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亮
2014年3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法国里昂时,称赞年过八旬的法国“骑士勋章”获得者李丹妮女士为中法文化交流和教育做出了杰出贡献。但人们不知的是,这位法国混血儿美女曾与中国厦门一位小伙子相知相恋55年,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旷世情缘恋歌。
西湖边的跨国恋
第一次见到李丹妮时,25岁的福建厦门小伙子袁迪宝正坐在浙江医学院的教室里。上课铃声响起,身着连衣裙的李丹妮款款步入教室。这位金发碧眼的年轻女孩身材曼妙、皮肤白皙、五官精致……讲台下的学生都目不转睛地盯着她看。一瞬间,袁迪宝觉得窗外的蓝天白云、花开蝶舞都失去了颜色。这是1953年8月22日,一个令袁迪宝和李丹妮铭记终生的日子。
李丹妮比袁迪宝大一岁,195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外文系的她精通中、英、法、俄、德五国语言,刚被浙江医学院聘为俄文教师。
李丹妮教的这个班学生多达120人。身为班长和俄文课代表的袁迪宝,每次俄语考试都是满分。他的勤奋和优秀令李丹妮印象深刻,而李丹妮老师的专业精神以及对贫困学生的热心帮扶也令袁迪宝感佩不已。
听说袁迪宝从中学起就成了一名虔诚的基督徒,李丹妮不由眼前一亮,因为她也是忠实的天主教徒。此后,李丹妮开始主动拿着字典和参考书找袁迪宝交流俄语。袁迪宝收藏的不同版本的《圣经》也被李丹妮看了一遍。相仿的葱绿韶华,相同的宗教信仰,一下拉近了两个年轻人的距离,袁迪宝渐渐地成为李丹妮老师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李丹妮告诉袁迪宝,她父亲李树化是广东梅县人,1923年留法学习音乐期间,与法国姑娘珍妮结为夫妻。婚后,他们一起回到中国,父亲在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任系主任。1927年5月24日,李丹妮在北京出生,起名李尘生,法国名字叫丹妮。后来,李树化随他的著名画家朋友林风眠搬家至杭州生活,在国立艺术学校教授音乐。
“作为混血儿,我小时候挨了不少白眼,被同龄的孩子喊了很多年绰号,每天放学回家都大哭。”李丹妮向袁迪宝诉说着她的童年往事。“混血儿很好啊。你看,你爸爸是中国人,这是亚洲最大的国家。你妈妈呢,是法国人,又是欧洲最重要的国家。你是难得的一座桥梁啊!”听了袁迪宝的话,李丹妮开心地笑了。
后来,两人常常一起去散步,从西湖断桥到白堤,再到平湖秋月、义庄、孤山,要么就到宝石山上找块草坪坐下来谈人生、谈理想以及各自的童年趣事……一聊就忘了时辰,经常到山下华灯初上时分,两人才牵着手往回走。
一个飘着雪花的早晨,坐在教室里的袁迪宝冻得瑟瑟发抖。下课后,李丹妮悄悄地递给他一个纸包。袁迪宝打开一看,是一件新织的白色羊毛衣。顿时,暖意和爱意将寒冷挡在了他的心外……随后的日子里,李丹妮还经常送给袁迪宝钢笔、香皂、被子之类的学习和生活用品,令袁迪宝感动不已。
1955年8月初,因为中国高校院系调整,浙江医学院卫生系要并入华西医学院,袁迪宝也要随往成都。临走前的几天,李丹妮隐约感到袁迪宝有心事,就问他:“你是不是有什么事瞒着我?”
