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玩儿,工作才好玩儿

2014-08-25 23:34kim
女友·花园 2014年1期
关键词:马拉松职场目标

kim

职场漂泊者

特性:精力充沛、梦想远大、适应能力强和没有目标。

Andre,四十多岁,依然单身。十多年前他在家乡甘肃做老师,由于不甘心一辈子都待在老家,于是进修后到北京做起了英语导游。导游干了两年,觉得没多大前途。又不甘寂寞干起了销售,怎无奈销售收入不稳定,也只做了两年。十多年间Andre来来回回换了四五份工作,辗转了几个城市,现在年纪大了,又不想替别人打工,于是想自己创业。

★ 职业规划应该是流动的,目标应该模糊些。

许多人和Andre的问题一样,为什么能力很强、手脚勤快的自己却没有什么发展?Andre这一辈子都在躲避些什么东西,却从来没有笃定过自己想要什么东西,他知道什么是自己不想要的,却没有思考过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一方面对自己的职业不满,但另一方面又不知道什么样的工作才适合自己,他们内心渴望有所改变,却往往最终一成不变。又或者往往随便抓住一个冒出来的机会,而没有认真想过能否做好这项工作,甚至是否喜欢它。

很多对工作不满的人会毫不犹豫地接受当时觉得喜欢,甚至激动不已的工作,但过一段时间,当他们的情况、观点或者兴趣发生转变后,他们又会觉得这个工作不再适合自己。结果是工作换来换去,不满意始终是不满意。

大多数人认为职业目标应该是精细的、清晰的,但这样的目标在现实中往往靠不住,比如说几年内挣到100万元或者成为行业翘楚。还有,这个世界变化得太快,很可能还没等你的目标实现,这个行业就消失不见了,比如2013年前你想成为最好的APP设计师,结果三年后APP这种模式都消失了;你立志成为某杂志最好的写手,结果没几天这本杂志被停刊了。

职业规划应该是流动的,你能清晰看见方向,但不一定被限制在哪一点上,你也知道自己内心的选择。所以,目标不应该是外在的标准,因为外在指标变化得太快,但如果目标是一些内在标准,就会更有利一些,当然内在标准也应该模糊一些。

职场摇摆不定者

特性:履历很厚很优秀、资历不深、面对工作只有热情没有决心。

May,80后,凭着有留学背景又有MBA的标配履历,供职于某知名中国500强企业。她工作思路开阔,人格完善,工作不久就得到老板及同事的认可。最近公司新项目在非洲开展,决定外派May推进整个项目,也需要May从现在单一的技术专员转型成项目管理者。这在外人看来是个难得的机会。可是May犹豫了,她觉得新工作和自己所学的专业有出入,更重要的是她不愿意背井离乡远赴非洲。

★ 暂时忘掉专业,学习做不喜欢的事情。

什么是适合自己的工作的确是很复杂的问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当你走出校门后,把学校里学的知识全部忘记,剩下的东西就是教育。”从这个角度讲,在选择职业时淡化专业,反而恰恰是强调了个人的其他内在因素。

随着企业中八大主要职能部门对员工专业要求的降低,专业与职业不对口的比率逐年攀升,对职业发展的影响也逐年下降。

职业发展首先强调工作要能够发挥个人的能力特长,但是沉住气也同样重要。对于资历不够深的人,如果觉得现在的工作不对口味,坚持下去也许会痛苦,但拍屁股走人却必死无疑。因为这个社会的所有工作的最下端入口,都是不太对你胃口的。轻松、赚钱、有创意、有意义的工作只有那么几件,一般都在行业高层,是需要努力多年才能到达的位置。所有的工作,即使梦想的工作,在前期都是一样的重复和单调的。

只有当你达到职业的某个高度时,才能停下来看看,梳理一番,做新一轮的展望。很多人都知道职业发展强调工作与兴趣相结合,但是却忽略了另一面——学习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也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走在通向梦想的道路上的人,都要学会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职场力不胜任者

特性:职场顺风顺水,职位不断提升,但能力停滞不前。

Frank,电视节目主持人,被大家认为是个职场专家。但是Frank自己心里清楚,是因为自己比较会讲话,所以才在职场上发展得顺风顺水。因此他在名气迅速提升后就会觉得心虚——假如这个节目以后不那么火了,自己也没有什么明显的特长,就会成为一个很尴尬的人,公司会觉得他没价值了。

★ 循序渐进,别让你的道路卡住。

Frank代表了一种人,他们在职业发展中选对了切入点,各种条件配合之下得到了快速升职,在自身厚度还没积累就有了高度,站到了比较高的位置。如此一来就像是踩在了高跷上一样,居于一种极其不稳定的高度。

