什叶派政客,曾经在伊朗生活过,伊朗政府目前全力支持马利基镇压叛乱。但伊拉克的稳定取决于什叶派、逊尼派和库尔德人三方的妥协,任何一方将利益最大化都意味着大乱。萨达姆来自伊拉克北部的提特里克,是逊尼派,而且伊拉克自建国以来都是逊尼派掌权,逊尼派自认为是阿拉伯的普鲁士人。而当萨达姆被推翻之后,逊尼派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美军占领当局解散了逊尼派的军队与政党,在伊拉克出现了一个权力真空。美国扶持马利基虽然暂时稳定了局势,但却埋下了日后冲突的种子。不但激进的逊尼派要求推翻马利基政权,温和的逊尼派也对无权的地位很不满。

ISIS的出现看似非常突然,其实是伊拉克内部治理积弊的必然结果,而伊拉克的石油生产也是建立在一个如此脆弱的政治基础之上。欧美石油公司不但对伊拉克政府比较苛刻的条款感到不满,而且也对未来的政治风险有所忌讳。由此出现的一个结果就是,欧美石油公司在伊拉克石油生产中并没有占据主导,而中国等新兴国家的石油公司拿到了不小的份额。美国的媒体和官员也不断释放出信息:中国是伊拉克战争的最大赢家。而当伊拉克政局陷入混乱之后,已经没有赢家了,全都是输家。由此,人们也应该对石油的多重属性有所了解,它不仅是简单的商品,而是带有浓厚的地缘政治色彩。

谁来保护伊拉克油田

当ISIS兵锋指向巴格达的时候,油价处于脆弱之中,因为巴格达以南聚集了伊拉克主要的油田。当双方处于僵持之后,投资者的情绪也稳定了一些,ISIS占据了摩苏尔,短期内难以占领巴格达,这不是意味着伊拉克的石油就安全无虞了呢?未必如此,ISIS和库尔德人控制了伊拉克通往土耳其的杰伊汉石油管道,石油管道的安全与石油生产同样重要。

石油除了具有一般商品的属性之外,还具有金融属性和安全属性。所谓的石油属性意味着石油价格在金融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石油是最重要的大宗商品。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元与黄金脱钩之后,美元成了无本位的货币,而美元与石油挂钩,石油的计价、结算都以美元为中介完成。石油价格成为吸纳美元超发的“海绵”,每次石油价格暴涨与美国的宽松货币政策不无关系,如果加上中东地缘政治震荡,油价就会出现暴涨。油价的涨跌也成为国家财富转移的通道,油价暴涨使石油生产国大获其利。俄罗斯、沙特、美国将从中获益良多,美国的油气生产已经接近历史的峰值,而油价上涨也有利于美国开发页岩油气资源。endprint

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之后,普遍的观点认为美国为了伊拉克的石油而战,但战后美国石油公司在伊拉克斩获并不多。最近有消息披露,美国并不是想获得伊拉克的石油,而是希望伊拉克的石油不进入国际市场。因为伊拉克石油产能完全恢复,日产石油将达到600万~1200万桶,这样的增量对国际石油市场是个不小的挑战。而增加石油产量和出口量是伊拉克战后重建必须走的道路。美国并没有意愿去保护伊拉克的石油生产。而从现实的形势来看,中国石油公司占据了伊拉克石油生产量的1/4之多,美国更不会为中国承担政治风险。

石油的金融属性和安全属性需要一个稳定的政治秩序才能保障,但是看看伊拉克自1932年独立以来的历史便会窥知,这是个高度不稳定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殖民与帝国退场,资本的扩张依然继续,但政治秩序的维持交给了现代主权国家。显然,伊拉克政府一直没有承担起这个责任。美国试图改造伊拉克政府,但是对一个部落社会进行改造,根本不具有可行性。美国总统奥巴马要结束这场愚蠢的战争,美军已经从伊拉克“裸退”,从战略上来说,这是明智的。美国对中东的能源依赖已经降到历史新低,在未来美国还会成为油气出口国家。从石油的金融属性来说,美国并没有保护伊拉克石油、使之进入能源市场并压低油价的意愿。

对于中国来说,在伊拉克北部并没有太多的权益,目前在伊拉克的经济利益基本还比较安全。但是伊拉克局势震荡最终要影响中国在伊拉克的投资以及石油进口,伊拉克局势的巨变给中国的启发在于必须重视石油的安全属性。无论能源供应多元化还是中国资本的全球化都需要充分考虑到地缘政治风险。中国从伊拉克进口的石油占伊拉克出口总量的近一半,虽然伊拉克在中国石油进口来源国的排名中只在第五位。

石油进口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中国在伊拉克大量的资本投入,伊拉克几十年的禁运、战乱,石油生产的基础设施需要补上大量的欠账。中国公司在这方面投入了巨资,要收回这些投入需要的是时间。而伊拉克政局的动荡恰恰压缩了这一周期,同时平添了更多的风险。伊拉克再次将中国海外利益的保护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若美国不出面干预,马利基政府能否重新统一伊拉克呢?若不能的话,中国与伊拉克签署的一系列合同如何实施下去,这些都是问题。中国已经派出中东特使前往伊拉克、伊朗和土耳其三国,可以预见,中国很难在伊拉克这次变局中置身事外,这不仅是履行大国责任,也是切实保护本国利益的需要。

ISIS宣布建立哈里发国家,这意味着这一极端组织进一步激进化,也引起了广泛的国际关注,连沙特也对这一组织感到不安。此前伊拉克政府指责沙特向ISIS提供资金。现在沙特愿意向伊拉克政府提供援助,而伊朗此前就向巴格达提供资金和武器。可以说,ISIS的极端化促使援助巴格达的国际阵营正在形成。伊拉克的乱局已经让美国感到压力,共和党认为奥巴马仓促撤军才造成这一窘境;俄罗斯需要应对极端逊尼派的挑战,高加索地区依然动荡;土耳其不愿意看到库尔德问题再次激化。虽然每个国家都没有单独介入的意愿,但是合作空间还是不小。中国需要利用并参与多边合作框架来保护伊拉克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石油,凝聚了经济利益、战略博弈,因此石油也最容易被阴谋论笼罩。对中国而言,到了为本国石油安全进行战略谋划的时候了。伊拉克,只是个起点。

(作者为理论经济学博士后、供职于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文章不代表本刊观点)endprint

猜你喜欢
逊尼派巴格达伊拉克
伊拉克立法反对以色列
巴格达的星星
激战正酣
分析伊拉克宗教派别
伊拉克妇女因露手导致冲突
伊拉克恐怖袭击百人死伤
萨科齐突访伊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