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对幼儿品德养成的影响

2014-08-26 15:24夏嫦珠
师道·教研 2014年7期
关键词:协作规则德育

夏嫦珠

音乐教育是幼儿教学中举足轻重的学科,不仅仅承担着美育的功能,而且是实现幼儿德育的重要途径。

一、培养健康情操,树立正确观念

世界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是一种使人迷恋善良、美和人道主义的最美妙、最精细的手段。”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所选的曲目必须依据幼儿的接受水平、内容的价值导向以及吸引幼儿兴趣等因素来加以决定。课堂中教学中如果选择反映幼儿精神状态和积极向上的歌曲,特别是适合幼儿记忆的具有民族特色和轻快舒心的曲目作为主要内容,以内容健康积极的创作曲目为辅,能够充分利用其无可替代的魅力灌输到幼儿的头脑中。

催人奋进的歌词使得幼儿深受感化,幼儿在循环往复地有规律地颂唱歌词的过程中,容易激发心灵上的回应,在潜移默化中把枯燥乏味的思想道德教育融于音乐教学之中,相辅相成,开启着幼儿的高尚的道德情操。例如,在《蝶恋花》等曲目的教唱过程中,有利于幼儿感受到革命理想的崇高与伟大,使得幼儿在欢乐的学习音乐气氛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养成乐观积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二、渗透生活细节、形成良好习惯

幼儿成长过程中,音乐是其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一方面,不仅能够净化幼儿的心灵,另一方面在爱音乐、唱唱跳跳中渗透生活细节,在唱唱跳跳中体验到音乐带来的无尽欢乐,也在唱唱跳跳中接受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在教学曲目《大家来劳动》过程中,通过与《三个和尚》进行对比教学,让幼儿在比对中懂得勤快的好处以及懒惰的无益,进而让幼儿懂得劳动创造世界、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高尚的品德。

同时,音乐具有促使幼儿个性良性发展的导向性,幼儿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形成文明礼让、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例如,从幼儿在课堂中的相互学习,相互指正对方的发音和曲调的问题,以及在唱歌过程中形成的优雅姿态,有利于幼儿良好的文明举止形成,也有利于其形成尊重同学、尊敬师长的生活方式。而通过练习发声和排练合唱的方式,让幼儿掌握统一的音韵节奏,有助于幼儿和谐统一行为习惯的形成。

三、强化规则意识,增强团结协作

音乐作为表演艺术的一种形式,其内在蕴含着无穷无尽的规则和规律,诸如节奏感、音阶起跌等。我们只有尊重并遵守音乐自身的规律,才能演奏出优美动人的旋律。正是这种内在的规则意识对幼儿品德的养成产生“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积极主动地诱导幼儿在聆听音乐、表演音乐的过程中自觉地掌握并遵循这些规则,有利于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和不断强化,从而显化为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规范。

此外,音乐教学活动能够发挥与其他教育活动无法比拟的群体参与优势,有助于幼儿养成团体协作的意识。唱歌一般以合唱作为主要形式,舞蹈也倡导集体参与,合奏也是打击乐的首选,音乐游戏也因为小伙伴们的集体参与而成为最受幼儿欢迎的选项。这些音乐教育形式对促进幼儿协作意识与敬业乐群思维的形成都发挥其特殊的德育功能。在众多幼儿里面组成各种合唱团队、舞蹈队,使幼儿懂得只有步调一致、精诚合作,才能唱出和谐一致的音符,才能表演出赏心悦目的舞蹈,才能使演唱和演出获得观众的认可和赞誉。

在演奏打击乐过程中,通过引导幼儿协调配合好各种乐器的音色和节奏,在协调与不协调的比较中让幼儿懂得配合的重要性。而在合唱过程中,要时刻提醒幼儿在音色上达到完美统一,让幼儿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时刻关注别人的音色。这样,协作的意识便慢慢培养出来了。音乐教师也可以通过让幼儿整体地学习曲目,引导他们自主选择乐器,集体研究分组方法和演奏方法,引导他们细致倾听集体演奏的美妙效果。这种自编、自奏、自我欣赏的音乐活动能够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他们从中可以体会到协作带来的快乐,从而激发幼儿乐于与他人协作的冲动。

音乐教育对于幼儿的思想道德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高度重视音乐的德育价值,引导幼儿在音乐熏陶中培养坚强的意志,并形成正确的社会观念,促进幼儿将来成为思想品格高尚的全面型的高素质人才。

责任编辑 邱 丽endprint

猜你喜欢
协作规则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团结协作成功易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让规则不规则
协作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