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素英
【摘 要】 部门决算是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综合反映,是政府宏观经济决策、财政绩效评价、财政资金管理分析等的基本依据。主管部门做好部门决算汇审,对提高部门决算信息的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以某省教育厅部门决算汇审工作为例,结合部门决算的变化及传统部门决算汇审中存在的不足,分析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部门决算汇审效率的必要性;探讨了运用Delphi可视化软件开发工具和网络技术,开发部门决算汇审辅助系统,提高部门决算汇审工作效率,促进从预算到决算的全过程管理。
【关键词】 信息技术; 部门决算; 决算汇审
中图分类号:F8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22-0066-03
根据全国人大提出的要求,财政部自2000年开始自上而下进行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十多年来,初步实现了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目标,构建了较完善的财政预算及预算执行管理系统。随着财政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推进,某省财政厅继推行部门预算系统之后,2010年开始在全省财政预算单位推行财政一体化信息系统,为财政资金实现精细化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部门决算是预算执行情况的综合反映,是政府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参考,也是编制部门预算、进行财政绩效评价、分析财政资金管理情况的基本依据。主管部门做好部门决算汇审,对提高部门决算信息的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传统部门决算汇审中存在的不足
(一)难以适应财政资金拨款方式改革的要求
随着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教育厅及所属二级预算单位的财政资金拨款,通过财政管理系统,由省财政厅根据预算直接下达指标和额度,各单位按规定使用和支付财政资金。负责各二级预算单位部门决算汇审的主管部门是教育厅,不再是财政资金的二级源头,不承担财政资金的转拨,并不掌握和监督所有二级预算单位的适时财政资金及拥有完整的资金信息。部门决算汇总审核的重点之一,包括单位财政资金的预算和收支余的核对及其分析。在部门决算汇审中,教育厅虽然不掌握相关财务信息,但必须承担部门决算汇审任务;掌握相关财务信息的二级预算单位和财政部门分别承担部门决算汇审基础信息的编制单位和省级最终汇审。在二级预算单位和财政部门间核对财政资金信息,由于存在二级预算单位数众多、预算资金管理精细化、财务信息不对称、部门决算汇审时间紧任务重等客
观实际,需要安排有经验的专人负责核对大量繁杂的数据和信息,仍然存在反复调整账务和反复核对,带来数据和信息核对不够准确、影响汇总数据和信息的准确性、难以全面分析部门决算汇总信息,汇审质量与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
(二)难以适应财政管理改革的要求
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体系下,资金管理模式发生了较大变化,预算和资金管理精细化,资金流变得分散零乱。财政部门决算根据财政精细化管理框架来构建,所有资金有关专项的反映,都要按不同的文号以收支余分别进行连续核算和反映,包括每一笔财政资金的功能科目、经济分类科目,非税收入对应于所有收费项目及编码的上缴、拨款和结余及其明细。适应国家提倡机关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要求,部门决算中还要反映单位的三公经费和会议费、财政资金开支的三公经费和会议费等相关信息。教育厅所属事业单位,将实行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国有资产管理及固定资产折旧的信息反映、高校成本和费用信息反映等,部门决算汇审需要汇总、核对和审核的数据与信息量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高部门决算汇审效率的必要性
(一)财政信息系统提供了有利条件