袁迪宝沉默许久,终于讲出了自己的心事。原来,在上大学两星期之前,他迫于姐姐的压力,已经与匆匆相识的姐姐的同事兼闺密黄秀雪结婚。
认识李丹妮后,袁迪宝明晰地感知到,李丹妮老师才是自己的所爱。因此,他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中,一直不敢迎接李丹妮热辣的眼神,也不敢捅破两人之间那层窗户纸,怕伤了李丹妮的心。
苏堤一别55年
得知意中人已经有了妻子,李丹妮痛彻心扉。但她明白,自己没有权利把幸福建筑在另一个女人的不幸上。“去抢别人的幸福,这个结果我不能接受。从今天起就分手吧,我们别无选择。”李丹妮含着泪对袁迪宝说。他咬着嘴唇,沉默不语。
在袁迪宝离开杭州前往成都的前一天,1955年8月5日,以三潭印月为背景,他俩在苏堤上拍了一张合影。杭州宝石山保俶塔顶旁边的那一颗星星名叫金星,也叫牧羊星。袁迪宝与李丹妮约定:“这颗星星是属于我俩的,彼此有什么事情可以告诉星星,我们一定能感知得到。”李丹妮扑到袁迪宝怀里,泪如雨下。她将提前剪下的一缕金发连同妈妈送给她的那枚戒指交到袁迪宝手上,哽咽着说:“想念我的时候,就看看它们吧。”在苏堤上,他们手牵着手,唱起了他们喜爱的经常唱的美国音乐片《翠堤春晓》中的歌曲《当我们年轻时》。
1956年7月12日,李丹妮随父母离开杭州,去了法国。她万没想到,这一走,竟和魂牵梦绕的袁迪宝痛别55年。
1957年7月,袁迪宝从成都华西医学院毕业,被分配到厦门市卫生防疫站工作。与此同时,身在法国的李丹妮也应聘到里昂一家公司当秘书。直到3年后,她才获准入籍法国。
与李丹妮远隔重洋后,每当农历八月十五晚上,袁迪宝就拿着信物和李丹妮的照片,到没人的树下,仰望着银盘般的满月和那颗“金星”,思念大洋彼岸的她……
1958年,袁迪宝和妻子黄秀雪的第一个孩子降生。为了纪念心底的爱情密约,他为长子取小名“尘生”,之后的老二小名叫“金星”。
到了法国,李丹妮与袁迪宝保持着通信,她的信一开始是寄到厦门防疫站。不论是言语上的“分手”,还是真正的分别,其实都没有冷却两人的感情。即使袁迪宝的婚姻更多是出于对姐姐的顺从,但他从来都没有离婚再娶的念头,而李丹妮也从未想过要他离婚。
在写给李丹妮的信中,袁迪宝用“敬重”这个词来形容他对妻子黄秀雪的情意,“她勤劳贤惠,一手培养了三个孩子,我不多的工资,要在她的精打细算中保证父亲的生活、孩子们的教育和成长……”
但从1965年以后,两人的信全被退回了原处。有朋友告诉李丹妮,再给袁迪宝写信会害了他,因为那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她不再坚持寄那种希望渺茫的信件。从此,两人音讯全无。厦门这头,袁迪宝每次到杭州出差,必去李丹妮的旧居前徘徊许久,以此寄托思念;里昂那头,李丹妮频频翻阅着旧信,并虔诚祷告大洋彼岸的他一切安好。他们都以为,这段缘分已了……
1976年10月12日,李丹妮再次往袁迪宝在厦门的工作单位寄出了一封信。此时,防疫站已经搬走,信很快就因“查无此人”而被退回。
在法国,李丹妮一直没有恋爱结婚。经常有人问她,你这么美丽又有才华的女孩,怎么会没有恋情呢?她说,自己的恋人遗落在了中国。除了他,她无力去爱任何人了。
续写传奇情缘
为了能和中国发生联系,尽管当教师要比做秘书的工资减少一半,1985年,李丹妮还是选择了到里昂的中法大学教中文。在53岁时,她如愿获得了汉学博士学位,成为中文系的终身副教授。此后的几十年间,李丹妮还包揽了许多中国学生赴法国留学的全部事务,如收护照、买机票、办居留证和医疗保险等,而这一切都是她“为故乡人提供的义务服务”。
为了表彰李丹妮对中法教育做出的杰出贡献,1992年,法国政府授予她骑士勋章,并为她出版个人传记《混血儿》。李丹妮选择了林风眠画的逆风飞扬的大雁作为封面,她说:“叶子往这边倒,大雁却奋力向那头飞,我的这辈子就是这样。”
1994年10月,黄秀雪因病去世。黄秀雪去世时,袁迪宝写下了这样的字来评价:退休护士基督徒,贤妻良母好祖母。
黄秀雪知道袁迪宝和李丹妮的感情,但她从来没有责怪过袁迪宝,袁迪宝在家里的写字桌上压着一张李丹妮的照片,她也不过问。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困难时期,袁迪宝一家经常收到李丹妮从法国寄来的奶粉等食品。“秀雪开玩笑说,既然要做孩子们的义母,以后就要多寄一些呀!”袁迪宝曾这样对人说。那是他记忆中,黄秀雪唯一一次直接说到李丹妮。
黄秀雪去世后,袁迪宝在厦门市独自生活了13年。其间,身边的人都劝他再找一个老伴儿,但袁迪宝拒绝了,他说自己还有一个亲人在法国。
事实上,李丹妮也曾经在1980年、1986年、2000年三次回到中国,但均未找到袁迪宝。此后,她也就放弃了。她曾对人说:“当时我想就算了,他的生活一定很好,孩子也大了。如果我突然又出现,他会怎么想呢?”
