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民+刘俊卿+刘静
技术、产业发展没有抓住核心就是泡沫,泡沫终究要破灭。理清了创新产业发展的思路和经营的核心产业技术,就不难辨别五花八门的伪概念、伪产业。
“你看这多像两个芯片,紫光创立之初似乎就预示着要以芯片为发展重点。” 紫光集团有限公司总裁赵伟国指着紫光的LOGO说。
7月18日,这家曾经以生产电子外设产品而闻名的企业再一次出手收购国内芯片设计企业锐迪科。一年前同样在7月,紫光将国内通信领域颇具影响力的芯片企业展讯收入麾下。
对于紫光集团而言,芯片产业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而对于赵伟国来说,芯片是自己的老行当。清华电子系毕业的赵伟国学了8年通讯、做了10年IT工程师。他曾在14年前创立同方微电子公司(现上市公司同方国芯的前身),为全国40%的居民提供了身份证芯片。如今,他决然全身心投入到芯片领域。
在锐迪科收购完成前一天的下午,赵伟国在紫光大厦接受《中国经济和信息化》(下称CEI)的专访,讲述了紫光钟情芯片,收购展讯、锐迪科的前后。
谈芯片:芯片是唯一发展重点
CEI:紫光去年收购展讯,一年后又收购锐迪科,紫光为什么要发展芯片产业,芯片产业将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赵伟国:从2011年我们就计划进入芯片领域。首先是因为对紫光这个行业熟悉、有感情;其次紫光作为清华大学控股的国有企业,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必须在国家重点领域担当重要角色。
集成电路在现代工业大厦中相当于钢筋,信息无处不在,意味着芯片无处不在。芯片既是高科技,又是现代工业和信息产业的基础产业。无论从产业、信息、还是从国家主权安全看,都非常重要。紫光这种企业,包括我本人应该担当这件事情。
外界认为,收购展讯、锐迪科后,芯片将是紫光集团多个产业模块之一,这不是很准确,应该说芯片是紫光唯一的发展重点。未来紫光的主导产业就是集成电路,也是唯一的主导产业,当然,紫光历史上形成了很多资产,包括医药、燃气等,否则也没有能力收购展讯和锐迪科。
展讯和锐迪科加起来,从产值和数量上,已经占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最大份额,如果只算独立的芯片供应商,也是最大的。紫光希望能成为一家世界级的芯片巨头,我想用5年、10年甚至20年来实现这个愿望。
CEI:当前国内芯片产业依然比较弱小,紫光做成世界级芯片巨头的信心来源于什么?有哪些基础?
赵伟国:中国芯片产业依然很弱小,基数很小。但在我看来,中国芯片发展的春天来了。首先,当前国家、社会及资本市场对芯片都足够重视。其次,通过近年来的高速发展,中国已经不是简单的世界制造大国了,而是高科技的制造大国。中国已经成为最大的芯片市场和产业基地,更加贴近市场,贴近产业,这为芯片产业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发展成长条件。再次,今天中国变得更加富强富裕,资本市场不断发展,企业自身的力量已经强大起来了。企业自身能力的壮大,使得紫光具备国际并购能力。10年前别说紫光,中国任何一家有实力的企业去美国收购一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几乎不可想象。另外,近10年来大量海归人才回国创业,也为这个行业提供了必要的人才基础。。展讯、锐迪科等企业的成功,证明在芯片产业中已经形成人才积累和聚集效应,加上本土人才的成长,这样的交集形成了强大的、新的人才基础。
从国家层面看,芯片是一个有能力发展也必须发展的产业;从产业层面看,也具备了发展的基础;从资本层面看,芯片是很好的投资方向,所以产业的春天到了。
CEI:紫光如何实现成为芯片国际巨头的目标?
赵伟国:我们将沿着华为在高科技领域成为国际巨头的道路再走一遍,依靠“专业专注+重金投入+全球揽才”,在完全国际竞争的市场中成长起来。
谈收购:志在必得
CEI:为什么选择收购展讯和锐迪科这两家企业?为什么会在这个时间段?
