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鹤幸
“四新”即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新工业革命以及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背景下,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应用和模式创新为内核并相互融合的一个跨界的新型经济形态。
“上海靠资源开发、土地扩大、投资增加、扩大规模带动发展的阶段已经过去。到今天为止,我国变成制造大国,但离制造强国还有一段距离,经济发展出现低端产业、高能耗产业的过剩,经济快速增长中也出现了阵痛。”——那是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李耀新在高峰研讨会上的一段铿锵之语。
市长杨雄更是强调,上海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必须切实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沪调研讲话精神,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打破旧的体制机制藩篱,充分激发各种不同所有制市场主体的活力和作用。
市场倒逼“四新”
当今,一个处于信息技术革命全面渗透和深度应用的新阶段,趋而催生了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和新模式(简称“四新”),面对这样一个新兴事物和经济发展趋势,上海的企业家们不是因循守旧,而是坚持发展为导向,敢于突破传统的经营理念和陈旧的思维模式,思索解决企业碰到的难题瓶颈——这是市场一再地倒逼企业,探索新兴行业发展和管理创新模式,真正迈上政策措施和体制机制符合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道路。
因为,作为一线直面市场的上海企业,对“四新”经济有着更直观的感受。其中,既包涵传统制造业企业,也包涵新兴领域的企业,从某种意义上说,很多时候是被“逼”出来的选择。诸如“生产性服务业”,就是一个四新经济形态的应运而生。
“四新”企业,就是把握科技进步,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和顶尖水平,把握产业革命大趋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迅速推动上海产业升级,确实形成上海从“制造”之城向“智造”之都的嬗变与飞跃。那是上海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是跨界融合中发展的必然趋势。无论是模式创新、技术创新,还是业态创新,本质上是自主创新。缘此,上海创新发展形成有利于初创企业成长和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的良好环境,适应“四新”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避免用传统产业的条条框框束缚新生事物发展。那就是“换换脑筋”,包括政府、企业与个人。
励精图治的“四新”经济企业,一改以往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仅从工业项目、投资规模等方面进行认定,让企业围绕着政府“指挥棒”去转而忽视市场经济规律,势必形成企业仅仅提高了市场的供给能力,包括装备水平、制造水平等。但是,有能力不等于有市场。今天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再由这些能力决定,而是由市场需求来决定。若只有生产能力却没有定单,产生不出实际的市场效益,那是虚假的“强大”。近期,市政府转变方式,酝酿建立“四新”监测分析机制,即梳理“四新”中的平台经济、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研发设计与服务、第N方物流、智慧产业、总集成总承包、专业服务、节能环保专业服务、品牌运作模式等十大领域,重点监测百家企业,服务千家潜力企业,形成跟踪监测和培育企业库。政府正在努力做好服务市场,为培育四新经济做好服务。
一个面对当今世界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新趋势,面对“四新”企业的发展需求,原有的一些政策制度和规范已经不适应、跟不上,甚至成为前进中的“绊脚石”。尽管动脑筋做了些努力,但仍有很多问题瓶颈。要敢于正视差距,以更大的胆识,主动担当,力求突破。市政府动足脑筋,主动打破原有政府主导的模式,更多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更多依靠企业的核心团队、核心技术、核心市场和核心业务模式,更多依靠基金、风投以及金融服务,组合成产业投融资体系,优化形成“四新”企业内生增长机制。
“四新”就是更多的依靠企业、依靠市场,而非政府配置资源。
“四新”领跑市场
今天,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学科交叉融合加速,新兴科技不断涌现,前沿领域不断延伸。“四新”经济的发展壮大,更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提前布局。像上海博泰公司这样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四新”企业,正在上海出现,为上海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
上海博泰公司最近推出的车联网创新型产品iVokaMINI X,这是一款车辆“可穿戴设备”,可以被理解为车辆接入车联网的入口。如果说当一台普通电视机连上一个网络盒子就能变成智能电视,那么iVokaMINI X就是让一辆普通汽车成为智能汽车的“盒子”。博泰公司的车联网就是如此,渐进成为上海四新经济企业的一处标杆。