综合以上情况,目前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已基本成形,新体制下的部门预算系统和财政财务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已全面投入使用,系统为促进精细化管理、实现财务信息的规范性与及时性提供了保障,教育厅决算汇审小组在汇审过程中使用数据库技术对大量信息进行批量处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将零星工作进行系统改进,充分使用省财政厅财政财务一体化信息成果,使之成为决算汇审工作的起点,按精细化管理及新的事业单位财务准则体系的要求,进行规范的预算指标管理、预算执行管理、核算管理,结合改进工作流程,将工作中常用的数据库分析方法进行总结、整理,编制程序并应用到实践中,最终解决每年决算汇审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难题。
(二)信息技术利用能满足管理要求
国内理论界和实务界,主要研究方向集中于财政国库管理研究和财政资金管理研究;缺少有关信息技术利用及开发应用软件等方面研究,难以核对财政资金预算、资金拨付预算、资金使用预算、预算资金使用的反馈信息等。通过梳理工作中的每个环节,使业务流程和信息技术有机结合,整合财政资金管理各类信息,提高部门决算汇审效率,同时促进财政资金绩效分析,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三)决算汇审利用信息技术成果需整合提升
为提高决算汇审质量,提高汇审工作效率,教育厅从2008年开始进行了相关数据的收集,进行了信息分析和技术整合探索,深入分析部门决算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需要改进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完善;同时使用数据库工具处理繁杂而庞大的零星财务数据,积累了一些经验,为不断改进奠定了基础。按照这种思路和方法,2009—2011年三年间,实现了审核信息从以前的6~7名核对人员减少到2人,核对时间从7~10天缩减到2~3天。连续3年与省财政厅数据一次对接成功。2012年部门决算汇审过程中,充分利用省财政厅财政财务一体化系统的现成数据,结合汇审小组积累的经验,通过数据库分析,提前2周向财政厅提供的数据提出质疑,最终省财政厅认定教育厅的数据是正确的。因此,在以往汇审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总结和思考提升,研究开发比较完善可靠的数据核实分析软件,有助于提高部门决算的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实现财政资金预算下达、预算核拨、资金使用、部门决算反映与汇总的一致性和可靠性,促进部门决算及时完成、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分析等。endprint
三、利用信息技术实施部门决算汇审的思路
部门决算汇审数据来源,包括部门预算文件,财政一体化系统、财政账务系统、教育厅财政一体化系统数据,教育厅账务系统中转拨款数据,单位财政一体化系统数据,单位账务系统数据,上报汇审报表数据等。这些数据核对一致,是保证部门决算汇审数据准确的重要基础。数据整理与核对,包括部门决算汇审前、汇审中、汇审表形成后、汇审表定稿后等流程,实现所有数据核对相符、相关信息准确、与预算批复一致。
(一)部门决算汇审前数据核实
预算与系统数据内部核对。部门预算文件与财政一体化系统、财政账务系统数据核对,形成财政厅的拨款和拨款支出数据。部门预算文件、教育厅财政一体化系统数据、教育厅账务系统中转拨款数据核对,形成教育厅的转拨款数据。部门预算文件、单位财政一体化系统数据、单位账务系统数据核对,形成单位收到拨款和拨款支出数据。核对不符的数据,各数据来源方核对核实处理。
预算与系统数据下发核对。财政厅的拨款和拨款支出数据与教育厅的转拨款数据、与单位收到拨款和拨款支出数据初次核对,形成初次核对数据。下发至各单位,由各单位核对核实,并将核对核实结果反馈教育厅。教育厅根据反馈结果,对于核对不相符数据分析原因,反馈给数据来源方核实处理,最终形成决算汇审前部门决算报表编制工作底稿。
(二)部门决算汇审中的信息核对
编制上报部门决算报表。各单位根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预算文件、工作底稿等会计资料,编制本单位部门决算报表,形成部门决算上报数据。教育厅接收各单位上报部门决算报表数据后,形成教育厅部门决算汇总表。
报表与工作底稿核对。教育厅部门决算汇总表、各单位部门决算汇总表与工作底稿信息核对,根据核对结果形成反馈意见,对于核对不一致信息分类梳理,反馈给信息来源方核实处理,最终形成决算汇审中部门决算报表审核工作底稿。
(三)部门决算汇总表形成后的信息分析
部门决算汇总表与财政核对。教育厅部门决算汇总表、各单位部门决算汇总表与财政厅有关信息核对,根据核对结果及信息来源,如存在差异或调整、核实信息,再进行信息反馈、核实处理、上报汇总;所有信息核对核实准确无误,形成上报财政厅的部门决算汇总表和决算报告。
部门决算汇审后工作总结及分析。教育厅部门决算汇审后,通过分析工作底稿、差异形成原因、调整事项整理、核实信息情况,对汇总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从汇审总体思路、工作组织、流程设计、实施步骤、工作方法、软件优势和不足等方面,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优化完善。