赵伟国:今后,紫光集团要倾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而且重点在移动芯片通信、数字电视、可穿戴物联网等领域。在这个变化的领域,是我们有能力发展的空间。
首先,就展讯、锐迪科这两家企业而言,在业务角度既有竞争,又有很强的互补性,业内普遍看好。其次,两家企业都是美国上市公司,有着国际化的市场和团队,而企业又在中国本土,主要组成人员都是中国人,所以在文化交流、市场和管理方面,我们更容易沟通达成一致。如果收购国外公司,因为管理和文化原因可能会玩不转。而且如果收购两家纯外国公司,管理美国、欧洲人,我们缺乏信心。高科技企业更依赖人,如果不能获得团队认同,充分沟通、协调,不能推动发展,就可能砸在手里。
恰巧展讯创始人是我师兄,我对他们有所了解。我们先后用了2年时间去考察这个产业,同时等待机会,去年机会来临。在收购展讯时,其实紫光已经在考虑锐迪科。但是我们在那个时候,没有精力和经验同时打好两场并购战。
CEI:收购展讯和锐迪科采取了不同的方式,为什么会有区别?
赵伟国:收购展讯紫光获得进出口银行的贷款;收购锐迪科是通过海外子公司来进行,形式不同,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是全盘收购。收购锐迪科因为紫光没有拿到“小路条”,是通过境外的紫光国际完成收购的。在境外收购,不受“小路条”监管。之所以这样做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我们不能违规,但又要把事情做成。
在收购的过程中找朋友、财团借钱,现在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帮助我们的。在海外收购,资金成本会更低。
CEI:在收购展讯和锐迪科过程中,都付出了一些溢价,为什么非要两家全部收购?为什么这么有信心?
赵伟国:第一,两家的协同效应会加速中国在这个领域的竞争力和技术地位。第二,双方团队对未来产生的协同效应也认可。第三,中国政府越来越尊重市场主体企业,大家看到了约束的因素,还没看到更多支持的因素,更多的是支持我们。无论从企业的信念,还是团队对企业的认可,还是政府给紫光的支持,都给了紫光信心、能量。endprint
谈竞购:对产业是好事
CEI:在收购锐迪科时,紫光与浦东科投进行了竞购,如何看待资本市场对芯片企业的追逐?
赵伟国:这是好事,证明大家都愿意投资芯片,看好行业发展的前景。国家的重视、社会的关注,会催生行业。一个产业和行业的发展,一定是众多企业参与的结果,一定要经历百舸争流、千船竞发的情况。未来或许经过大浪淘沙,会进行整合,但是在今天是好事情。行业的发展,一定是很多企业参与才能成长、成熟起来。芯片产业在国外较为成熟,但是在中国是新兴产业。当然,做企业切忌跟风,应当认清能力边界,在能力范围内做事情。
CEI:外界认为芯片行业收购可能存在投机行为,你怎么看待?
赵伟国:每个企业做事,总有原因。紫光更多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做企业,在有能力、有资源、有把握做好的情况下,要选择有使命感的方向。方向选定,咬定青山不放松,咬紧牙关做下去。在这里我要强调,收购展讯、锐迪科不是简单的投资行为、套利行为,我是把它当作事业来做。别人怎么做我不清楚,紫光是这么做的。
CEI:根据相关资料,紫光现在对展讯的持股已经降低到51%左右,这是什么原因?
赵伟国:并购肯定是有合作伙伴的。我准备在芯片行业做下去,至于别人,合作伙伴、合作者有他们自己的想法。这就像有人帮你推车,你不能指望其一直推下去。对于紫光来说,我们是要长期奋斗下去,合作伙伴可能是投资行为。
集成电路领域是一个持续高投入、高竞争、高智力需求的行业。在这个领域想要作为主导者,应该有战略性考量,没有长期战略,没有有效激励,只能再做别的了。
CEI:两次收购成本很高,对财务成本怎么化解?
赵伟国:首先,展讯、锐迪科的盈利,已经对资金成本有覆盖。其次,紫光这几年积累了一些资金,也引入了外部合作伙伴进行投资,让企业运行足够安全。现在紫光还有50亿元现金,年底可能有100亿元现金,所以没有什么困难。
CEI:收购展讯和锐迪科会赚到很大一笔钱,你如何看待赚钱与发展产业的关系?
