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芸
留白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文学、美术等作品的巧妙留白给人以想象美的感受,而刘德武老师的教学留白,则让原来拥挤的练习课变得疏朗起来,为学生留下了悬念,留下了多元解答和多维思索的广阔空间。下面选取刘德武老师教学“两位数加减法练习”的两个教学片段与大家一起赏析。
留出空白,延伸思考空间
在口算、笔算之后,刘老师开展了“拔萝卜”游戏,将学生分成了小白兔和小灰兔两队,竖式计算结果大于50时“萝卜”归小白兔,反之则归小灰兔。
(师借助课件展示“6□-2□=?”的竖式)
生:他们要!咦?我们要!我们要!
师:我听不清楚,我乱了。该谁要啊?
生:他们(小灰兔)要!
师:为什么该给小灰兔呢?因为两个数已经确定啊,减几都行,确定啦,所以得数也确定了?(学生纷纷在台下讲出答案)同学们说说看。
生:60减20等于40,40小于50。
师:他说得对不对啊?他说60减20等于40,40小于50。可是这道题一定是40吗?会不会比40稍微大一些?有没有其他可能呢?
生:有!
师:谁能举个例子啊?六十几减四十几比四十大,有没有?
生:68减28。
师:还是得40啊,很遗憾。
生:69减21。
师:对,赶紧算,69减21等于?
生:48。
师:那么这道题还可能不可能比48再大一点?能看出来吗?再多想一下。
生:69减20。
师:最大69减20得几啊?赶紧算。
生:49。
师:能凑够50吗?能比50更大吗?
生:没有……
师:对了,所以无论这道题填几,一定给谁啊?
生:小灰兔!
……
长期以来,练习课都是教师的烦恼所在。在练习课教学中,教师们虽在课堂中引入了情景教学、活动教学、合作学习等教学手法,但仍没有突破“重温知识—布置练习—讲解订正”这一模式,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而刘德武老师的这一堂练习课,却打破了传统模式。其中,“6□-2□=?”的两个留白让学生可以自己设定数字,带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从直接思维所得的“60减20”到筛选比较所得的“69减20”,学生自由配对数字,在无形中进行了多次两位数的加减运算和结果比较,最终得出最大的数“49”,把“萝卜”递给了“小灰兔”。这个过程中,刘老师循循善诱,层层递进,引导着学生向思维更深处漫溯,在方寸留白之间显数学思维的无穷奥妙,收获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美好教学意境。
留出空白,引发思考冲突
课中刘老师还开展了“猜一猜,水果盖住的数是几?”活动,用课件展示一些不完整的竖式,展示下面这道竖式时,引发了学生思考冲突。
师:几十四减二十几等于55,那你们说苹果和梨应该代表什么?
生:7!
师:苹果是7吧?这个梨呢?
生:9。
师:梨是9吗?我们看是不是?我们把梨打开,我说“1、2、3”,你们说“打开”,好不好?1……2……3……
生:打开!
师:对,果然是9。咦?那苹果是几啊?
生:7……打开!
师:打开就麻烦啦。我真失望,再看看,苹果是7吗?
生:8。
师:对,是8啦,7就不对了。7减2等于5,怎么不对啊?
生:4要减9减不了。
师:对啦,4要减9不够减,要向十位借1,退了1以后才是7,要不退1呢?应该是?
生:8。
师:所以苹果的数应该代表的是几啊?
生:8。
师:这说明我们刚才看题要一步步来,个位看十位,看得要全面,才能把题解出来,明白吗?
生:明白!
力至劲则衰,思至详则漏。反复练习、反复提醒往往适得其反,引起小学生对两位数加减法练习的倦怠。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刘老师创造性地借助“留白”练习,让学生们主动呈现错误,发现错误,进而在思考的“冲突”中改正错误,使得纠错效果大为提高。面对苹果、梨子图案遮盖下的“4-2=55”,学生很容易就求得“2”中梨子遮住的数字是9,却把十位看成是-2=5,得出“7”这一答案。于是,“打开!”这句失灵了,刘老师打趣说“打开就麻烦啦。我真失望,再看看,苹果是7吗?”这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立刻让部分学生意识到十位已经借走了1,应该是8才对,终于成功把苹果图片移开了。正是这一巧妙留白,构成了练习的阴晴圆缺,使得学生能乘上思维的翅膀在数学的天空中遨游,用自己的知识和深层次的思考去探究,去对比,去求证,从而真正提高思维能力。
“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刘德武老师精心设置的“留白”,让拥挤的练习课找到了平衡点,张弛有度,动静交融,在不经意间显出数学思维的天地之宽。学生摆脱固有练习的束缚,经历从紧张到轻松、从追求到成功、从渴求到满足的“奋斗”历程。这种“蛙声十里出山泉”的美好教学手法,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周瑜芽
E-mail:jxjyjxsxl@126.co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