四、利用信息技术实施部门决算汇审的解决方案
利用信息技术实施部门决算汇审,要解决包括信息来源多、信息量庞大、审核任务重、工作时间有限、工作重复简单、差异情况复杂、审核要求高、汇审质量必须保证等技术问题;实现汇审工作流程化、多用户同时参与、协作中互相牵制、提高汇审效率、保证汇审质量、实现信息共享等目标。
(一)系统开发思路
部门决算汇审辅助系统,应实现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财政管理的信息融合,信息技术与决算报表软件的兼容,信息技术与单位账务的衔接,符合决算报表有关反映部门预算执行、预算核算决算一致、财政资金收支、非税收入征缴、财政专户管理资金收支、“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等信息要求;符合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要求;符合决算报表改革及变化要求。切合教育厅部门决算汇审单位实际业务和特点,建立在服务于高校教育经费反映的前提下,覆盖包括财政资金绩效分析、科研经费使用效益、债务规模变化及管理、三公经费管理及控制等资金支出重点关注信息。
(二)系统模块与功能
利用信息技术实施部门决算汇审,主要运用Delphi可视化软件开发工具和网络技术,开发部门决算汇审辅助系统。部门决算汇审辅助系统,要涵盖并运用移动设备、Delphi语言、软件开发工具、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的整合运用,实现处理大数据的多维分析、业务处理和存储,提供实时信息以实现准确审核与决策,使部门决算汇审在内部牵制中达到流程化及规范化,实现部门决算汇审报表变化可调整,满足信息源各方需求。
部门决算汇审辅助系统解决方案,以财政厅、教育厅、单位部门决算报表反映的资金为对象,以财政厅、教育厅、单位的财政一体系统和账务系统为资源框架,立足于各方资源的优化整合。系统拟包括任务、录入、报表、审核、汇总、分析、打印、传送等模块。任务模块实现信息管理和分析管理功能;录入模块实现自定义录入、数据录入、数据运算、数据插入、数据删除、数据复制、数据提取功能,数据提取功能包括财政数据提取、教育厅数据提取、单位数据提取和部门决算系统数据提取;报表模块实现基础数据报表、工作底稿、单位报表、汇总报表功能;审核模块包括审核数据、审核数据有效性、审核数据一致性、核对户数、审核结果查询;汇总模块包括完全汇总、分类数据汇总、单位数据汇总、选择汇总等功能。分析模块包括预算分析、预算执行分析、决算分析、差异分析、绩效分析等功能。打印模块包括数据选择打印、报表选择打印、工作底稿打印、审核结果打印等模块,传送包括数据传入、数据传出、导出Excel、批量传入、批量传出等功能。部门决算汇审辅助系统模块及功能如图1所示。
(三)部门决算汇审的突出变化
2013年部门决算汇审的突出变化,包括信息数据传输无纸化,部门决算会审定稿必须要求书面材料,其余所有信息数据传输,通过网络或电子数据上报,在辅助系统形成工作底稿,实现部门决算汇审网络化和无纸化,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汇审成本;报表编制与财政财务改革政策衔接,既强调报表数据反映真实、支出去向准确、报表分析结合管理、预算执行反映清晰,也加强与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新财务制度、三公经费管理、公务卡制度等财政财务改革政策的衔接。注重更加科学规范的汇审工作流程,建立起部门决算与部门预算、财政管理与会计核算、财政改革与管理要求相互反映、相互促进的有效机制。重视部门决算汇审信息安全,在辅助系统及信息数据传输处理中,对于涉密信息和数据,重视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和环境安全,保障部门决算数据的安全保密。
随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新财务制度、三公经费管理、公务卡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财政管理改革不断推进,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不断增强,部门决算随之呈现新的变化和要求,某省教育厅利用信息技术,提高部门决算汇审效率和汇审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将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到预算管理、跟踪预算执行进度、动态监控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将部门决算汇审工作前移,实施从预算到决算的全过程管理。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关于印发2013年度部门决算报表的通知[S].2013.