赵伟国:财富是事业的副产品,任正非、马云,柳传志等在创业时,都不是想赚多少钱,而是因为热爱这个事业,觉得有价值。当然他们知道成功了会发财。作为大股东、创始人,其实都是纸上富贵。当然,资本市场给出高的估值,对于企业发展更为有利。
CEI:未来展讯和锐迪科可能在国内继续上市吗?有什么信息可以透露?
赵伟国:不排除这种可能,从企业发展来看,进入资本市场获得更多资源,包括资本的支持、知名度的提升。同时资本市场也需要好企业,给投资人提供好产品。另外,企业总会有小股东、管理层,上市可以给其多方式的退出通道。至于时间上,水到渠成,还没明确规划。
谈未来:紫光+展讯+锐迪科再创业
CEI:在收购展讯和锐迪科后,紫光会为其发展提供哪些条件?
赵伟国:紫光不是投资公司,而是战略发展的推动者。我对展讯和锐迪科的团队说,不是紫光收购、投资了你们,而是“紫光+展讯+锐迪科”,在新的高度上大家一起再次创业。收购完成以后,既要发挥整合效应,又要避免企业之间因为合并带来动荡,导致竞争力下降。我们的策略是合而不并,两家公司继续分立运行,在市场、研发方面有所协同、协调,甚至在内部要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团队的利益和大股东的利益,都在母公司。我们不希望收购削弱这些企业的活力,反而希望在有活力的情况下使之变得更加强大。
具体来说,第一,我们会有更多的资本投入。紫光有些别的投资,包括未来也许会上市,作为大股东,在资本市场投入等。
第二,建立更加完善的激励机制。我们给的激励机制远远超过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时对管理层的激励。第三,清华学科优势,人才、技术、产品的储备,会对发展起到加速作用。
未来,我们会一起工作,但不会带着他们干活,不会指挥他们干活。
CEI:外界担心,无论紫光或者浦东科投,都是有国资背景的,收购会不会使得这些企业创新能力减弱、依赖性增强、发展变缓?
赵伟国:不会。这可能是外界对于紫光不了解。紫光传统意义上是清华大学下属企业,是国有控股企业,可也是在市场竞争中成长起来的企业。紫光是一个比民企还凶悍的国企。我们的团队有活力,有进取心。我不认为紫光和联想、华为、小米在机制上有什么不同,关键还是我们自身有没有能力把这些事情做好,我们的机制是足够灵活的。
CEI:紫光连续收购了两家芯片设计企业,如何看待未来可能存在的投资风险?
赵伟国:没有大风险。集成电路行业的变化已经快到用季度甚至月来计算。现在很多企业每个季度都会推出一款手机,一年几十款手机,每部手机都有一颗芯。为什么没有风险呢,像展讯、锐迪科都是赚钱的企业。10年之内芯片会不会消失?移动终端一定不会消失。信息行业尽管是一个多变的行业,但芯片的市场是确定的,最大的问题是你有没有本事去做。
CEI:国家近年来给予集成电路很多政策,这次力度很大也很明确,对于芯片设计来说应该是不小的利好,你认为国家发展基金应该是怎样一个路径?
赵伟国:我注意到国家设立超千亿元规模的基金,但没来得及特别研究。我关心的是国家意识到芯片的重要性,引起整个社会资本对行业的关注。这可能会拉动几千亿元的投资。我不关心具体是几千亿元基金,因为企业要靠自身发展,不能把国家当成靠山。
随着中国的发展,企业的角色应该越来越清晰。相信国家相关基金的投资、管理方,一定会探索出中国特色的路径,进行基金的使用。设计只是集成电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除了设计之外,国家产业基金很可能投资到封装、设备等领域。这个行业就像五个手指头,少了哪个环节都不好,但是设计是龙头。
CEI:紫光在芯片领域的对标企业是什么?
赵伟国:高通、联发科都是要学习的对象。马云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学习是创新的过程,真正的学习是创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