话说,2009年上汽准备发力自主品牌。但要在与合资品牌的竞争中胜出,依靠打价格战并不明智,必须要有自己的“撒手锏”。当时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开始流行,同时,与互联网共同成长起来的“80后”也开始走向社会,在对消费者、行业专家进行访问后,大家一致认为,移动互联网是汽车的未来。博泰开始与上汽一起在车联网上寻找突破口。不过,打造车联网颇为复杂,涉及芯片、集成电路、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呼叫中心等多个方面。2010年3月,第一辆搭载iVoka系统的上汽荣威350车型下线。随后,该系统不断升级。如今,“触网”的荣威350车型销量稳定在每月一万辆,而博泰的合作伙伴也由上汽一家,扩大到沃尔沃等中外汽车企业。
科技创新抢占“起跑线”,便是上海“四新”有具体化。位于浦东张江的理想能源公司生产的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用PECVD(等离子体加强型化学气相沉积)设备,成功获得亚洲地区重要客户的订单。2009年,留美博士钱学煜和十多名一流海外留学技术人员在张江创立理想能源,主要从事薄膜太阳能电池装备核心组件研发生产。随后短短几年时间内,公司首台PECVD成功下线,实现了我国在该技术领域“零的突破”。目前,包括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用PECVD设备、新型显示产业用量产型大面积成膜PECVD设备两个项目,已经获得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资金扶持,产业化初见端倪。
落户浦东金桥(600639)的安翰光电有限公司同样由一批美国硅谷的海归博士创建,他们自主研发的遥控胶囊内镜机器人(300024)内含300多个零件,整套系统跨越电磁控制、传感、光电成像、图像处理等领域,被视为世界同类技术最先进的。
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渐进形成“四新”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更是成为领跑市场、发展社会经济的驱动力。
发掘"四新"规律
“四新”经济,成就上海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她业已成为本市经济和社会贡献的重要基础:税收贡献近60%,一举成为上海经济的中坚力量;吸纳从业人员近80%,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同时,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也已经成为本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据统计,70%以上的技术创新出自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中90%以上是中小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先进制造业领域,相当多的中小企业参与配套,实施了进口替代,处于产业链中高端位置。
在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批具有“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中小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业界认为,在当前形势下本市企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在环境保护、商务成本、人力资源等方面受到约束,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挑战。以往那种靠拼规模、拼成本、拼资源、拼环境的粗放外延式增长道路已经走到尽头,而高度专注、依靠创新、注重品质、走“专精特新”方向的集约内涵式增长道路,或将成为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必由之路——那是“四新”经济发展的一个内在规律。
上海企业的“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如何逼近世界一流水平,会受到诸多主客观条件制约。主观上需要一批适应新形势要求的企业家来主导转型。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企业家精神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家精神的培养是核心工作。客观上要解决技术、质量、市场和品牌等几个关键问题。其中市场推广、品牌塑造对不少企业来讲是个瓶颈。政府需要从这些方面进行服务创新,帮助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转型升级。
探讨企业创新、转型、升级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更好促进本市企业的发展,更好服务于本市的经济和社会转型提供了思路和借鉴。专家高屋建瓴地认为,“四新”遵循了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将有助上海一些有技术、有创新能力的企业通过孵化做大做强,这也是上海作为特大型城市,探索城市升级和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而其中最关键的是把“四新”之间的内在联系打通。
一方面,上海不缺新技术,但新技术要实现产业化却非常难。产业化的水平还比较低,体制机制也比较缺乏,新技术要么是“墙内开花墙外香”,非常可惜。另一个问题是新的商业模式的形成很难。在众多的电子商务网站中的阿里巴巴,之所以能脱颖而出。这是因为它不断创新商业模式,最终打造出一个以消费者为开端和核心,由消费者、渠道商、制造商、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构成的生态系统——那是一个四新企业走向成功的典范案例,可以借鉴的一个成功之道。
发展“四新”,要有核心团队、核心技术、核心市场、核心的业务模式,组合成产业投融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