[2] 刘小宝.新制度背景下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3(20):113-115.endprint
三、利用信息技术实施部门决算汇审的思路
部门决算汇审数据来源,包括部门预算文件,财政一体化系统、财政账务系统、教育厅财政一体化系统数据,教育厅账务系统中转拨款数据,单位财政一体化系统数据,单位账务系统数据,上报汇审报表数据等。这些数据核对一致,是保证部门决算汇审数据准确的重要基础。数据整理与核对,包括部门决算汇审前、汇审中、汇审表形成后、汇审表定稿后等流程,实现所有数据核对相符、相关信息准确、与预算批复一致。
(一)部门决算汇审前数据核实
预算与系统数据内部核对。部门预算文件与财政一体化系统、财政账务系统数据核对,形成财政厅的拨款和拨款支出数据。部门预算文件、教育厅财政一体化系统数据、教育厅账务系统中转拨款数据核对,形成教育厅的转拨款数据。部门预算文件、单位财政一体化系统数据、单位账务系统数据核对,形成单位收到拨款和拨款支出数据。核对不符的数据,各数据来源方核对核实处理。
预算与系统数据下发核对。财政厅的拨款和拨款支出数据与教育厅的转拨款数据、与单位收到拨款和拨款支出数据初次核对,形成初次核对数据。下发至各单位,由各单位核对核实,并将核对核实结果反馈教育厅。教育厅根据反馈结果,对于核对不相符数据分析原因,反馈给数据来源方核实处理,最终形成决算汇审前部门决算报表编制工作底稿。
(二)部门决算汇审中的信息核对
编制上报部门决算报表。各单位根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预算文件、工作底稿等会计资料,编制本单位部门决算报表,形成部门决算上报数据。教育厅接收各单位上报部门决算报表数据后,形成教育厅部门决算汇总表。
报表与工作底稿核对。教育厅部门决算汇总表、各单位部门决算汇总表与工作底稿信息核对,根据核对结果形成反馈意见,对于核对不一致信息分类梳理,反馈给信息来源方核实处理,最终形成决算汇审中部门决算报表审核工作底稿。
(三)部门决算汇总表形成后的信息分析
部门决算汇总表与财政核对。教育厅部门决算汇总表、各单位部门决算汇总表与财政厅有关信息核对,根据核对结果及信息来源,如存在差异或调整、核实信息,再进行信息反馈、核实处理、上报汇总;所有信息核对核实准确无误,形成上报财政厅的部门决算汇总表和决算报告。
部门决算汇审后工作总结及分析。教育厅部门决算汇审后,通过分析工作底稿、差异形成原因、调整事项整理、核实信息情况,对汇总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从汇审总体思路、工作组织、流程设计、实施步骤、工作方法、软件优势和不足等方面,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优化完善。
四、利用信息技术实施部门决算汇审的解决方案
利用信息技术实施部门决算汇审,要解决包括信息来源多、信息量庞大、审核任务重、工作时间有限、工作重复简单、差异情况复杂、审核要求高、汇审质量必须保证等技术问题;实现汇审工作流程化、多用户同时参与、协作中互相牵制、提高汇审效率、保证汇审质量、实现信息共享等目标。
(一)系统开发思路
部门决算汇审辅助系统,应实现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财政管理的信息融合,信息技术与决算报表软件的兼容,信息技术与单位账务的衔接,符合决算报表有关反映部门预算执行、预算核算决算一致、财政资金收支、非税收入征缴、财政专户管理资金收支、“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等信息要求;符合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要求;符合决算报表改革及变化要求。切合教育厅部门决算汇审单位实际业务和特点,建立在服务于高校教育经费反映的前提下,覆盖包括财政资金绩效分析、科研经费使用效益、债务规模变化及管理、三公经费管理及控制等资金支出重点关注信息。
(二)系统模块与功能
利用信息技术实施部门决算汇审,主要运用Delphi可视化软件开发工具和网络技术,开发部门决算汇审辅助系统。部门决算汇审辅助系统,要涵盖并运用移动设备、Delphi语言、软件开发工具、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的整合运用,实现处理大数据的多维分析、业务处理和存储,提供实时信息以实现准确审核与决策,使部门决算汇审在内部牵制中达到流程化及规范化,实现部门决算汇审报表变化可调整,满足信息源各方需求。
部门决算汇审辅助系统解决方案,以财政厅、教育厅、单位部门决算报表反映的资金为对象,以财政厅、教育厅、单位的财政一体系统和账务系统为资源框架,立足于各方资源的优化整合。系统拟包括任务、录入、报表、审核、汇总、分析、打印、传送等模块。任务模块实现信息管理和分析管理功能;录入模块实现自定义录入、数据录入、数据运算、数据插入、数据删除、数据复制、数据提取功能,数据提取功能包括财政数据提取、教育厅数据提取、单位数据提取和部门决算系统数据提取;报表模块实现基础数据报表、工作底稿、单位报表、汇总报表功能;审核模块包括审核数据、审核数据有效性、审核数据一致性、核对户数、审核结果查询;汇总模块包括完全汇总、分类数据汇总、单位数据汇总、选择汇总等功能。分析模块包括预算分析、预算执行分析、决算分析、差异分析、绩效分析等功能。打印模块包括数据选择打印、报表选择打印、工作底稿打印、审核结果打印等模块,传送包括数据传入、数据传出、导出Excel、批量传入、批量传出等功能。部门决算汇审辅助系统模块及功能如图1所示。
