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
茅于轼是中国当代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享有“当代中国最有道德修养和良知的经济学家”之美誉。然而,让茅老最为自豪的还是他当年那桩门当户对的姻缘。他曾多次对人说:“我一生最值得写的就是我的夫人,她是我幸福的第一源泉。”
与妻子相濡以沫走过峥嵘岁月
茅于轼生于1929年,出身名门世家,父亲茅以新是铁道专家,大名鼎鼎的桥梁专家茅以升是其伯父。1950年,茅于轼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到齐齐哈尔市铁路局工作。当时,他的初恋女友不愿从江南水乡追随他到遥远的东北生活,两人通了一段时间的信后,最终还是分了手。
失恋后,茅于轼因病回北京治疗。母亲为单身的儿子感到着急,就发动亲友给他介绍对象。这时,茅于轼舅妈的儿子偷偷地塞给茅于轼一张照片,问他:“你看这个女孩咋样?”茅于轼一看照片上的女孩眼含情、眉带笑,典雅秀气,颇有大家风范,立马就喜欢上了,让母亲给他介绍照片上这个叫赵燕玲的姑娘。
茅于轼的母亲看到照片上的女孩,也不由啧啧赞叹。一打听,这姑娘不但出身富商之家,还是茅家的远房亲戚,是茅于轼舅妈的女儿的舅妈的女儿的舅妈的女儿,茅于轼戏称为“舅妈女儿的三次方”,而茅于轼则是赵燕玲“姑妈儿子的三次方”,两人同辈,年龄相差5岁。茅母觉得女孩不错,便积极地托人为儿子牵线。
在茅母的积极运作下,很快,茅于轼和赵燕玲见了面。初次见面,茅于轼觉得赵燕玲本人比照片更漂亮,仪容大方、性格温婉,让茅于轼更加心动。而据赵燕玲后来说,她当时对茅于轼并没什么感觉:“当年他没有现在帅,人又瘦,眼睛又小,家人对他印象也一般,只是觉得他出身书香门第,还算门当户对。”
当时,赵燕玲在江苏助产学校读书,身边不乏追求者。茅于轼回到齐齐哈尔后,每周都给她写一封信,汇报自己的工作、生活情况。赵燕玲的父亲看了茅于轼的信,觉得文采很好,字也写得大气,就说这孩子不错,将来肯定有出息。赵燕玲相信父亲的眼力,对茅于轼的沉稳、淡定特别欣赏,就接受了他。
赵燕玲毕业后去了齐齐哈尔,有女友相伴,茅于轼干劲儿倍增,不仅是铁路局的先进工作者,24岁便在中科院的刊物上发表文章,成为领导眼里的青年才俊。赵燕玲虽一副“娇小姐”模样,做起事来却干净利落,一年后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茅于轼并驾齐驱。
1955年,茅于轼在苏州老家迎娶赵燕玲,一对才子佳人共结秦晋之好。1958年10月,他们的儿子茅为星出生。刚刚升格为父亲,茅于轼就被戴上了“右派”的帽子。1959年,他摘掉了“右派”帽子,被下放到外地劳改。1960年调回北京后,他被安排参加设计燃气轮机车。1965年,女儿茅燕星来到人世。
1966年8月23日,茅于轼一家老小正准备吃饭,红卫兵破门而入,强迫茅于轼和父亲剃了光头,赵燕玲和婆婆被剃了阴阳头。红卫兵走后,望着情绪低落的家人,赵燕玲捡拾起散落的棉絮和被撕烂的衣服平静地说:“日子该过还得过,天马上就凉了,这些东西以后会派上用场的。”
看到妻子凌乱的头发下俏丽的面庞平静如水,茅于轼心里敞亮了许多。外表柔弱的妻子尚且如此坚强,我作为家里的支柱,又有什么理由恐惧呢?
8月30日,茅于轼被“发配”到了大同。赵燕玲知道,大同的天马上会凉下来,就连夜给丈夫赶制御寒衣物。第二天一早,茅于轼接过赵燕玲给他打好的包裹,望着眼圈发黑的妻子,心疼地说:“我走了,家里辛苦你了!”