他们自己心里很清楚,如果从这样的高度跌下去,是很危险的,往往会危及整个职业生涯。比如说明星小沈阳,他蹿红的速度就实在太快了,但是大红大紫过后,现在就变得很尴尬。

很多人进入企业后就开始积极向上走,但是如果你的深度不够,升上去也很容易摔下来。所以应该寻找到适合的平台,积累厚度。当厚度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在这个基础上发展高度。当高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就需要有格局把高度给撑起来,如果你只有高度没有格局,那就只是一根竿子,所谓的格局包括人、事、资源、能力等,让你的高度立起来不容易倒。

很多成功人士在35岁后,会产生自我超越的目标,这时的目标已经不再是为了名利,他们会意识到自己需要更多的能力和高度,开始下一轮的职业发展计划。很多人对工作不满时,总觉得换一份工作能解决所有问题;在没有成功的时候有幻觉,总觉得成功后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如果没有解决自己内在的问题,不管他们眼下的工作多风光、多成功,早晚会被卡在职业生涯的下一个路口。

职场马拉松,每一步都有好玩的风景

从22岁到60岁退休,职场颇似42.193公里的马拉松,一个起点和一个终点之间隔着的无数脚步,是看不到头的漫长等待,还是一处又一处的风景?在马拉松的奔跑过程中,总有几个时刻感觉缺氧到让人怀疑:是不是该停下来了?职场马拉松中,同样也有那么几个时期工作枯燥乏味到让人感叹:为什么我每天都在做的事这么不好玩儿?endprint

我们找出了四处职场马拉松过程中最容易让人觉得“不好玩儿”的时刻,帮你重新找到工作的乐趣。

工作1年生存期

厌倦:我觉得方向不对,我不想跑了。

这样的矫形过程让我们痛苦,但实际上,世界上并不存在一个完美的职位和我们天然匹配,那些你觉得与工作天然匹配的人,并不是因为运气好,而是他们发展出了驾驭的能力。人是活的,工作也是活的,现在一个关于工作的新词汇诞生——Re-crafting,即重新塑造你和你的工作。上帝的礼物总是包装得不那么好,Window Shopping式的跳槽总是有风险。

工作3年发展期

失落:我觉得我不够好,而路又看不到头。

升职升不上去,离开又走不出去,很多人因此觉得工作非常无聊。工作的瓶颈分为两种:一是你跑得比工作快,遇到工作天花板了;二是工作跑得比你快,你跟不上所以瓶颈了。实际上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时期,为飘渺的未来患得患失,只关注结果却忘了当下的过程,就好像篮球运动员为了赢得比赛而紧盯着记分板,忘记了投球。请放心,记分板会照顾好自己的。

当你遇到这种情况,不妨用如下方法避免对结果的过分关注:1.想想你喜欢做的事;2.闭上眼睛,想象你将这件事做到最佳水平;3.思考一下你为什么可以做得这样出色,你当时想了什么?感觉怎么样?4.让你的状态停留在那种注意力集中的状态,享受过程。就好像禅师Jakusho Kwong说的那样,在工作上,最好把自己看作是下雨——“雨滴只会一滴滴地落下,而不会自问:我滴落的声音是否悦耳?青草鲜花们是否喜欢看到我?”

工作5年事业期

浮躁:放松警惕之后的犯错。

在欧洲,很多人二三十年都在同一个岗位工作,在他们的职业观中,并非所有职业都是跳板,但在现在国内职场环境中,很多人染上了一种所谓的“聪明人的绝症”,即把职业发展看成不断获得职务升迁、涨工资,直至达到自己力不胜任的位置,最终终结自己的职业发展。

职场马拉松经常有两种方向,一种是爬职位阶梯,往往要在一家组织里工作很长时间,让自己完全符合那个组织的需要和意愿,这样成长起来的员工在组织外的选择和发展空间通常是有限的;一种是把个人的职业水平和职业修养当作梯子。后者的好处在于,一旦你爬上梯子,你可以在任何环境和空间里游走,这样你才会获得更多的自由、独立和快乐,才会每天早晨起来高兴地告诉自己“我要做这件事情”,而不是找哪个是你的下一个障碍、下一个敌人。

工作7年停滞期

焦虑:跷跷板上那个不上不下的人。

如果你觉得每天都是上班下班,吃饭睡觉,并无新事,那么你就已经陷入了一种停滞——现状激不起热情,未来又是一片渺茫,就好像处在一个无法上升但又不会下降的跷跷板上。可以做如下努力:1.不要把事情看得非黑即白,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从好处和积极方面着想;2.建立合理的目标。你会因为看到前途而重新振作起来;3.多和精力充沛充满活力的人相处;4.申请新任务或承担新挑战,有时横向变动比晋升对你的事业更有力;5.不要等别人对你的工作进行评价,主动和主管会谈。endprint

猜你喜欢
马拉松职场目标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冰上马拉松
职场剧需要去除虚伪与虚荣
学习是一场马拉松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