(三)部门决算汇审的突出变化
2013年部门决算汇审的突出变化,包括信息数据传输无纸化,部门决算会审定稿必须要求书面材料,其余所有信息数据传输,通过网络或电子数据上报,在辅助系统形成工作底稿,实现部门决算汇审网络化和无纸化,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汇审成本;报表编制与财政财务改革政策衔接,既强调报表数据反映真实、支出去向准确、报表分析结合管理、预算执行反映清晰,也加强与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新财务制度、三公经费管理、公务卡制度等财政财务改革政策的衔接。注重更加科学规范的汇审工作流程,建立起部门决算与部门预算、财政管理与会计核算、财政改革与管理要求相互反映、相互促进的有效机制。重视部门决算汇审信息安全,在辅助系统及信息数据传输处理中,对于涉密信息和数据,重视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和环境安全,保障部门决算数据的安全保密。
随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新财务制度、三公经费管理、公务卡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财政管理改革不断推进,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不断增强,部门决算随之呈现新的变化和要求,某省教育厅利用信息技术,提高部门决算汇审效率和汇审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将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到预算管理、跟踪预算执行进度、动态监控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将部门决算汇审工作前移,实施从预算到决算的全过程管理。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关于印发2013年度部门决算报表的通知[S].2013.
[2] 刘小宝.新制度背景下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3(20):113-115.endprint
三、利用信息技术实施部门决算汇审的思路
部门决算汇审数据来源,包括部门预算文件,财政一体化系统、财政账务系统、教育厅财政一体化系统数据,教育厅账务系统中转拨款数据,单位财政一体化系统数据,单位账务系统数据,上报汇审报表数据等。这些数据核对一致,是保证部门决算汇审数据准确的重要基础。数据整理与核对,包括部门决算汇审前、汇审中、汇审表形成后、汇审表定稿后等流程,实现所有数据核对相符、相关信息准确、与预算批复一致。
(一)部门决算汇审前数据核实
预算与系统数据内部核对。部门预算文件与财政一体化系统、财政账务系统数据核对,形成财政厅的拨款和拨款支出数据。部门预算文件、教育厅财政一体化系统数据、教育厅账务系统中转拨款数据核对,形成教育厅的转拨款数据。部门预算文件、单位财政一体化系统数据、单位账务系统数据核对,形成单位收到拨款和拨款支出数据。核对不符的数据,各数据来源方核对核实处理。
预算与系统数据下发核对。财政厅的拨款和拨款支出数据与教育厅的转拨款数据、与单位收到拨款和拨款支出数据初次核对,形成初次核对数据。下发至各单位,由各单位核对核实,并将核对核实结果反馈教育厅。教育厅根据反馈结果,对于核对不相符数据分析原因,反馈给数据来源方核实处理,最终形成决算汇审前部门决算报表编制工作底稿。
(二)部门决算汇审中的信息核对
编制上报部门决算报表。各单位根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预算文件、工作底稿等会计资料,编制本单位部门决算报表,形成部门决算上报数据。教育厅接收各单位上报部门决算报表数据后,形成教育厅部门决算汇总表。
报表与工作底稿核对。教育厅部门决算汇总表、各单位部门决算汇总表与工作底稿信息核对,根据核对结果形成反馈意见,对于核对不一致信息分类梳理,反馈给信息来源方核实处理,最终形成决算汇审中部门决算报表审核工作底稿。
(三)部门决算汇总表形成后的信息分析
部门决算汇总表与财政核对。教育厅部门决算汇总表、各单位部门决算汇总表与财政厅有关信息核对,根据核对结果及信息来源,如存在差异或调整、核实信息,再进行信息反馈、核实处理、上报汇总;所有信息核对核实准确无误,形成上报财政厅的部门决算汇总表和决算报告。
部门决算汇审后工作总结及分析。教育厅部门决算汇审后,通过分析工作底稿、差异形成原因、调整事项整理、核实信息情况,对汇总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从汇审总体思路、工作组织、流程设计、实施步骤、工作方法、软件优势和不足等方面,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优化完善。