茅于轼走后,他的兄妹也去了五七干校,孩子都委托给了赵燕玲,家里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加上公婆、老保姆,11口人的衣食住行,都由她操持。赵燕玲没白没黑地劳作,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1978年,茅于轼结束长达十余年的流放生活,回到北京铁道科学研究所上班,开始投入经济学研究中去。这段时间,他提出“择优经济学原理”,这一极具前瞻性的市场经济思想奠定了他在经济学界的地位。
1986年,57岁的茅于轼赴美国哈佛大学任注册访问学者,赵燕玲第一次有了怨言:“你都快60岁的人了,还折腾什么呀?”茅于轼笑着说:“我的经济学研究刚刚起步,国家现在也需要这方面的人才。”
茅于轼飞到了大洋彼岸,赵燕玲在后方为丈夫精心经营着家庭,让丈夫得以专注研究经济学。随后,茅于轼出版了《生活中的经济学》、《谁妨碍了我们致富》等著作。
20世纪90年代初,茅于轼的父母相继去世,他的一双儿女也先后定居国外,昔日喧闹的家里顿时寂静起来。赵燕玲继续把日子打理得精致有序,即便两个人的饭食,她也从不敷衍。很多次,茅于轼在书房里敲打着键盘,闻着厨房里飘逸出的香气,感慨地对妻子说:“我们开启了属于咱们两个人的黄金时代!”
古稀之年仍坚持经济研究
1990年,退休后的茅于轼焕发出更大的工作热情,他与几位经济学家创办了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成为民间智库的开拓者。为了扶持贫困家庭,他还在山西临县设立当时中国唯一一个由私人兴办且吸收存款的小额贷款组织;2001年年底,已逾古稀之年的茅于轼又创办了北京富平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他的每一步都走得引人注目。
赵燕玲“抱怨”丈夫:“这一辈子陪你走得心惊胆战,到老了也不让我安宁几天!”茅于轼笑着对夫人说:“我不想过平庸的晚年,你这个贤妻良母还得好好辅佐我啊!”
近年来,茅于轼屡屡抛出重量级言论,他质疑“18亿亩耕地红线”,建议取消“经适房”,提出“廉租房无厕论”,这些言论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茅于轼家里的电话几乎没有消停过,很多电话指名道姓地要与他“论战”,有的甚至不问青红皂白便劈头盖脸一通乱骂。对这些指责,茅于轼很看得开,从来不放到心里去。赵燕玲心疼丈夫,再有电话,她就抢先拿起话筒,斥责那些出言不逊的来电者。有一次,又一个电话打过来骂茅于轼,赵燕玲听后冷静地向对方说:“他是搞研究的,做研究就要百家争鸣,有不同见解你可以表达出来,骂人是没有素质的表现……”对方被她这一通教训,竟弄得半天说不出话来。放下电话,茅于轼佩服地向夫人伸出大拇指。
茅于轼每天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到书房打开电脑,从早上6点到晚上10点半,除了中间吃饭和短暂午休的时间,他会一直坐在电脑前干他的工作。互联网是他与外界联系的窗口,也是他没有硝烟的战场。他将自己对经济、政治、社会以及一些人的看法发表在网上,让他赢得盛誉的同时也招致诸多攻击。
茅于轼每天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回复各种各样的邮件,很多邮件内容是来自社会底层的求助,比如问他怎样才能致富,家里遭到拆迁怎么办。一些人还会向他借钱。有时,茅于轼会瞒着夫人偷偷地给陌生人寄钱。赵燕玲发现后就会数落他,她最担心茅于轼的善心被人利用,提醒他不要为此失去了自己的原则。每逢这样的时刻,茅于轼都好脾气地笑笑,不和夫人争吵。