2010年春节,儿媳无意中听说了袁迪宝年轻时与俄文女教师的一段情缘,就问公公:“您为什么不再给丹妮阿姨写信了啊?”他说,80多岁了,不知道还在不在人世,而且之前寄的信都被退回来了。儿媳说,您再试试看吧!
在孩子们的鼓励下,袁迪宝花了几个晚上,连续写了5封内容相同的中英文信件,中文的寄给李丹妮,英文的则寄给她的亲戚和邻居。他想,这样李丹妮即使不在原址住,或许亲邻也会将信件转交给她。
奇迹真的发生了。信件寄出半月后的4月17日,袁迪宝双手颤颤巍巍地接过了一封法国回信,里面是3张写得密密麻麻的信纸,夹着一张彩照。他端详着照片上的人,再看看那熟悉的中文笔迹,不禁老泪纵横……
通过信件交流,袁迪宝得知李丹妮在法国一直孑然一身。“我每天上午去教堂做弥撒,中午在教堂用饭,之后回家,下午便不再出门。等我有天生活不能自理,我会选择到修道院终老。”李丹妮写道。
看到“修道院终老”这几个字,袁迪宝内心一阵疼痛。他在给李丹妮的信中这样说:“我日夜思念着你,只有默默地唱那首《当我们年轻时》的歌,以纾解心结。你独身至今,信物也留存至今,请原谅我的负罪,我们要重生!如果你愿意,就来厦门吧,我们可以到民政局办理结婚登记……你来和我们同住,我的儿、媳、孙一定会把你当妈妈、奶奶尊敬的。”
看到这封信,已经年过八旬的李丹妮不禁泪流满面。她在里昂家里静静地想了一宿,最终决定飞回中国,与那个隔海相思55年的“男孩”再续前缘。
2010年9月18日,厦门机场,袁迪宝捧着55朵玫瑰,他的三个儿子各捧着一束鲜花,在国际到达厅翘首张望。走向出口的李丹妮心情万分激动。虽半个世纪未曾谋面,两位耄耋老人还是一眼就从人群中认出了对方,含泪相拥在了一起……
到中国的第三天,李丹妮就与袁迪宝手牵手到民政局办理了结婚证。9月26日,儿孙们为二老举办了隆重的婚礼。
婚后的日子充实而甜蜜,每当袁迪宝去游泳了,李丹妮就留在家中打扫房间,把丈夫的衣服和手帕从大到小一件件熨好。下午,她会做些备课的工作,厦门大学法语系的一些学生每周都会到她家参加李丹妮奶奶主持的“法语角”活动;袁迪宝的工作,则是编辑和润色妻子的法文传记《混血儿》的中文译稿。孩子们也都对李丹妮十分孝顺。
吃过晚饭,老两口会在美丽的环岛路上相携散步。在海风中,两人手牵手,在相隔55年后,又一起唱起了那首《当我们还年轻》:当我们还年轻/在美妙的五月早晨/你曾说你爱我……
2011年9月底,两位老人应邀参加了浙江卫视的《中国梦想秀》节目。在主持人和观众的祝福声中,他们度过了结婚一周年纪念日。听了他们的故事,观众纷纷发微博说:“我又相信爱情了!”
2013年,袁迪宝与李丹妮被邀请到法国参加华人春节活动。通过里昂电视台,他们向当地人讲述了他们的传奇恋情……
2014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3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里昂时,获知李丹妮女士的事迹,称赞她为中法教育和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并祝愿她和丈夫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