四、利用信息技术实施部门决算汇审的解决方案
利用信息技术实施部门决算汇审,要解决包括信息来源多、信息量庞大、审核任务重、工作时间有限、工作重复简单、差异情况复杂、审核要求高、汇审质量必须保证等技术问题;实现汇审工作流程化、多用户同时参与、协作中互相牵制、提高汇审效率、保证汇审质量、实现信息共享等目标。
(一)系统开发思路
部门决算汇审辅助系统,应实现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财政管理的信息融合,信息技术与决算报表软件的兼容,信息技术与单位账务的衔接,符合决算报表有关反映部门预算执行、预算核算决算一致、财政资金收支、非税收入征缴、财政专户管理资金收支、“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等信息要求;符合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要求;符合决算报表改革及变化要求。切合教育厅部门决算汇审单位实际业务和特点,建立在服务于高校教育经费反映的前提下,覆盖包括财政资金绩效分析、科研经费使用效益、债务规模变化及管理、三公经费管理及控制等资金支出重点关注信息。
(二)系统模块与功能
利用信息技术实施部门决算汇审,主要运用Delphi可视化软件开发工具和网络技术,开发部门决算汇审辅助系统。部门决算汇审辅助系统,要涵盖并运用移动设备、Delphi语言、软件开发工具、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的整合运用,实现处理大数据的多维分析、业务处理和存储,提供实时信息以实现准确审核与决策,使部门决算汇审在内部牵制中达到流程化及规范化,实现部门决算汇审报表变化可调整,满足信息源各方需求。
部门决算汇审辅助系统解决方案,以财政厅、教育厅、单位部门决算报表反映的资金为对象,以财政厅、教育厅、单位的财政一体系统和账务系统为资源框架,立足于各方资源的优化整合。系统拟包括任务、录入、报表、审核、汇总、分析、打印、传送等模块。任务模块实现信息管理和分析管理功能;录入模块实现自定义录入、数据录入、数据运算、数据插入、数据删除、数据复制、数据提取功能,数据提取功能包括财政数据提取、教育厅数据提取、单位数据提取和部门决算系统数据提取;报表模块实现基础数据报表、工作底稿、单位报表、汇总报表功能;审核模块包括审核数据、审核数据有效性、审核数据一致性、核对户数、审核结果查询;汇总模块包括完全汇总、分类数据汇总、单位数据汇总、选择汇总等功能。分析模块包括预算分析、预算执行分析、决算分析、差异分析、绩效分析等功能。打印模块包括数据选择打印、报表选择打印、工作底稿打印、审核结果打印等模块,传送包括数据传入、数据传出、导出Excel、批量传入、批量传出等功能。部门决算汇审辅助系统模块及功能如图1所示。
(三)部门决算汇审的突出变化
2013年部门决算汇审的突出变化,包括信息数据传输无纸化,部门决算会审定稿必须要求书面材料,其余所有信息数据传输,通过网络或电子数据上报,在辅助系统形成工作底稿,实现部门决算汇审网络化和无纸化,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汇审成本;报表编制与财政财务改革政策衔接,既强调报表数据反映真实、支出去向准确、报表分析结合管理、预算执行反映清晰,也加强与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新财务制度、三公经费管理、公务卡制度等财政财务改革政策的衔接。注重更加科学规范的汇审工作流程,建立起部门决算与部门预算、财政管理与会计核算、财政改革与管理要求相互反映、相互促进的有效机制。重视部门决算汇审信息安全,在辅助系统及信息数据传输处理中,对于涉密信息和数据,重视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和环境安全,保障部门决算数据的安全保密。
随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新财务制度、三公经费管理、公务卡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财政管理改革不断推进,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不断增强,部门决算随之呈现新的变化和要求,某省教育厅利用信息技术,提高部门决算汇审效率和汇审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将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到预算管理、跟踪预算执行进度、动态监控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将部门决算汇审工作前移,实施从预算到决算的全过程管理。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关于印发2013年度部门决算报表的通知[S].2013.
[2] 刘小宝.新制度背景下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3(20):113-1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