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明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感召下,我们一直呼唤人文教育,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细节中体现对学生的应有尊重。真正把学生当人看,根据他们不同年龄的不同心理特征,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在那些可能不被人注意的地方,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实现教与学过程中的互动,而不是仅仅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
关键词:智慧路径;忧思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4-092-1
一、语文课堂教学“细节咂摸”的智慧路径
1.就地取材,让细节更灵动
下课的铃声响起,我习惯性地来到教室。虽然心里有点不痛快(就是为了唐林这个调皮的同学,一下课“东拉西扯”把教室搞得一塌糊涂)。忽然看到讲台上摆放得整整齐齐的粉笔,心头一热。唐林还不错么,叫他天天管理粉笔倒挺负责的。灵机一动,何不来个就地取材?于是我就立马下了“委任状”:唐林为班长(时间为一周)。随即布置了一篇作文《唐林当班长记》。
请看以下文章:
(1)我们班的唐林先生因为常把粉笔当子弹那样,扔来扔去,所以班主任老师叫他负责粉笔的管理工作,今天由于他积极拿粉笔,而且把粉笔摆放好,老师提议让他当一个星期的班长,我们都同意了。老班长也十分赞同,这件事就这么定了,其实这是老师的“阴谋”,老师要求唐林先生做到三点,其中有一条是要他抓纪律(其实他的纪律最差),况且老班长也很多次提出要“退位让贤”,可退位让这“猪头”,这件事一定会“遗臭万年”的。老师的“阴谋”终于成功了,这一节课唐先生果然未曾多嘴,而且是乖乖地坐在那里,真像一只听话的“小狗”。——惠仁杰
(2)我们班有个大名鼎鼎的“粉笔头”,他善于用粉笔作“武器”来进攻,于是老师让他负责管理好粉笔。哎,说也倒巧,就是几盒小小的粉笔,让他在一转眼间从一个差生摇身一变,变成了我们班的“粉笔头”班长,瞧,这不,“戏”就上演了。
话说放学后,校长上完课刚走,吴老师前脚就跟来了,老一套,布置回家作业,同学们做了一天的作业,刚有一点休息时间,吴老师就来了,大家见了这严肃的“四眼先生”,头都大了。
“扑哧”,突然吴老师来到讲台边,心里开了花(来个特写),“哎哟!咱班的唐林可真勤快,主动拿好了教学必需品,不愧是“粉笔头大将军”,我建议上唐林来担任我们班的班长,好吗?”“sure”,一声高喊后便是一阵热烈的掌声,嘴快的同学立即喊:“我们班的‘粉笔头班长问世了!”唐班长还真被弄得不好意思了,不过老师常说:“羞答答的玫瑰,热闹闹地开。”这不,刚做完上任后的第一件任务,立即热热闹闹地开起来花来。——班长(庄莺莺)
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自成”。就是这么一个细小的摆放(也许是他在上课前的“杰作”),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也及时地加以“开发”,既对唐林进行了教育,又让孩子获得了一个很好的写作素材。可谓一举两得。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明显地感觉到唐林和我的距离越来越近,这正是我所期盼的。
2.用心倾听,让细节更鲜活
新学期的第一声铃声敲响了,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了教室。由于此前经常担任毕业班的语文教学,现在担任的是一年级的语文老师,因此生怕自己在角色的进入中不能把握自己。孩子们叽叽喳喳,交头接耳,全然不顾我这个教师的到来,是的,在他们的世界里,只有他们自己的快乐。
何不让孩子们敞开自己的胸怀,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呢?我灵机一动,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说说自己的名字,然后说说你最喜欢的是什么?”于是孩子们就七嘴八舌地说开了,但说的内容大同小异。我有点泄气了,想不到第一堂课就在这种沉闷的气氛中度过。
突然,一个孩子问:“老师,你喜欢什么?”这个问题一提出,教室就像砸开了锅,我就顺水推舟:“请小朋友帮老师想想,老师喜欢什么?”现把内容摘录,与大家一同分享:
老师喜欢手机。(大概是我腰间别着手机,再加上上课时看了一次时间,于是我的孩子们就想到了。)
老师喜欢汽车。(因为小汽车可以坐人,很漂亮。)
老师喜欢漂亮的女同学。(因为你常表扬她们。)
……
就是这个“不经意”的反问引发了孩子们无穷的想象,孩子的个性得到张扬。
二、语文课堂教学“细节咂摸”忧思录
“宏观抓框架,微观抓细节”历来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构想的基本准则。整体环节与教学细节是纲与目的关系,分别指向于对课堂教学的规划思考和具体做法。语文教学如能把环节和细节都处理得比较恰当、合理,环节设计精巧,细节处理精彩,那么,成功也就离你不远了。从这意义上说,“过程决定结果,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是非常深刻的。
即使设计得再好,充其量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姣美女子,空有一身好看的皮囊而已。而有了关键性教学细节,课文才能如清水汩汩而出的泉眼,用语文的甘泉滋润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堂才会不时地掀起一片片迷人的小涟漪,最终荡漾成一道道亮丽的教学风景,从而弥补整体教学设计上的粗糙或缺憾。endprint