生活中,赵燕玲会以茅于轼经常谈论的市场经济来反驳他。有一次,茅于轼从打印店请来一位小姑娘,让她把自己写在本子上的联系地址、电话输入电脑,讲好的价格是250元一天。结果,小姑娘打字速度快,5个多小时就把工作完成了。赵燕玲觉得一天工作时间应该按8小时算,但茅于轼觉得对方是社会底层人士,应该多给一点儿。赵燕玲批评丈夫:“你不能破坏市场呀!市场有价有市,都照你这样不就乱套了吗?”说不过妻子,茅于轼仍好脾气地笑笑,这也是他多年来化解夫妻矛盾的主要方式。
虽然有争执,但凭着多年来形成的默契,赵燕玲已成为丈夫生活和工作上的得力助手。接电话、复印文件、发传真、寄信……不用吩咐,她都做得非常用心。
让赵燕玲担心的是,随着年纪的增大,茅于轼低血压,脑部供血不足,走路也不那么稳了。几年前,赵燕玲陪同他参加一个活动时,茅于轼上台之前突然说:“不好,我头晕,要倒。”赵燕玲忙对主持人低声说明情况,先安排别人上台发言,等丈夫情况稳定了再说。赵燕玲包里随时带着常用药,她拿出来药给丈夫喂过后,又帮他按摩了一会儿。身体恢复正常后,茅于轼又登了台。
赵燕玲身体不太好,也有在家里晕倒的经历。茅于轼活动较多,把夫人一人放家里他有些不放心。而丈夫一人在外面参加活动,赵燕玲更不放心。既然相互担心,不如一起出差吧。于是,赵燕玲寸步不离茅于轼,出门帮他收拾行李,坐车帮他开车门,扶他上下台阶,帮他拿脱下的外套,饭桌上为他夹菜,他们相依相扶的融洽感染了许多人。
陪丈夫一起出席活动,赵燕玲不但要防备他突然头晕或走路跌倒,还包括防范来自极端反对者的人身伤害。2011年,在上海的一个会议上,茅于轼正在台上发言时,听众席上忽然站起一位男性中年听众。他情绪激动地大声质问茅于轼的“取消经适房”观点,还不听大会人员的劝阻,竟脱下一只鞋用力掷向台上发言的茅于轼。茅于轼倒很镇静,等会场平静下来,继续他的演讲。
2012年4月,茅于轼在北京理工大学演讲时,几名中年男女突然冲上讲台,打断他的演讲;2013年5月,有人半夜往家里打骚扰电话,对茅于轼进行谩骂和人身威胁。这些时候,赵燕玲都挺身而出护住丈夫。她觉得自己守在丈夫身边对自己是一种安慰,对他也是一种保护。
陪夫人一起享受迟来的黄金时代
茅于轼经常对外人称赞夫人是个贤妻良母。的确,赵燕玲不是一个心怀天下的知识分子,也很少谈论国家大事。儿女出国定居后,她所做的一切,就是遵照夫妻和生活的法则,细致、耐心地支持和照顾丈夫。
赵燕玲说,事业上丈夫是个独裁者,他想说话他说他的,自己不干涉他,他做的一些事情自己也都支持。而在生活中,赵燕玲则是独裁者,她做什么,丈夫就吃什么。在飞机上选餐,赵燕玲问他要牛肉的、鱼肉的还是鸡肉的,茅于轼就说,你吃什么我吃什么。在吃的方面,可以说赵燕玲包办了丈夫的一切。
在穿着上,茅于轼也不太讲究,每天穿什么衣服都由赵燕玲负责打理。2012年,茅于轼要去美国参加“弗里德曼自由奖”的颁奖仪式,他为穿什么衣服上台发了愁。赵燕玲查了历届“弗里德曼自由奖”获奖者的着装,为丈夫买了一件燕尾服。茅于轼觉得穿不习惯,赵燕玲逼着他在家里彩排了几次。没想到,茅于轼穿着燕尾服在美国上台领奖时,效果很不错,显得很有气质。
赵燕玲经常对丈夫开玩笑说,其实,想虐待你很容易,因为你从来都是被动接受。玩笑归玩笑,经历了风风雨雨,赵燕玲早把丈夫当成了自己的生活重心,总是尽心尽力地把他打点好。
平时,虽是两个人的饭菜,赵燕玲仍认认真真地烹制,绝不敷衍。为了给丈夫每日高速运转的大脑提供强大动力,赵燕玲制定了精致的菜谱:早餐,一袋半牛奶和半杯咖啡(调适量蜂蜜于其中);一碗有枸杞、大枣、西洋参文火煲过的汤,食用时加两块波力海苔;一块点心(或蛋糕或面包),外加一把维生素片。中餐和晚餐,主食是米饭和面条隔天交替,米饭是一次白米饭、一次炒米饭,炒米饭里有豌豆、火腿、鸡蛋;菜一般是五个,要有两个青菜,青菜要有叶子菜,比如油菜、生菜……
与事业上的惹人注目相比,生活中的茅于轼却不擅言辞,不会交际。有一次,堂兄一家在“东来顺”请茅于轼夫妇吃涮羊肉,在座的有堂兄的再婚妻子与前夫生的儿子。吃着吃着,茅于轼觉得应该说几句话活跃一下气氛。于是,他夸起那孩子来:“哎呀,这孩子与堂兄长得真像,简直一模一样!”
这话一出,全桌人都愣了。起初,大家摸不着头脑,明白过来后大笑不止,弄得茅于轼很尴尬。此后,他在饭桌上再不敢问人家有没有结婚、有没有孩子,而是干巴巴地说正事,说完正事就沉默,等着对方问自己。
赵燕玲说,丈夫年龄越大,越显示出孩子气的一面。生活中,他想要什么东西,马上就要,一刻也等不及。有一年,一位朋友对茅于轼说:“你经常出差坐飞机的次数多,不妨买一部带收音机的随身听,候机时可以听听新闻。”茅于轼听到了心里,立马让老伴儿陪着他去买。买来的第一个不好用,再买一个还是有问题。茅于轼不甘心,又让老伴儿陪他买了第三个。
茅于轼喜欢吃甜食,尤其爱吃那种大盒的“和路雪”冰淇淋。每次吃冰淇淋,他都要认认真真地比量,切下不大不小的一块,然后放在小碟子里。吃的时候,他放下书本,暂停思考一切问题,专注地坐到餐桌前,慢慢享用,像个贪吃的孩子。看到丈夫这种模样,赵燕玲感到了丈夫可爱的一面。
在赵燕玲眼里,茅于轼有不少“缺点”:不懂享受,不会休息。出差去讲课,出发不准人送,到站不等人接,下了飞机就开讲,讲完了就乘当天哪怕是晚上的飞机往回赶。去美国看儿子,时差还没倒过来,他就急着往回返。赵燕玲批评丈夫说:“若不是为了陪你,我才不想跟你外出呢,从机场到机场,跟没出门一样!”
平时在家里,茅于轼在书房忙活,赵燕玲就在另一房间做自己的事情。早些年,她还有读报看新闻的习惯。这几年,由于视力下降的原因,她顶多也就看看新闻标题。
如今,茅于轼已经85岁了,他自觉时日无多,玩命似的与时间赛跑。他有心血管病,工作久了,赵燕玲怕他有危险,就拽着他出去转转。走在公园里,茅于轼一会儿拾张废纸老远地送到垃圾箱,一会儿又要搬开路上的石头怕绊着谁。最有意思的是,两人乘出租车,赵燕玲一分不少地付钱下车,茅于轼转身再多给两元,说是为了司机高兴。
在恬静的二人世界里,赵燕玲与丈夫的日子踏实而温馨。这几年,茅于轼的听力下降得厉害,赵燕玲的视力也有些差。不过,每个月他们都要去看场电影。看电影时,两人头挨着头,赵燕玲当丈夫的“耳朵”,茅于轼当妻子的“眼睛”。看完回家,两人还对电影品评一番。
迈入耄耋之年,茅于轼很珍惜和老伴儿相濡以沫的日子,他对赵燕玲说:“现在我大概看到自己活到什么时候了……但我想再活60年,陪你一起享受迟来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